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正信光电转战港股IPO: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 三大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仍扩产)
中国网财经7月3日讯 日前,老牌光伏企业正信光电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谋求港股上市,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需要指出的是,早在2016年,正信光电已在新三板挂牌。
资料显示,正信光电主要从事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招股书提到,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3年正信光电是全球第三大光伏组件专业制造商,年出货量达2.7GW。其中,公司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海外客户,2021-2023年,来自海外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74%、74%及55.4%。
光伏组件平均售价降至1.35元/W
2021-2023年,正信光电取得收益分别为28.13亿元、41.72亿元和35.79亿元,录得利润分别为-0.26亿元、1.5亿元和0.94亿元。针对业绩波动,正信光电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21年出现亏损是因为产生了金额较大的金融资产及财务担保责任减值亏损净额;2023年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及海外市场对光伏组件的需求不断变化导致的。
目前,正信光电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光伏组件、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其中,光伏组件仍是公司的主力业务,近3年在收入中的贡献超过90%;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作为新业务,在2023年收入中的贡献为6%。
来源:正信光电招股书
记者注意到,正信光电通过销售光伏组件贡献的收入出现明显下滑,由2022年的36.75亿元降至2023年的29.15亿元,同期在收入中的占比也由88.1%降至81.4%。正信光电提到,2023年光伏组件销售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海外销售的光伏组件销量及平均售价下降。
来源:正信光电招股书
2021-2023年,正信光电在国内的光伏组件销量分别为0.2GW、0.4GW和0.8GW,平均售价分别为1.34元/W、1.58元/W和1.28元/W,收入分别为2.80亿元、6亿元和9.56亿元;同期海外的销量分别为1.4GW、1.8GW和1.4GW,平均售价分别为1.42元/W、1.72元/W和1.38元/W,收入分别为20.33亿元、30.75亿元和19.59亿元。
虽然国内市场的光伏组件销售持续攀升,但整体价格走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平均售价已从2022年的1.7元/W跌至2023年的1.35元/W,毛利率更是从13.4%降至12.2%。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政府政策、经济状况及技术进步的冲击,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可能会加剧,光伏行业整个产业链都将经历新一轮洗牌。与此同时,叠加美国对光伏产品加征关税政策的影响,预计下半年光伏组件将进入深度调整期,价格战不可避免。
正信光电也在招股书中提示到,如果光伏组件的产能超过其需求增速,可能会对公司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为培育新的盈利点,正信光电近期开始涉足光伏制氢业务,公司与国内一家氢能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共同建设年设计产能超过7.0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制氢项目。据悉,该项目有望成为国内在建的最大分布式光伏制氢项目。
新建生产基地加速扩产
不过,受产能过剩影响,正信光电的存货周转天数明显增加。截至2021年底、2022年底及2023年底,公司的存货分别为3.44亿元、5.55亿元和3.78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7天、46天和57天。
正信光电表示,2022年主要因为一些海外客户延长了产品交付期;2023年,由于光伏组件的销售量低于预期,导致存货周转天数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近3年,正信光电旗下三大生产基地的利用率均持续下滑。其中,常州生产基地的利用率从2021年的93%降至2023年的79.1%;宿迁(一期)生产基地的利用率从91.1%降至78%;大理生产基地的利用率从92.2%降至79.6%。
来源:正信光电招股书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3年国内光伏组件制造商的生产基地利用率普遍下降是由于光伏行业的竞争导致的。不过,正信光电仍打算加速扩产,计划在国内及印度尼西亚新建生产基地以扩大产能。
其中,宿迁(二期)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1.9万平方米,年总设计全产能为10.0GW,预计将于2024年底试产,2026年底全面投产,估计总投资额约为12.5亿元;同时,计划在印度尼西亚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租赁一处约7850平方米的物业用作生产基地,年设计全产能为500MW,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投产,估计总投资额约为4.2百万美元,其中3.3百万美元由公司出资。
《电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