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年销量目标在 23 年基础上增长 20%(比亚迪 4Q23 电话会纪要)

来源:海豚投研 2024-03-29 15:31: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5 月开始逐步切换到 DM5.0, 百公里馈电油耗降低至 2.94L,满油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达到 2000km

(原标题:24 年销量目标在 23 年基础上增长 20%(比亚迪 4Q23 电话会纪要))

比亚迪 FY23Q4 解读会纪要:

以下为比亚迪 2023 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纪要,财报解读请移步《“价格屠夫” 比亚迪:血战亮杀器,黎明已不远

(文章链接:)

一、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二、财报电话会详细内容

2.1、高管层陈述核心信息:

2.1.1 比亚迪汽车

1)技术和产品创新:比亚迪发布了易四方、云辇、天神之眼、DMO 混动越野平台等核心技术,满足从家用到豪华、大众到个性化的多方位个性化全场景用车需求。优化产品矩阵,推出了仰望、方程豹、腾势等新车型,融合了科技与国潮文化,覆盖不同市场细分。

2)市场表现和拓展:国内市场,多款车型如汉 EV DMI 冠军版、唐冠军版等取得了显著的销量成绩。海外方面,比亚迪积极布局,在墨西哥、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推出汉 EV、唐 EV 等车型,并在泰国、巴西等国建立生产基地,深化了全球市场的布局。

3)合作与方案应用:比亚迪与英伟达、潍柴动力等企业深化合作,推动新能源商用车的商业化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比亚迪推动云轨和云巴项目,致力于改善城市微循环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为城市交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4)研发和产业链优势:拥有 9 万名工程师,研发投入巨大,专注于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的领先。拥有高度垂直整合的产业链,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5)战略定位:2024 年标志着汽车行业三年大决赛的开始,比亚迪强调在成本、技术和规模方面的竞争。关注电动车的成本优势,将 “电比油低” 作为行业的转折点,力图推动电动车成本低于燃油车。通过强大的产品力和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特别是在与燃油车和合资品牌的竞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2.1.2 比亚迪电子

1)海外市场: 比亚迪电子计划深化与海外大客户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更多产品线和服务,增强客户赋能,提升市场份额,挖掘更大的成长潜力。

2)安卓: 推动钛合金在旗舰车型中的广泛应用,以满足国内大客户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安卓业务的增长。

3)新业务拓展: 比亚迪电子将大力拓展与头部客户的合作,成为全球 AI 龙头公司的合作伙伴,在 AI 服务器、边缘计算、AIPC 和机器人业务领域进行积极布局。

4)新能源汽车: 通过智舱和智驾产品的推广,把握市场机遇。2024 年将持续推广低、中、高算力的智驾产品。在底盘和悬架领域布局智能减震器、空气悬架、液压悬架、碳陶刹车盘等创新产品,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

5)展望: 预计 2024 年比亚迪电子将实现持续高增长,业务规模预计超过 1500 亿,同时业务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聚焦于消费电子零部件领域。

2.2、Q&A 分析师问答

Q:海外销量和国内销量的占比,获利占比?24 年下半年泰国工厂投产,如何看待产能节奏改变?以及对其他本地化生产的预期?

A:竞争程度与毛利率呈反比关系,国内市场毛利率低,而巴西、泰国、欧洲毛利率较高。随着欧洲市场竞争加剧,预计这块区域的毛利率将下降。在海外大部分市场,竞争程度相对不充分,因此我们对海外市场的未来发展更为期待。

我们拥有纯电和 PHEV 两种产品线,与特斯拉等公司不同,这使得我们在适应不同市场需求方面更加灵活。泰国、巴西等地新能源渗透率较低,而我们的产品既可以油动也可电动,更符合当地基础设施的支撑情况。我们的 PHEV 产品续航达 100-200km,其油耗甚至低于普通燃油车,与传统燃油车是两代产品,因此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Q:24 年如何加速行业整合?现在竞争企业陷入困境,是否有收购兼并的考虑?公司研发人员的分布在电池及前瞻的人员分布?

