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华西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华西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华西证券(00292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1、报告期内证券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世界格局持续演变,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擘画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券商作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监管着力督促行业强化使命感、责任心,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发展理念。通过健全行业机构分类监管体系突出“扶优限劣”,支持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做优做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

  证券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证券经纪、自营、投资银行、研究、信用交易、资产管理等业务,收益水平与证券市场周期高度相关,由于证券市场仍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证券公司的收入、利润水平也呈现较强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023年,上证指数下跌3.7%,深证成指下跌13.54%,创业板指下跌19.41%,股票质押、债券投资等业务风险增大,证券行业面临投资收益回撤、计提减值损失等压力。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2023年度未经审计经营数据,证券行业145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

  2、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公司母公司营业收入位列行业第30名。公司持续进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公司“白名单”名录;公司投教基地获评国家级优秀投教基地,荣获“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授牌;荣获金鼎奖“2023中国证券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30”“最具社会责任感”“最具特色财富管理品牌”等多个奖项。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从事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信用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业务、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以及其他业务。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主要为证券和期货经纪业务、推广和代理销售金融产品业务、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等;

  信用业务:主要为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等资金融通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为向机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具体包括股票承销保荐、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新三板推荐等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主要为公司作为集合、定向和专项资管产品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

  投资业务:主要为公司从事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衍生类产品及其他金融产品的交易和做市业务;

  报告期内及报告期末至本报告披露日,本公司及子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模式、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2、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的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公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0.55亿元,位列行业第19名。各项业务中,财富管理转型获行业认可,荣获“投资者教育君鼎奖”“投资顾问团队君鼎奖”、荣获金鼎奖“最具特色财富管理品牌”、荣获金牛奖“金牛成长财富管理团队”等多个奖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不含利息)177.8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至1.08%。2023年,公司股权业务承销金额8.9亿元,债券业务承销金额211.53亿元;公司荣获金牌保荐代表人君鼎奖,荣获沪深交易所2023年度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奖项。公司投资业务综合运用多种场内外金融工具,持续打造非方向性投资交易能力。公司资管业务在债券投资、资产证券化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和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规模152.9亿元,荣获“2023年资管ABS团队君鼎奖”。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秉承成为价值驱动,极具活力和特色的全国一流证券金融服务商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以及投资管理三大支柱业务,围绕公司投研支持、机构销售、PB外包以及资管产品创设等跨业务关键能力打造机构服务和券商资管两大业务平台,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高效、协同、敏捷的组织管控体系和全业务链综合服务体系,价值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健康活力、专业至上的人力资源体系,与业务协同发展的合规风控体系和全面赋能业务的信息科技体系,持续提升具有华西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1、西部地区综合实力保持领先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经营转型优化,在传统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衍生品、券结业务、基金投顾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并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业务链综合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公司注重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在西部地区领先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是公司未来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业务拓展的坚实基础。

  2、极具发展潜力的区位优势

  公司按照“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发展方针,在发挥自身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布局。

  公司的机构网点、客户基础等重要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四川是西部经济、人口与资源大省。近年来,四川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扎实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速推进,这些安排部署将为四川乃至西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公司在四川地区已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经营网络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并于今年入驻甘孜州,成立康定分公司。公司可有效利用地方政策支持和股东资源支持,基于零售客户日益增加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快公司的业务由传统通道服务向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的转型发展;基于机构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以资本中介和创新投资银行服务为手段,开拓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丰富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公司在充分发挥四川地区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南京、杭州、大连、宁波、青岛等经济发达的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进行战略布局,初步完成了全国性经营网络的构建,截至报告期末,分支机构数量已超过130家。

  3、较强的经纪业务竞争实力

  公司积极推动以客户为核心,以产品为载体,以专业投顾和数字化智能平台为手段的财富管理转型。一是积极创新获客模式,聚焦拓客增资,为公司的业务增长提供更大空间。二是以专业研究能力提升为驱动,逐步构建集“金融产品”“基金投顾”“增值服务”三位一体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三是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优势,强化线上客群运营,搭建平台服务体系,构建智能化、数字化运营及服务生态。四是全面推动公募基金投顾业务,积极向买方投顾转型。应该说,公司已初步构建了差异化的财富管理服务生态体系。

