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零容忍"态势下 上百家造假企业遭重罚)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明确提出,资本市场要坚守法治与诚信底线,坚决清退造假者和"僵尸企业"。在这一"零容忍"态势下,今年以来已有百余家涉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的公司被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处罚的人员广度、惩处力度和追责维度都大幅提升。
财务造假手法五花八门
近年来,A股市场上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业绩,采用了各种财务造假手段,包括虚构客户、虚构业务、伪造订单、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虚增存货、虚增研发费用、跨期调节营业成本、伪造财务资料、采购订单、物流单据和相关合同等。这些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以ST新纺为例,其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虚增收入合计高达57亿余元,虚增净利润高达23.93亿元。证监会对其罚款4250万元,多名高管被证券市场禁入。受此影响,ST新纺股价跌至0.46元,触及"净资产为负"以及"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退市情形。类似的案例还有锦州港、ST特信、ST鹏博、ST中泰、金通灵等。
监管从严 违法成本大幅提高
面对频发的财务造假案件,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在"零容忍"态势下,今年被立案调查和处罚的公司持续增多,违法成本大幅提高,对市场起到了威慑效应。
同时,监管层还强化了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在金通灵案中,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因未勤勉尽责,被罚没4132万元,并暂停6个月证券服务业务。这一重罚释放了监管层对中介机构失职渎职"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律师指出,监管层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还推出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如代表人诉讼、示范诉讼和证券仲裁等,为投资者依法维权提供更多便利。这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总之,证监会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监管态势已经形成,这将推动A股市场走向更加规范、透明、有活力的发展轨道,也将增强广大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