A:比亚迪计划在未来 3 到 5 年加速行业整合,通过兼并重组扩大并强化公司规模。比亚迪注重技术创新和团队协作,自主开发刀片电池设备展示了内部创新实力。公司采取高度集中的战略,各研发平台和子公司围绕汽车业务主线协同工作,以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公司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包括电池、智能驾驶和半导体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工程师文化是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鼓励技术创新和极致设计,通过上下游整合,实现最优成本效益和技术领先。工程师们追求技术卓越,并将技术快速转化为产业应用。未来三年对比亚迪至关重要,创始人和管理层将亲自参与市场竞争和战略执行,确保公司保持领先地位。

Q:如何看待手机厂商布局汽车行业?

A:手机厂商进军汽车行业,我们长期合作,保持着良好关系,旨在提供更优质、高效、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双方间更紧密的合作。

Q:BYD 在汽车和手机领域都有优秀产品,并在人工智能服务器等领域拥有丰富的零部件积累。请教目前公司正在考虑未来产品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A:我们与英伟达合作的范围不仅包括服务器和散热系统,还涉及汽车热管理、集成卡以及新一代冷媒制冷和散热模组等领域。此外,我们与英伟达合作开发的散热系统和集成卡功率不断增大,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专注于模组开发。在光通讯领域,我们也在合作开发新的关键模块和器件,利用多元的技术,使 BYD 能够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发挥协同作用。通过利用 BYD 的整体技术,我们与全球领先客户合作,提供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以及配件。

Q:如何解读 24 年的单车净利润?具体解释下出口市场和高端市场。折旧的速度该如何看待呢?

A:今年,单车盈利可能会略有下降,但我们有较大规模的高端产品和海外市场的支撑。从三月份的上险情况来看,我们的产量已经达到了 30 万辆以上,全年预计至少增长 20%。如果我们能够保持这样的产量,利润就能够稳定下来。我们依靠规模、海外市场和高端品牌来弥补单车利润下降的影响,以确保总体盈利。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将每个产业链的利润最大化,并优化管控和设计,实现极致成本。从规模和成本来看,比亚迪拥有高度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几乎找不到比我们成本更低的竞争对手。我们有信心在价格竞争中保持整体盈利的稳定性。

Q:智驾?人才?格局?

A:智能驾驶领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刚开始有着很多图像技术的支持,但现在已经不再依赖图像。AI 算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少挑战,但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如 AI 神经网络和训练模型的应用。与此同时,法规和国家政策也在逐渐放宽对这一领域的监管。

BYD 拥有着庞大的车主群体,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在不断增长。我们在工程化和整车能力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与行业、专家、协会的关系紧密,我们参与了许多组织和协会,对行业法规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的研发团队拥有着强大的人才储备,公司未来将进行巨大的投资。

我们了解客户需求,对自动泊车和代客泊车领域有深入了解。智能泊车是最安全、最便捷的停车方式,对用户具有吸引力。我们在这一领域有着长达十多年的经验,并持续进行创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了解客户的需求,因此能够抢占先机,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Q:今年期待 DM5.0 的产品,技术如何实现?DM5.0 上车的节奏?

A:在 DM4.0 的基础上,我们成功提升了各系统的效率,发动机效率从原先的 43% 提升至现在的 46%,有效改善了系统油耗。同时,NVH 方面相较于 DM4.0 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在综合体验上,百公里加速性能保持了 DM4.0 的水平,而百公里馈电油耗降低至 2.94L,满油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更是达到了 2000km。我们预计从 5 月开始逐步切换到 DM5.0,但由于目前 DM4.0 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秦和驱逐舰等车型供不应求,切换过程将具有一定难度。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步适应,我们相信 DM5.0 将能够延续产品的热度,再持续 1-2 年。

Q: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增长的非常明显,后续如何展望?

A:研发人员目前公司有 9 万人,公司研发人员是全球汽车公司最多的,覆盖电池电机电控和功率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为后续竞争力提升及产品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Q:智能化方面如何期待?