  在加快推进财富管理3.0进程中,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逐步推进营销、投顾两个业务团队的统筹互动,在有效管理基础上,公司投顾团队稳步扩张。公司增值服务品类进一步丰富,向股票类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并行的“交易型”+“配置型”的产品及服务转变,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公司持续深耕标准化客户服务流程,通过MOT事件策略的推送执行,赋能员工服务客户的及时性和专业性,进一步加强客户服务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司的服务品牌。

  在投研能力建设方面,公司推动内外部协同工作,打造机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将研究所定位于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研究咨询服务的长期合作伙伴,重点围绕机构销售、公司投研支持、跨业务合作等关键领域开展服务,致力于成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一流机构客户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投研服务,提高公司市场影响力。

  在零售新增客户营销方面,公司根据财富管理3.0要求以及“提质增效”、收入利润导向,利用科技金融进行赋能,打造多种证券应用场景,探索新的“产品获客及资产配置”业务模式,持续深化各种新增获客渠道合作,实现高效的价值客户引入和资产引入,为新增创收奠定坚实的客户基础。

  在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公司加强对高净值客户的持续开发和服务,提升营销的精准度,提升服务的精细化程度。随着市场利率不断下滑,面临激烈的融资融券高净值客户争夺战,公司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融资融券推广活动,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深挖客户需求,多维度多方向引入客户并促进客户价值转化,细化客户分级分类,实现差异化风险管控和主动服务,不断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全年业务未产生不良债权,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稳中求进,市场竞争力提升显著。

  4、巩固创新的固定收益FICC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拥有一支知识储备深厚、从业经验丰富的团队,团队精诚团结,富有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核心成员均从事固定收益相关业务10年以上,同时具备有梯度的人才结构。固定收益业务多年来坚持低风险、高效率的运行原则,在深入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利率走势以及市场运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运作、流程化管理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不断增厚组合收益、实现公司收益最优化。自2005年以来,固定收益业务经历住了几轮牛熊市的考验,实现了连续18年盈利。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以宏观分析为基础,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以公司自有资金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等市场各类FICC金融工具的投资与交易、并从事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服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分销等业务。投资范围主要涵盖了国债、金融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可转债、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近年来,根据公司固定收益业务FICC整体发展战略,在保持稳健投资风格的基础上发掘新的盈利模式,创造了持续稳定的业务收入。

  2023年,公司固定收益业务优势持续巩固,继续强化FICC业务布局,以自营投资、做市交易、销售交易三个业务条线为基石开展各项业务,同时,新搭建了运营管理平台,统一为三大业务条线的各利润中心提供业务支持与管理。此外,积极推进科技赋能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稳步实施固定收益业务战略规划。

  5、稳定的经营能力

  公司成立以来,坚持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持续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优化公司收入结构和利润来源。公司在强化经纪业务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业务、研究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盈利能力。同时,公司通过对创新业务的有效资源整合投入,将公司传统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创新业务的产出,扩大业务收入来源,持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绩效考核,加强业务协同整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和提升公司资源配置效率。

  6、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

  公司控股股东老窖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其他主要股东均为在其各自行业内拥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较为多元的股权结构为本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提供了良好基础。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有利于保障全体股东的合法利益,保证了公司持续、独立和稳定的经营。

  公司现有高级管理团队在公司的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高级管理层结构稳定,经过多年合作形成了稳健、诚信、务实的经营风格,对公司文化高度认同。公司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保证公司保持较高的经营效率,并能够继续带领公司在竞争激烈的证券行业中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实施、印花税与交易经手费下调、公募费率改革、“827”股权融资新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推出、落地,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盈利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培育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证券业并购进程加速,行业洗牌大幕再度拉开;A股持续调整、低迷,各类风险突发,证券行业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面对上述形势,公司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积极适应行业之变、顺应发展之需、回应公司之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81亿元,同比下降5.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5亿元,同比上升0.6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88.90亿元,较期初下降9.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7.85亿元,较期初增长1.63%。报告期各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1)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公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证券和期货经纪业务、推广和代理销售金融产品业务、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等。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8.9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92% ,占营业收入比重59.61%。

