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能软件推动新能源汽车崛起,技术“未成熟”引发消费者投诉)
10月31日晚8点,京东百亿补贴日正式启动,开场不到4分钟,京东百亿补贴频道成交额破亿。其中,新能源汽车及高性价比的汽车用品成为今年京东“双11”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据中国证券消息,京东“双11”首周,京东汽车整车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其中新能源汽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倍,汽车充电装备成交额同比增长3.9倍,汽车贴膜成交额同比增206%。
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所以火爆,除了环保意识的提高外,智能化和个性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成为主要诱因。基于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不仅被视为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拥有智能网联功能、可以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移动空间。
尤其是在此次双十一期间,该类产品聚拢在个人消费领域的趋势已经凸显,进而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迈入市场化竞争阶段。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其质量问题逐渐显露,大量消费者投诉接踵而至,也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布满荆棘。
智能化,转变消费观念
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随着政策、技术与市场的驱动,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销量为6.4 万辆,而到2025年其销量将增致1220.3万辆。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的能耗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种环保和节能的特点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符合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而吸引了大量潜在消费者。
但在消费端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并落地,与其智能化技术大规模普及应用联系更为紧密。据亿欧智库此前的研究结果 ,目前新能源汽车虽然未能成为大部分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参考因素,但已开始逐渐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此外,J.D.Power(君迪)通过研究也进一步表示,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数字化技术、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已成为潜在购车用户的第三大考虑因素。
因此,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注定将成为市场主流。但在汽车从交通工具发展为“智能化移动空间”这一过程,实则是基于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应用层融汇了大量软件技术,进而定义了下游商品,赋能了传统汽车产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智能技术占据上游/图源:亿欧智库
从技术角度来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应用层软件运行在广义操作系统之上,是独立开发的各种软件程序。具体负责功能实现,亦是各汽车品牌差异化竞争的焦点。主要包括面向智能驾驶算法、地图导航类、车载语音、通信娱乐、人机交互等软件。
这种智能软件技术能为消费者提供多种交互方式和操作体验,能够不断突破消费者的体验“天花板”, 以个性化、情感化的互动提供深度服务,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举例来说,特斯拉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最为畅销的新能源产品,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该车载软件系统"Tesla OS",能够提供丰富的功能和服务,如导航、音乐播放、远程控制等。并且随着特斯拉持续不断升级和更新软件系统来提供更多新功能和改进用户体验,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和用户。
与此同时,在软件定义汽车为代表的技术迭代驱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带动了整车的销量,其车用操作系统厂商也将迎来国产替代的黄金窗口期。国内一些头部操作系统厂商在积极投入该领域,包括斑马智行AliOS、国科础石、普华基础软件等。
车载软件的国产化为消费带来了诸多便利,能够帮助新能源汽车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偏好。软件研发团队能够根据本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开发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比亚迪就与腾讯、科大讯飞等技术公司合作,在基于安卓开源平台打造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上,开发出针对中国市场的智能语音交互、高德地图导航、酷我音乐播放等应用,以及支持各种本土支付应用的在线支付功能。这些本土化的功能和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驾驶体验和生活便利性。
因此,智能软件技术通过提供多种交互方式和操作体验,不断突破消费者的体验极限。它能够以个性化和情感化的互动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深度服务,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尤其是“双十一”市场的火爆,在带动下游端产品的销量外,还提升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品牌价值外、盘活国内汽车工业的整个产业链,为“汽车强国”贡献足够分量的“软力量”。
销量虽好,但也不要“贪杯”
