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资者为本”时代,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是恢复市场信心的必要举措)
2月8日,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同时发布重磅指引《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当前以投资者为本、以上市公司质量为核心重塑市场信心的关键时刻,强化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无疑为“培育资本市场优等生”提供了有效工具。
沪深重要指数企业2026年4月30日前实现“应披尽披”,北交所企业“量力而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指引没有对全体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披露,而是采取了 “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在披露主体方面,上交所要求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深交所要求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作为强制披露的企业,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也被要求必须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而对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上市公司则是鼓励自愿披露。考虑到北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北交所规则不对《可持续发展报告》作强制性披露规定,鼓励公司“量力而为”。
本次意见并没有像此前部分市场人士预计的“全部一刀切强制”,而是采取了分层分类、循序渐进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是香港交易所的ESG披露制度曾采取过的方式,在未来条件成熟后有望对全部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披露要求。
此外,指引对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内容框架做了详细的要求,要求公司在双重重要性(同时具备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披露原则下,上市公司要从四个核心内容——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对拟披露的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披露,以便于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上市公司为应对和管理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所采取的行动。
指引还分别从“环境”“社会”“治理”三个方面明确了披露议题,而且设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披露内容。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要求强化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以及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等重要议题;社会信息披露章节设置了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科技伦理、供应链安全、平等对待中小企业等多个重要议题;在公司治理方面,则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水平,聚焦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制度、控制措施和程序情况等,并设置了反贪污反贿赂、反不正当竞争议题。
培育资本市场优等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可少
本次“征求意见稿”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来已久,与ESG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针对2023年上市公司的ESG/社会类报告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ESG评价/评级结果往往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指标以及市场表现等方面有着正相关的结果,例如在营收规模方面,2023年,发布ESG报告的企业中有24%的营收规模能够跻身细分行业前三名,而未发布报告的企业中仅有3.64%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在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发布ESG报告企业的平均ROE为7.94%,而未发布报告的企业只有2.79%;在分红方面,发布ESG报告企业的分红均值是未发布报告企业的7.4倍;在机构关注度方面,发布ESG报告的企业获得的平均机构持股家数是未发布报告企业的3倍;在市值方面,市值越大的企业发布ESG报告的比例越高,万亿以上企业的发布率是83%,千亿到万亿规模企业中,发布率是40%,而百亿以下则有八成以上企业为发布任何报告。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ESG报告,已经成为好公司的标配。那么,可持续发展或ESG理念为什么能够赋能上市公司发展呢?
首先,可持续发展或ESG理念带来了公司治理的新变革,既能够督促上市公司主动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主动规避潜在的风险和危机,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或ESG让企业更关注长期效益。显然,可持续发展或ESG理念让企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会公益以及投资者关系,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必然可以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第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ESG表现。他们认为,ESG因素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投资价值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会将ESG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并且愿意对ESG表现良好的企业给予更高的评价和溢价。
当前,市场信心正在回暖,投资者对那些运作规范、质地优良、具有“投资者文化基因”的上市公司充满了期待。显然,可持续发展或ESG理念的引入,为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当前以投资者为本、以上市公司质量为核心的市场环境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会积极响应,通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