  ①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面对财富管理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司始终坚守合规底线,重点围绕“坚定转型谋长远”“提质增效稳收益”两条核心主线,凝聚共识,主动作为,努力推动实现“要规模”和“求盈利”、“调结构”和“稳增长”之间的动态平衡,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通过机构合作、线上平台、创新业务等方式不断拓宽获客渠道,优化营销策略,加强获客能力建设;聚焦产品和客户需求,加快推动ETF布局,持续完善资产配置体系,为从产品销售模式向资产配置模式转型奠定基础;借助科技赋能优势,不断丰富线上、线下业务场景,提升业务数字化能力;持续加快基金投顾业务的战略布局,积极向买方投顾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买方投顾立场,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精心雕琢基金投顾策略矩阵,全面满足客户的“四笔钱”(活钱管理、稳健理财、长期投资、保险保障)投资需求。公司致力于提供稳健、可靠的投资策略,确保客户的资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持续增值。同时不断优化华西特色的基金投顾服务体系,以更精细、更贴心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打造“安逸投资”的客户体验,让客户在享受投资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专业与用心的服务。截至12月31日,公司基金投顾保有签约人数突破37000户,客户覆盖率逐步提升,“安逸投”品牌已初步建立市场口碑。公司基金投顾业务在证券时报主办的2023中国证券业君鼎奖评选中荣获“中国证券业基金投顾君鼎奖”。

  在零售新增客户营销上,公司根据财富管理3.0战略以及持续的“提质增效”要求,一方面持续优化资源投放方式,引导团队聚焦富裕户等高质量客户,为实现新增创收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满足客户适当性要求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团队为客户配置金融产品,进一步打造面向未来财富管理3.0要求的获客型团队。

  在金融产品代销方面,公司金融产品代销收入结构优化,金融产品资产配置体系进一步完善、迭代。2023年证券市场持续波动,投资者信心不足,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的难度加大,全年公司金融产品业务实现协会口径业务收入1.09亿元。同时,公司完善了金融产品线布局,全力构建起“五条产品线,三大矩阵”的客户资产配置体系。形成了风格全面、指数全面、行业全面、业绩优质的产品池,同时补充了公募基金超市,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多样化投资需求。

  在推进科技赋能业务方面,公司搭建以客户为中心,产品为载体的平台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两端+三核心,实现线上运营全流程提质增效,持续完善金融产品、投顾服务、工具产品、赛事活动、投教课程、直播视频等平台服务体系,实现研运一体化技术平台上线,常规技术支持与运维提效,数字化运营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公司先后荣获“十大品牌APP 君鼎奖”“中国证券APP 数字化运营优秀实践者案例君鼎奖”及第七届“星斗奖”--数据驱动-行业创新企业奖等,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②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

  报告期内,华西证券研究所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重点围绕机构销售、公司投研支持、跨业务合作等关键领域开展服务,已与150余家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建立了业务关系;从区域经济研究、产业政策解读、资产评估定价、产业资源整合的角度,为四川省内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提供研究支持;通过导入优质业务资源、输出专业研究成果等方式,为公司相关部门、子公司提供协同支持。2023年,华西证券研究所荣获第十七届卖方分析师水晶球评选“进步最快研究所”第一名。

  (2)信用业务

  公司信用业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等资金融通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信用业务收入8.4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6.63%,较上年同期下降7.65%。

