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科创板 - 科创板要闻 - 正文

科创板5年:573家公司4.79万亿市值 夯实“硬科技” 耕好“试验田”

来源:时代周报 2024-07-15 15:04: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科创板5年:573家公司4.79万亿市值 夯实“硬科技” 耕好“试验田”)

科创板即将于7月22日迎来开市五周年。五年风雨,带着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科创板已经成为“硬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及“练兵场”。

回首五年春秋,从增量试点起步,一批又一批高科技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据上交所官网数据,截至7月12日收盘,科创板已容纳573家公司上市交易,总市值4.79万亿元,平均市盈率为32.22倍。

作为注册制先行者,科创板是“先锋队”,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环节系统性迭代,丰实制度供给;同时,在创新要素的协同发展上,科创板率先“补链强链”,并打造集群式发展助推器,筑牢“制造强国”根基。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其中明确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在时代周报记者对投资机构、科创上市公司等多名人士的采访中,“耐心”“创新”和“信心”这些关键词多次出现。在锚定新质生产力的大方向下,科创板必将成为资本助推前沿科技、入局实体经济的沃土。而不少受访人士认为,高研发、高科技、高增长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也将持续成为耐心资本青睐的经济转型升级新载体。

夯实“硬科技”战略定位

科技讲求效率、快速与革新,科创板自诞生初期就始终贯彻“火箭速度”,力争快速迭代。

自2018年11月科创板被首次提出,经探讨研究、规则制定等流程,到2019年7月科创板正式上市交易也不过8个月。2019年3月22日,科创板受理首批公司到7月22日上市交易,也仅耗时4个月。

注册制正式推行后,科创板上市审核程序有受理、问询、上市委会议、注册、发行等阶段,

2019年6月5日,科创板上市委首次审议会议召开,随后经过多次审议会议,合计有25家企业经证监会批复同意注册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

而2023年11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也为下一步注册制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

五年前,注册制改革就是从科创板试点起步,形成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交易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相衔接的注册制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规则,并逐步复制推广到其他市场板块。

后续又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案例率先在科创板落地等,以上具体举措均是科创板在注册制改革探索之路持续向前推进的篇章。

现在,“硬科技”正逐步成为科创板公司的名片。截至目前,已上市的573家科创板企业中,以申万一级行业划分,电子板块公司最多,医药生物其次,机械设备第三,数量分别为140家、106家及88家,以上行业均为技术创新“先锋队”,也是持续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行业结构布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80%。”他认为,科创板定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是汇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五年厉兵秣马,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科创板公司茁壮成长,已取得崭新突破。在市场大幅震荡的2023年,据上交所官网,科创板上市公司全年合计实现营收13977.8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超6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47家公司营收增幅超50%;全年实现净利润759.6亿元。

不仅2023年实现高增长,“硬科技”正逐步向稳向好,并不断提速提质。自科创板开板以来,已有187家公司连续4年营收均实现增长,75家公司连续4年净利润均为正增长,有92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30%。

不仅如此,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面对国内外多重挑战,迎难而上,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关,研发投入屡创新高,创新成果屡获突破。

上交所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末,科创板已汇聚超过23万人的科研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成;累计124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6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

除了夯实国内产业结构,科创板公司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依托持续科技创新,增强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迈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科创板企业正通过“出海”锻造中国“硬”名片。

2023年,在全球贸易低迷、经贸摩擦频发的大背景下,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4026.2亿元,同比增长9.7%,占板块整体营收的28.8%,展现强劲的经济韧性。目前,科创板超7成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并在部分行业取得突出优势。

畅通融资渠道,持续发力研发

国际竞争的下一个战场就是“硬科技”,科技创新逐步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核心竞争力,科创板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显得尤为重要。

科创板公司也正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投入迭创新高。2022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而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已达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高达12.2%。