A:目前,我们拥有一个 4000 人的智驾团队,在芯片研发、算法优化、感知技术、规划控制以及硬件配置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投入。凭借公司在整车制造和工程化方面的深厚实力,未来比亚迪将在众多车型中融入智能化技术。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成本控制,通过整合产业链,我们的智驾系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二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法规时间表的精准把握。未来几年,我们将推出一系列智驾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Q:24 年销量目标的理解?高端车型上量、出口、荣耀版等的结构如何分解?

A:当前,汽车行业正进入淘汰赛阶段,预计在未来的 24 至 26 年间将迎来关键的决战时刻,这将是一场关于规模、成本和技术的全面竞争。关于哪些车企能够在这场决战中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规模是决定性的因素,它代表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其次,成本控制同样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局限于一级总成成本,更包括二级和三级总成成本。只有全面控制产业链的成本和利润,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此外,技术方面的突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坚持纯电和插混两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其中 DMi 技术以其低油耗、低噪音、良好加速性能以及可油可电的优势,公司优势显著。

开年以来,公司凭借规模化优势、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出了 “电比油低” 的策略,这标志着燃油车走向衰落的转折点。预计 3 月的销量将达到 30 万辆,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特别是秦 Plus 和驱逐舰 05 这两款车型,订单量远超过当前产能,我们正在加大产能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在 2024 年实现至少比 2023 年增长 20% 的销售目标。

Q:电池的外供和储能的考虑?

A:除了动力电池还有储能,随着全球储能需求增加,比亚迪储能也发挥了很好优势,公司储能和动力电池是同一条产线,存在高度的产业协同和成本协同优势。储能规模再大也只是电动车的 10%-20%,因此可利用动力电池巨量的规模化来降低储能电池的成本。外供方面,由于内需很大,因此外供比例不大,但是总数在增长的。

Q:研发 400 亿投入如果按照电动化和智能化区分大概是怎样?能否区分前瞻技术和现有技术的区分?

A:目前没有分类。我们拥有 9 万名工程师,全面覆盖并深化研发工作,去年吸纳的 3 万名毕业生进一步增强了研发实力。凭借 700-800 万新能源车主的反馈,我们更了解客户需求。在智驾领域,我们既遵循法规又推动改革,同时前瞻布局。公司工程师效率高,技术储备深厚且广泛,对同行具有压倒性优势,确保未来三年在技术、规模和成本上保持领先。

Q:特斯拉推出了 FSDv12.3,为了如何看待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后续是否会前瞻性布局机器人?

A:采用 AI 技术精简 35 万人力,将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增长潜力。我们正在与英伟达、地平线、华为和大疆等合作,探索多样化方案,以适应公司多样的车型需求。同时,我们关注特斯拉的 V12 技术,并坚信 AI 将推动智能驾驶发展。此外,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趋势,其在法律上的优势可能使其成长速度更快。我们公司正加紧研究这一领域。

Q:展望今年 Q1 和 Q2 的单车利润变化?

A:随着价格战深入,单车毛利会下降,但是公司会通过规模效应保持总的盈利水平。规模和高度垂直整合是优势。并且目前高端化和出海战略也是增量,出海对毛利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并且高端车目前已经达到单月 1 万台销量,这对毛利也会有贡献。规模提升后,今年单车毛利有可能会降低,但是通过规模化生产有信心今年保持盈利水平。

Q:插混和纯电两个市场的市占率展望和目标?目前在插混市占率已经超过 50%,以及纯电市占率展望?

A:3 月份公司在汽车市场市占率已经达到 10+%,公司荣耀版车型的主要对手是燃油车和合资品牌,荣耀版推出后,对合资和燃油车客户的转化是很有成效的。目前公司(EV+PHEV)在汽车市场中市占率约 16%,在新能源车市场市占率 35%。公司在 4-5 月会进一步加大驱逐舰 05 和秦的产能,公司也会两条腿走路,插混主要作为家庭换购车,纯电是家庭增购车.目前新能源车国内渗透率已经 45%,未来会到 50%。

Q:电池方面新技术方面的布局进度?