  公司2023年末信用业务规模为215.52亿元,2023年实现利息收入12.59亿元。

  ①融资融券业务

  2023年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坚定推动贯彻公司财富管理3.0发展战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结合自身特点实施具备华西特色的客户征授信管理,动态担保品标的管理,差异化集中度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举措,实现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差异化精准服务,同时有效控制了业务风险。融资融券业务全年未产生不良债务,业务整体高质量平稳健康发展,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创近8年来的新高。另一方面,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积极响应监管政策,全年平稳推动包括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上线展业、融资保证金比例下调及融券保证金比例上调等工作高效顺利落地实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为177.84亿元,全体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45%。

  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指导,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持续规范业务开展、完善风险管理措施,继续优化客户结构,审慎开展股票质押新增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有资金(含纾困计划)对接股票质押业务融出资金余额为37.66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利息收入2.46亿元。截至报告期末,自有资金(含纾困计划)对接股票质押存续项目综合履约保障比例 265.18%,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未发生本金损失,未形成不良债权,业务风险控制有效。公司紧跟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保持合理规模,继续将股票质押业务作为公司拓展“战略客户”的切入点和抓手,构建“战略客户”管理、服务、价值挖掘的协同机制,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3)投资业务

  公司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公司自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以及子公司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业务收入0.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1%。

  ①固定收益业务投资

  2023年,围绕经济基本面和市场预期的波动,债券市场收益率震荡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82%下行26bp至2.56%,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整体投资策略得当,把握住了市场的主要机会。自营投资业务方面,抓住了交易品种的波段操作机会和“一揽子化债政策”带来的城投信用利差压缩行情,同时积极挖掘其他品种的交易性机会,增厚业务收入;做市交易业务方面,整体以中性思路开展交易,以完成做市义务为工作重点,控制波动为主,降低风险偏好;销售交易业务方面,持续开展撮合、分销业务,并侧重控制业务风险;运营板块方面,在资金面波动加大的背景下,策略得当平稳高效,为各业务条线实现利润提供稳定支持。此外,继续强化 FICC业务布局,稳步实施固定收益业务战略规划,在2023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成员业务高质量发展评价中被评为 “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

  ②股票投资业务

  2023年A股高开低走,主要指数整体收跌,核心资产跌幅显著。公司坚持的精选全球视角下核心稀缺资产的选股策略受到市场挑战,在市场环境和策略两方面影响下,今年未能取得正收益。

  ③衍生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伴随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的转变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整体上呈现快速轮动和宽幅震荡的特征,不同交易逻辑驱动不同主线的结构化行情轮番演绎。公司将衍生金融总部定位为量化投资中心以及创新业务综合平台。在量化投资业务上,公司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获取非方向性绝对收益。公司投资策略在整体上侧重量化基本面分析,助力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优质发展企业的价值发现和流动性供给,特别是主观基本面投资中覆盖程度有限的中小上市公司。在创新业务综合方面,公司以衍生品为主要抓手,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助力整体业务协同发展。

  (4)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及新三板推荐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收入1.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0%,较上年同期下降15.49%。其中,债券融资业务营业收入1.50亿元。

  ①股权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

  报告期内完成瑞星股份北交所上市、吉峰科技(300022)非公开发行股票、晓鸣股份(300967)可转债等股权融资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已注册待发行项目1个,为科志股份北交所上市项目,已过会待注册项目4个,分别为六淳科技IPO、佳驰科技IPO、动力源非公开发行股票、和邦生物(603077)可转债项目。

  ②债券融资业务

  报告期内完成44只公司债、1只金融债的主承销发行,承销金额211.53亿元,包括中国建材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成都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成都成华旧城改造公司债券、乐山市商业银行金融债券、重庆长寿投资发展集团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等项目。公司发挥区位优势,在四川区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地方政府债、绿色债、创新创业债、乡村振兴债等品种上建立了优势,形成了品牌。其中,地方政府债业务连续多年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有关省级财政部门等单位的表彰表扬;2023年,公司承销中国建材、成都先进制造、重庆长寿投资发展集团等企业科技创新债券,有效践行国家科技强国发展战略,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