亮眼的数据背后,上市企业不断在各自领域探索及突破。

“技术创新始终是第一生产力”,科创板上市公司光峰科技(688007.SH)副总裁唐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光峰科技是广东省科创板第一股,也是2019年科创板创立之初,就凭借独创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成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大多数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技术驱动型企业都专注于技术突破,这本质上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谋而合,但持续且高昂的研发投入,变现周期长,则更需要资本扶持,科创板的出现给非常多像光峰科技这样偏硬核的公司得到资本市场助力的机会”,唐诗说到。

为高效解决科技企业资金需求,2023年,科创板不断拓宽上市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配置金融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创板公司全年累计实施50单再融资,融资额逾560亿元,有8家科创板公司通过“小额快速”机制解决资金需求。

“在科创板上市以后,对公司业务帮助极大,不仅仅体现在品牌效应上。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跟中小公司是千差万别的,但足够的资金实力对企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这点非常关键”,一名科创板上市公司董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仅如此,为“补链强链”“连链成网”,科创板也持续推进产业并购重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生态。仅2023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累计发生30余单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股权收购交易,其中4单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或涉及发行证券。

例如,思瑞浦(688536.SH)拟发行定向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收购创芯微股权,进一步拓展产品布局,向“平台型芯片公司”迈进;亚信安全(688225.SH)拟收购亚信科技,提升“云网安”融合能力,推进数字经济底座建设。

除此之外,科创板公司也正积极引入国有资本或重要产业资本。

合成生物领域龙头凯赛生物(688065.SH)拟通过定增引入招商局集团,合作拓展公司产品新的应用场景;量子技术领军企业国盾量子(688027.SH)获中国电信(601728.SH;00728.HK)定增入股,有望加速量子通信产业化进程;国产电生理龙头惠泰医疗(688617.SH)获迈瑞医疗(300760.SZ)投资入主,强强联合加速产品矩阵完善及国内外市场开拓等,这些均是科创板企业产融结合的出色案例。

庞亚平认为,五年来,科创板围绕支持硬科技企业融资形成了从发行上市到交易退市的一系列制度,同时构建起覆盖宽基、行业主题与风格策略的指数产品体系,吸引超千亿增量资金流入科创板,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

庞亚平补充道,“当前,科创板已成为助力硬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投融资平台,有力推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积极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方针

随着房地产、基建等债务驱动型经济增长时代逐渐远去,中国经济亟待新的增长引擎。

科创板设立与注册制改革,精准切中了经济增长转换的关键一步,经过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尝试,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已逐渐明晰,而科创板也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

上述科创板上市公司董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科创板上市对企业实力提升是全方位的,不仅仅体现在客户层面了解度加大,更重要的是政府层面、吸引人才等多方面影响力都比没上市前大大增加,对高科技企业来说,科创板上市对业务发展及企业成长有很大帮助。”

事实上,科创板自2020年3月首次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后,已经历三次修订,分别是2021年4月、2023年12月及2024年4月,每一次均根据现行发展阶段实时调整与修订。

2024年4月30日发布的修订版《指引》在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量及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要求上进行适度提升,旨在引导科创企业重视科研投入及科研成果产业化,让科创板申报企业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前进。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更是在从严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方面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压实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责任,以期在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向前一步。

在政策指引下,科创板企业也积极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发展方针。

截至2024年4月30日,已有36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公司总数的63.6%。其中,科创50、科创100成份股公司积极发挥头部公司示范引领作用,全部披露年度行动方案。

多数企业披露的方案均围绕提升经营质量、增加投资者回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及压严压实“关键少数”责任等,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地推出可落地、可操作、可检验的具体举措。

在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方面,科创板公司也积极通过分红、回购、增持等方式践行与投资者共同发展的理念。据上交所官网,2023年度,约7成科创板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达424.7亿元,超30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10家公司年度累计分红金额超过5亿元。

2023年,共146家科创板公司发布合计152份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达178.9亿元;共42家公司发布45份增持计划,相关人员拟增持金额上限达12.6亿元,积极践行义利共生理念。

庞亚平指出,“科创板公司积极通过分红、回购、增持等方式,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AI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科创板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电信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