A:目前电池技术持续创新,性价比已经超越能量密度成为关键考量。在未来 3-5 年,电池厂商的核心发展动力在于降低成本和提升安全性。以车身技术为例,尽管铝车身具备诸多优势,但由于成本因素,钢车身仍占据全球 99% 的市场份额。同理,电池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在解决行驶里程焦虑后,进一步聚焦于提高性价比,以满足市场需求。

Q:除了中,美,欧以外的新兴市场的新能源潜力?

A:目前国内是全世界最卷的,国外竞争处于刚刚充分的阶段,是中国品牌走出去很好的路径(竞争不是非常充分),因此东南亚、欧洲、南美、中东都是中国未来新能源车走出去最好的途径。公司已经在欧洲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南美市场取得了较好成绩,销量增速以及对公司毛利的贡献都有很好的支撑。去年公司出口 24 万台,今年目标 50 万台,25 年预计达到 100 万台。

Q:怎么看待传统车企(长安,长城,吉利等)的份额转变对公司市场的冲击?

A:国内同行正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新能源车性能已全面超越传统车。在购置成本上,经历了电比油贵、油电同价的阶段,今年迎来了电比油低的分水岭,这标志着传统合资品牌地盘的迅速转换。一旦国内企业掌握领先技术并实现成本优势,预计未来 3-5 年内,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将从 40% 降至 10%,这 30% 的份额将成为中国品牌的发展空间。

Q:电池端材料价格对公司的影响?

A:目前原材料供给也是供大于求(主要为之前行业的投资冲动),但也带动了创新和效率提升、技术设计等,使得原材料成本不断降低,目前大大提升了零部件和电池材料的竞争力。公司会和电池材料厂一起,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形成极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链。

Q:目前 4000 人的智能化团队如何分配内部自研和外部合作?

A:目前,我们采取博采众长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优化现有方案。凭借公司强大的规模优势,我们能够获得英伟达、地平线、TI、华为等合作伙伴的最佳产品价格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持。因此,公司的智能驾驶能力将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并在未来两年内推出众多配备智能驾驶功能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Q:20 万以下基盘车型城市 NOA 上车进度

A:下半年会推出一批 20 万以内的城市 NOA 车型。目前和国家有关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去协调 L3 法规的落地,也会协同消费者需求去进行产品设计。

Q:高端化品牌公司的优势如何体现?

A:出海和高端化是公司面临的两大重要机遇,特别是高端化在国内市场具有显著优势。目前,仰望品牌单月销量稳定在 1000-1500 辆,表现强劲;腾势 D9 新款上市也持续保持万台销量,在 MPV 市场中成绩斐然。新款腾势 N7 将于 4 月 1 日上市,预计同样会有出色表现。腾势品牌还将推出城市 NOA 功能,并计划发布一系列新产品,同时融入代客泊车等具有公司特色的智能驾驶功能。由于代客泊车速度低,法律障碍较小,公司将致力于将这一产品做到极致。未来,公司的目标是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智能驾驶体验,让消费者产生依赖感(在法律合规的前提下)。

Q:价格战背景下如何看待中长期份额?

A:长期看,格局上合资品牌可能会丢掉 30% 份额,国产品牌机会很大。未来的决战是很惨烈的,真正留下来的企业是有规模、成本、技术优势的企业,并且还要具备快速响应,精准战略,核心技术的能力。

Q:出海方面如何考虑地缘风险?

A:目前全球化不太现实,目前依托出海 + 本地化才能获取更加长远、可持续的出海。目前国内新能源已经非常内卷,如何在欧洲、东南亚、南美、中东把新能源技术和本地化战略结合在一起,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公司在南美,欧洲,东南亚建立工厂,配合公司出海战略,形成国内 + 国际的两个领域发展,让公司更加健康发展。

<此处结束>

本文的风险披露与声明:海豚投研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