  ③新三板业务

  公司抢抓新三板改革机遇,推动优质储备项目在新三板挂牌,完成了赛康智能、力协精工、永益泵业、铭丰股份4家企业的新三板挂牌,完成川机器人的股票定向发行。公司将持续推动新三板业务发展,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银行服务。

  (5)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指公司作为集合、单一和专项资管产品管理人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2023年,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6%,较上年同期下降47.60%,主要是公司管理规模及收入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近年来围绕“大固收”业务方向推动业务转型,深耕固收投资、资产证券化两大重点业务领域,积极布局权益投资,深度挖掘现有客户潜在需求。公司资管业务在固收投资、资产证券化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和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荣获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资管ABS团队君鼎奖”。受市场、行业环境影响,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承受了较大压力,2023年,管理规模及收入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

  截至报告期末,母公司资管业务受托管理的份额规模为732.82亿份。其中,集合产品、单一产品、专项产品受托管理份额规模分别为214.80亿份、80.80亿份和437.23亿份,其中专项产品受托管理份额规模相比2022年有较大幅度上涨,上升29.87%。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监管政策的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竞争的核心。同时,随着证券业务牌照的逐步放开,市场竞争加剧,证券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财富管理业务成为重要增长点: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和资产配置需求的提升,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增长点。证券公司将积极拓展财富管理业务,提供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投行业务回归本源: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投行业务将回归本源,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产业升级。证券公司将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优质的IPO、再融资等资本市场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数字化转型加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证券公司将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证券公司将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公司发展战略

  面对证券行业发展新趋势,公司制定了“华西证券325战略规划”。

  公司愿景:成为“价值驱动,极具活力和特色的全国一流证券金融服务商”。

  综合目标:全面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和行业排名。

  发展战略:“325”战略。

  (1)打造三大支柱业务

  全力打造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以及投资管理三大支柱业务,成为驱动公司未来3-5年收入增长的“三驾马车”。

  ①财富管理:通过聚焦核心客群,丰富财富管理产品服务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应用落地,加快财富管理转型,打造零售财富管理业务行业绝对优势。

  ②投资银行:以并购业务作为突破口,围绕专精行业战略客户生命周期投融资需求、联动财富、资管构建投行内外部生态,同时,优化投行组织架构,强化业务专精与服务的能力与支持保障。

  ③投资管理:以自营固收作为优势突破口,布局FICC转型,发展衍生金融、打造量化特色,强化板块协同,中长期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2)打造两大业务平台

  围绕公司投研支持、机构销售、PB外包以及资管产品创设等跨业务关键能力打造机构服务和券商资管两大业务平台,与三大支柱业务深度协同,助力业务发展。

  ①机构服务平台:以投研能力和机构战略客户统筹管理为抓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精品研究所,培育川内机构战略客户,为机构金融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②券商资管平台:中短期通过深化与各业务单元协同、做大资管规模,长期培育资产配置和主动管理核心能力,打造潜力收入增长点。

  (3)构建五大管理体系

  ①建立以客户为中心、高效、协同、敏捷的组织管控体系。

  ②坚持市场化机制,打造价值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③营造健康活力、专业至上的人力资源体系。

  ④深化合规风控前置,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与业务协同发展的合规风控体系。

  ⑤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构建全面赋能业务的信息科技体系。

  3、2024年度经营计划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公司将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拓宽发展视野,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稳中求进为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改革、全面提升管理、全力拓展业务,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1)围绕客户需求,重构业务管理体系

  按“专业做精、营销做大、服务做优”的原则,建立公司的专业、产品、营销服务模式,不断丰富营销服务工具箱,针对同一客户能提供多项工具的选项,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强客户与公司的粘性,做强做大客群,不断提高公司的人均产能和人均效益。

  (2)加快转型升级,纵深推进财富管理3.0模式

  “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完整且具特色的产品配置体系,紧跟市场优化获客模式,夯实财富管理客户根基,稳住增值业务基本盘,立足客户需求加强服务创新探索,多措并举线上线下(300959)融合,巩固并扩大双融业务优势,有序推动分支机构改革,打造总部与分支机构、多业务共荣共生的管理生态。

