(原标题:从公车公营到自动驾驶:曹操出行的底牌够用吗?)
今年开年以来,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三家网约车平台一同出动奔向IPO。在6月28日,嘀嗒出行已经率先在港股上市,然而嘀嗒出行上市即遭遇破发,截至8月5日,嘀嗒出行股价为2.250港元/股,较发行价跌去近三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家冲击上市的网约车平台中,嘀嗒出行是唯一实现盈利的,其余两家均为亏损,曹操出行亏损额度又是最大的。根据招股书,2021至2023年,曹操出行各报告期净亏损分别为30.07亿元、20.07亿元和19.81亿元,合计亏损额高达69.95亿元,超过另外2家之和。
“公车公营”的利与弊
曹操出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亏损,主要是因为采取了不同于其它平台的“公车公营+认证司机”的B2C模式。
据了解,一般的网约车平台都是让司机自备车辆,而曹操出行联合吉利集团打造定制车型,再招募司机为乘客提供网约车服务,相关车辆由曹操出行或其运力合作方统一持有。
有分析指出,曹操出行这一运营模式使得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且标准化乘坐体验成为可能,而这正是一般网约车平台所缺乏的。例如,不少消费者经常吐槽呼叫网约车打到“臭车”的问题,是因为这些网约车司机为了赚钱糊口有意节省保养汽车的费用。而公车公营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在网上一名网约车司机也分享了对曹操出行的看法,表示曹操出行收费较高,但极少出现拒载的情况,司机服务态度较好。并且由于单价高,一般司机都会跑曹操平台。在某种意义上,曹操出行占据了网约车的高端市场。
从业绩端表现来看,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各报告期营收分别为71.52亿元、76.31亿元和106.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4%、6.7%和39.8%。除2022年外,曹操出行均表现除了强劲的增长,也是三家冲刺IPO的网约车公司中业绩最好的。
但凡事有利有弊,正是这一重资产的运营模式给曹操出行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不过,曹操出行却表示,定制车迎合了司机和乘客的刚需,TCO(总持有成本)显著降低,可以提升司机收入和平台盈利空间。根据曹操出行在招股书中列出的数据,旗下的枫叶80V和曹操60的预估TCO分别为0.53元/公里和0.47元/公里,比当前网约车常用纯电车平均降低36.4%。该成本的影响或许要在更长的市场周期中才能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高质量服务的背后是平台与司机紧张的关系。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曹操出行有超7400条投诉,其中绝大部分是司机反映平台判罚不公,顾客的投诉比例较低。据悉,曹操出行对司机的处罚非常严格,拒载一次可罚款200元。
智能驾驶时代,曹操出行能否有所作为?
今年7月,武汉的萝卜快跑智能驾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网约车+智能驾驶”也引发了市场的遐想。据报道,今年以来,已有Momenta、纵目科技、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和文远知行等在内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谋求上市。
事实上,曹操出行也瞄准上了无人驾驶。2023年3月29日,曹操出行发布了共享定制车品牌曹操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战略。与曹操出行合作的吉利,也在2021年的发布会上提出,到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并完全掌握L5级自动驾驶。
在招股书中,曹操出行表示:“公司将与吉利集团密切合作,在未来部署前装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以进一步革新出行行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项目;2015年,百度正式成立了L4事业部;2018年,百度与一汽红旗联合推出中国首款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萝卜快跑于2020年在北京对外开放无人车出行服务,历时四年才在武汉初步实现技术落地。
可以说,没有百度十年的积累,就没有今日的萝卜快跑。而曹操出行和吉利的智能驾驶布局就晚了太多。考虑到曹操出行的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能否负担智能驾驶的研发成本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尽管智能驾驶距离完全的市场化尚需时日,但瞬息万变的市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笑到最后”——柯达在倒闭之前仍是全球最好的胶卷生产商。不仅是曹操出行,所有的网约车平台都要对技术革新保持敏感。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