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落地在即,国内AI企业需重新评估欧洲市场战略

(原标题: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落地在即,国内AI企业需重新评估欧洲市场战略)

当地时间2月2日,欧盟27国代表在布鲁塞尔投票一致支持《人工智能法案》文本,标志着欧盟向立法监管人工智能迈出重要一步。

对此,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27国一致支持这一法案,说明它们认可“谈判者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

人工智能监管,未来或将更加严格

据德国之声报道,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旨在为人工智能在银行、制造、医疗和旅游等行业的应用制定全球标准。规则还涉及人工智能的军事用途以及定义安全参数。

其中,该文本明确规定,不能使用被认为与欧盟价值观(incompatible with European values)不相符,或对人身安全、健康和基本人身权利构成威胁的人工智能技术。欧盟委员会还将基于人工智能的使用方法和技术理念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将人工智能系统划入不同的风险组。

据了解,目前《人工智能法案》仍需要提交欧洲议会批准。如果获得批准,相关规则将分阶段实施,其中一些禁止性规则将在该法律通过六个月后生效,与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相关的某些规则将从2025年起适用。一旦正式立法,该法案将成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性立法,同时也是全球人工智能监管的重要里程碑。

从《人工智能法案》的逐步落地,可以看出欧洲渴望在庞大的欧洲市场开发并使用本土研发的产品,而不是依赖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和中国的创新技术。

此想法虽好,却遭到了计算机和通信业协会批评,有业内人士认为,许多新的人工智能管理规定尚不明确,可能会减缓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在欧洲的开发和引进。其中亚马逊、苹果、谷歌和Meta等科技企业组成的科技游说组织CCIA,高级政策顾问Boniface de Champris在宣布这一消息后便表示:“许多新的人工智能规则仍然不明确,可能会减缓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在欧洲的开发和推出。”

中国AI产业又将如何面对?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在欧盟市场运营或计划进入该市场的中国AI企业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不仅是因为法案设定了严格的AI监管框架,而且还因为其域外效力可能影响所有在欧盟提供服务或产品的企业。

目前中国与欧洲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较为密切。据德媒“Table.Media”报道,自2011年以来,中欧联合发表的人工智能领域学术论文的数量稳步上升,11年来翻了10倍多,并且在2022年超过了中美联合发布的有关论文的数量。

每年各地区之间就各学科领域的人工智能方面联合发表的论文数量图源丨“Table.Media”

不仅如此,去年11月,中国还获邀出席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与美国、英国和欧盟在内的超过25个与会国家和地区在英国签署了“布莱切利宣言”,同意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人工智能监管方法。彭博社当时援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跟踪数据报道称,在人工智能(AI)专利方面,中国正日益扩大对美国的领先优势。仅2022年一年,中国AI专利的申请量就达到29853项,几乎要达到美国的两倍,占过去一年全球AI专利申请总量的40%以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模态在视频分类、情感分析、语音识别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图像、视频、语音、文本等融合内容,未来还将进入交互、感知、内容等更多应用场景。欧洲《人工智能法案》一旦通过,中国多项AI技术在欧盟地区获得落地将变得困难。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智能技术产业在欧洲市场快速扩张,大量中国企业积极涌入。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均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与当地企业和研究机构展开合作。这些企业通过提供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云解决方案,帮助欧洲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此外,基于不断的技术创新,一批国内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也陆续进入欧洲市场。诸如商汤科技旗下SenseCare®胸部X线辅助诊断软件已获得MDR下的CE认证,而该认证是医疗器械产品进入以欧洲为中心的大多数国家的准入门槛;在智能机器人方面,深兰科技所生产的清洁机器人也在欧洲多个场景落地。

因此,如若《人工智能法案》在欧洲市场落地,那么该法案将为人工智能在银行、制造、医疗和旅游等行业的应用制定全球标准,明确规定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范围和安全参数。这意味着,如果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希望进入欧洲市场,必须首先要确保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符合这些标准和要求。

相应的,我国企业在开发人工智能产品时,就需要考虑到欧盟对于数据保护、隐私安全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确保产品在设计、开发、部署和运营过程中都能满足这些标准。这可能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和时间,以确保技术的合规性。说明未来我国企业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将面临更高的市场准入门槛,这很可能会影响我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法案的推进,眼下并未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影响。截至2月7日收盘,A股所属概念包含人工智能企业的市值前100的企业当中,股价上涨企业多达86家。其中我武生物涨幅达10.43%为最高。此外瑞芯微、翱捷科技、航锦科技、千方科技、埃斯顿涨幅均超10%,而市值位于前三名的海康威视、工业富联以及东方财富在2月7日的涨幅分别为1.17%、-1.48%以及-0.58%。

本文源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航锦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