  (3)把握环境变化,优化大类资产配置

  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聚焦监管政策、聚焦市场趋势,要加大低波动、固收类资产的配置,大力发展资本中介业务,谨慎开展重资本业务,积极把握上市公司及股东客户中诞生的新业务机会,不断提升对上市公司及股东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实现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4)加强趋势研判,抢抓交易机会

  随着中国特色金融体系的重塑,一些中国特色的工具和产品将重塑。持续推进投资业务的人才储备,强化对市场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与行业的沟通、交流,抢抓稍纵即逝的交易机会。积极探索以研究驱动、销售交易为抓手,做精固收投资业务,做强公司大固收业务。

  (5)着力模式创新,全力推进业务协同

  通过“研究+投资+投行”,以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用好“股债通”,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符合强国战略的中小企业,积极探索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资本市场服务。集中突破特定行业或区域,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专业品牌,向特色化、精品化方向转型;通过“研究+投资+投行+财富管理”,为优质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6)坚守合规风控底线,科技助力业务发展

  加强合规与风险、质控与内核、稽核审计、纪检监察的协同管控,利用数据驱动完成合规、风控前置业务的转型。建立从客户信息、需求采集、服务留痕、专业执行的全流程、数字化客户服务平台,提升客户营销、专业服务、项目管理的专业支持及运维保障能力,以数字化平台赋能业务开展,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跨领域、跨组织、端到端的安全度量指标体系,建设全面数字化运维管理保障体系,切实防范运行风险。

  (7)聚焦提质增效,优化内部运营机制

  持续聚焦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进一步传播好、建设好、践行好公司的企业文化,将公司倡导的价值追求、经营理念、行为规范转化为员工普遍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持续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划小核算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成本核算,精准计算投入产出,深化以利润为中心的核算体系,探索新型考核体系。

  4、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违反有关法律、部门规章、交易所部门规则等,导致公司遭受处罚或信誉受损的风险。证券行业是受高度监管的行业,与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可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调整,若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不能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而违规,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罚款、暂停或取消业务资格等行政处罚。

  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强化对宏观政策的分析与研究;要求各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并跟踪最新监管政策和行业动态,把握监管重点和监管动向。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资产组合发生损失的风险。

  本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为权益类市场风险(如受个股、股指等价格变动影响)以及固定收益类市场风险(如受利率水平、信用利差水平等变动影响)。

  针对市场风险,本公司构建了以风险价值VaR、风险敏感度指标、压力测试等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模型和指标体系。权益类投资风险指标包括组合市值、行业集中度、个股集中度、希腊字母等,固定收益类投资风险指标包含投资组合久期、DV01、个券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发行方集中度等。本公司以95%为置信区间,采用历史模拟法,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价值VaR。公司发布了《风险限额管理办法》,对市场风险中的各类风险指标进行了限额设定,不断完善风险限额管理中的授权分配机制,及时对各项限额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与报告,预警与处置。针对衍生金融创新业务,公司制定了《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并不断优化复杂衍生品估值及风险计量模型,按照公司《金融工具估值及模型验证管理办法》对新产品新模型及时开展模型验证工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各项业务风险价值VaR均符合公司限额要求。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

  本公司当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固定收益自营投资、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

  本公司固定收益类自营业务主要投资对象为国债、地方债、金融债、政府支持机构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等。本公司制定了《信用风险管理办法》《风险限额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债券投资的信用评级集中度、发行方集中度等信用风险指标制定了相应的限额管理方案,防范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本公司对信用类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注重分散投资,并密切跟踪投资标的及融资主体信用评级变化。

