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一基未发”!中加基金固收管理也不灵了)
《电鳗财经》文/高伟
距离2023年行情收官仅剩5个交易日了,不管是管理业绩还是募集规模,在这短短几天里无法实现大翻身。作为一家满十岁且管理规模近1300亿元的中加基金,今年却破天荒地“一基未发”。
实际上,偏重固收产品的中加基金,近几年的固收管理也不灵了,跑输同侪,自然发行新产品的底气也没有了。
今年“一基未发”
据《电鳗财经》观察,受市场震荡行情影响,基金发行市场出现降温。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数量、发行份额均远低于去年全年水准。尽管距离年末还有一点时间,但全年基金发行“缩水”已成定局。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222只公募基金成立,发行规模共计10874.5亿元,来自135家公募基金。年内发行规模前20的公募基金合计发行了5862.27亿元,占比为53.91%。其中,南方基金、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与鹏华基金发行规模均超过400亿元,分别为436.81亿元、406.76亿元、403.15亿元与400.11亿元。
与此同时,年内不少公募基金今年“一基未发”,多数为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包括管理规模均不足百亿的新沃基金、先锋基金、北信瑞丰基金、江信基金、九泰基金等10家公募基金等。不过,也有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基金公司也突然止步发行,尤其是规模接近1300亿元的中加基金,今年以来同样“一基未发”,也是成立十年来的首次暂停发新基金。
据观察,中加基金2018年开始出现超过10只以上基金的发行,当年发行11只,发行规模为47.08亿元;2019年,该基金公司发行10只新基金,发行规模更是扩大至203.71亿元;2020年,虽然发行基金达到15只,但发行规模仅93.03亿元,平均发行规模锐减70%;2021年、2022年,该基金公司分别发行10只、14只基金,发行规模分别为212.91亿元、125.83亿元。然而,2023年即将结束,该基金公司既无受理中的产品,也无已核准的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过去几年有较多新基金成立,若新基金前期市场表现不好,再进一步发行新产品或影响口碑。在发行市场整体遇冷时,与头部公司相比,中小型基金公司面临的挑战更大。
固收业绩跑输同侪
对于中加基金来说,似乎口碑危机更为严重。成立十年,没有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并且固收基金业绩也乏善可陈。在此背景下,能恢复往年的的动辄十多只新基金发行,已经明显缺乏信心了。
来自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显示,中加基金旗下货币型基金有3只,基金规模为101.10亿元,这一规模远低于平均每家公司的769.15亿元,尤为注意的是,中加旗下的货币基金平均近三年、近五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6.02%、10.98%,跑输同期同类基金平均回报率6.12%、11.08%。
中加基金旗下的债券型基金更是多达70只,基金规模为1149.85亿元,远超平均每家公司482.54亿元的规模水平。但是超千亿元的债券型基金同样跑输同类基金。数据显示,近五年,中加基金旗下的债券型基金平均回报率19.63%,而同类基金同期平均回报率为20.50%。
《电鳗财经》注意到,虽然业绩不尽人如意,但中加基金固收管理团队还很有实力的,这与其近几年的业绩低迷形成反差。中加基金在固收团队建设上,涌现出了张楠、袁素、魏泰源、于跃、王霈、李子家等一批投资理念相近、投资风格各异的优秀基金经理。目前中加基金固收投研团队成员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备银行、公募基金、券商等多元化职业经历,核心投研人员均具有7年以上工作经验,信评人员具备银行信审、评级公司等多元化从业背景。
中加基金固收投资总监闫沛贤曾表示,债券市场复杂且整体比较成熟,专业投资者相对集中,所以对于确定性的消息反馈时间很短,投资管理中“争先”很重要;同时,基金经理须要对宏观、久期、行业、主体、券种以及杠杆的运用做出全面的判断,还要因市因时不断更新投研框架,在每一个能为客户创造收益的点位上都努力积淀,所以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人才梯队建设是创造长期价值的基础。“固收投资,底层风险控制永远排在第一位”,闫沛贤强调,只有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所有的积累才有意义。
《电鳗财经》将持续关注中加基金新产品的发行情况以及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
《电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