  在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方面,为防范此类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本公司制定、实行了一整套涉及整个业务流程的风险防范、监控、应对机制。公司严格控制业务的总规模,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业务规模监控和调整机制;本公司《风险限额管理办法》中制定了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风险控制指标及阀值,包括业务总规模限额、单一客户集中度、单一证券集中度等风控指标;为综合监控信用交易业务,本公司每日汇总三项信用交易业务合并后的同一客户规模、同一担保品规模、业务交叉客户信息等核心数据,并形成风险日报;本公司建立了逐日盯市制度,对交易进行实时监控、主动预警,通过客户资信审核、授信审核、客户账户监控、发送补仓或平仓通知、及时提示交易规则等措施,严格控制业务的信用风险。

  公司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体系的建设。公司已建成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已制定《内部信用评级工作实施细则》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管理细则》,已逐步实现对公司多个业务条线内部评级的统一管理,当前内部评级模型及内部评级系统能持续有效运行。2023年,公司按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进一步优化各类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已完成内部评级二期存量模型的验证、校准、调优,完成行业风险量化方案、区域利差方案设计及新增模型开发;已完成同一客户技术识别、统一编码、客户关联关系改造、数据外采、测试及验证,启动对同一客户及统一授信系统外部采购的调研及立项前准备工作。同时,公司积极招聘信用风险管理人才,持续运用各类机制和工具,加强对自营/资管债券投资、债券发行承销、资产支持证券、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业务的有效支持与监控。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制定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自有资金管理办法》和《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对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风险偏好、管理策略、应急机制、管理系统以及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运作机制等进行了规范,不断完善资金预算体系,强化资金头寸管理,确保流动性安全。

  公司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分别作为公司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风险容忍度衡量指标。每年,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要求,公司在定期流动性压力测试中,以自设或规定压力情景下的净稳定资金率、流动性覆盖率、资金缺口等为对象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考察公司抵御短期和中长期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根据业务具体需要,公司不定期开展债券承销、股票承销、融资类业务规模等专项流动性压力测试。公司流动性监测工具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指标监测、优质流动性资产动态管理、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对日常现金流量的监测及抵(质)押品监测等。公司制定了《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将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整体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指标均符合公司限额及监管要求。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内部人为操作失误、内部流程不完善、信息系统故障或不完善、交易故障等原因而导致的风险。公司已完成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搭建和系统上线,通过操作风险控制与自我评估(RCSA)、关键风险指标(KRI)、损失数据收集(LDC)三大管理工具进行操作风险管理。2023年,公司开展了年度风险控制与自评估,并随着新业务的开展组织了流程梳理;定期进行了KRI指标监测,并根据管理实际进行调整,确保监测指标的有效性;在原有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外部损失数据库,根据运行效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内部流程和管理要求;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操作风险规范运作和风险文化等培训。从多方面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规范度和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和契合度。

  (6)合规法律风险

  合规法律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公司持续调整和完善各业务条线合规管理体制,加强合规管理人员配置,确保公司合规管理体系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能促进公司发展。公司持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根据监管规则的调整,及时对合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督导有关部门修改、完善有关业务制度和流程,为合规开展业务奠定制度基础。公司持续倡导和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修订发布《合规手册》,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合规培训,不断强化员工合规执业意识。根据要求,公司对各部门、分支机构拟发布实施的重要制度流程、新业务和新产品方案、重大决策材料、上报监管部门的重要专项材料等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公司积极开展业务自查和合规检查,及时发现业务开展和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整改完善。公司持续推动合规风险事件的处置,做好风险事件的跟踪,并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公司严肃合规问责,对未能按照“勤勉尽责”要求履行职责给公司造成监管处罚、经济损失、声誉风险和潜在风险隐患的事件或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管理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组织架构。公司制定了《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公司新闻发布与媒体应用管理办法》《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制度;明确了声誉风险的组织架构和相应职责,公司首席风险官牵头负责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公司新闻发言人由董事会秘书担任,风险管理部牵头协同董事会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各部门、分公司、营业部、子公司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司声誉及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公司在对新业务进行审核时,需要对声誉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公司根据声誉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级,并制定应急方案和报告机制。

  2023年,公司开展了重大声誉风险演练和声誉风险专题培训,持续提升全员声誉风险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西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