随着技术国产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进入10月以来,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明显。除了比亚迪10月销售新车超过30万辆大关外,理想月交付突破四万辆,成为除比亚迪之外新能源品牌销量最多的品牌,而国产新势力品牌小鹏、零跑以2万左右的销量紧随理想之后。此外,通过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问界汽车在十月的销量较为亮眼,整月销量10547辆,其中,问界M7上市50天累计大定突破8万辆。
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高销量意味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在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比亚迪、理想、问界等企业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用户体验,使国产新能源汽车成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但是,在汽车产业繁荣的背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品控及技术的成熟度仍亟需改进。据车质网官方数据,在10月份,国内汽车市场单纯质量问题的投诉量继续保持在万宗之上,投诉量占比较9月份提高了3.8个百分点。其他问题本月投诉量略有增长,环比上涨11.9%,投诉增量来自于部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
对于投诉率不减反升,车质网方面也认为,新能源汽车被投诉,与其智能辅助系统有着密切联系。如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失灵、主动刹车迟钝、中控黑屏死机、感应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失效等。
黑猫投诉的“黑榜”中,国产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图源:黑猫投诉官网
例如“中国投诉-全国缺陷产品投诉平台”近期便接到了不少小鹏P5 P版车型车主投诉称,该车仅于北上广深佛五个城市开通了城市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而其他城市的车主购车一年后依旧没能享受到该功能,这与之前的官方宣传并不一致,从而引发车主集体投诉。
此外,在今年3月,由于硬件问题导致部分旧车型无法获得新系统的体验,有大量领克汽车老车主在领克汽车论坛发表联合声明,抗议领克拒绝为老车机升级新系统的行为。
对此领克汽车方面解释称,近两年,车规级芯片的升级启动了“开挂模式”,导致车规级芯片之间性能代差极大。同时,与之相匹配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能力也在快速升级,这两者成为操作系统能否更新的决定性因素。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发现,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主要围绕着“技术不过关”、“配件等待时间长”以及售后“服务态度差”三大主要因素。
其中在研发端,技术不过关是导致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其技术创新和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一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生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短板。这可能导致了智能辅助系统的不成熟和不稳定,从而引发了失灵问题,进而导致消费者投诉率升高。
在此当中,智能辅助系统涉及了多个领域的技术和系统集成,其复杂性和可靠性问题更为突出。例如,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需要集成高精度地图、传感器、控制算法等多个模块,以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这种复杂的系统设计和集成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灵。
据行业相关人士向金融界透露,在L4、L5自动驾驶技术还未普及的情况下,目前大部分汽车的驾驶辅助技术仍停留在L2水平。其基础功能包括ACC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此外还有一些较为激进的技术包括自动变道、智能进出匝道等。但是如若一些新能源品牌拿出更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来作为噱头,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因为部分技术还未成熟,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容易遭受投诉的原因之一。
此外,除了技术不成熟,配件等待时间长也容易招致消费者的投诉。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配件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在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配件供应不及时或等待时间过长。这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不便,还可能影响到车辆的正常使用。
去年年底智己汽车CEO刘涛就曾在其社交媒体中表示,由于AKC后轮转向系统全球缺货,影响了智己L7目前的生产交付进度,公司正在和供应商一起全力协调资源,解决供货困难。
因此综上所述,技术不过关和配件等待时间长是当前国产新能源汽车投诉的两个主要因素。这些问题与新能源技术迭代加速密切相关。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厂商在着重技术突破同时也要确保技术的成熟度,不能仅为追求前沿技术而“贪功冒进”,让消费者为其技术缺陷而买单。
结语
从整体产业链条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首先围绕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完成了电动化系统对内燃机总成的垂直替代,紧接着智能化快步登上产业发展的大舞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的“三智”产业群驱动智能新能源汽车向更高维度的产品进化。
在此当中,国内智能驾驶头部企业引领业务扩展实现辅助驾驶甚至自动驾驶功能量产,智能座舱的开发逐步融合形成具有更高完整性的解决方案,智能网联实现“车-路-云-网-图”多方信息交互与共享。特别是新势力品牌,凭借越来越多的充满想象力的量产功能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造全新出行、生活方式。
而下游的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服务体系,更是为蓬勃发展的智能电动汽车建立了稳定且高效的后市场,并为用户提供了极致的服务体验。换句话说,消费者之所以能够接受新能源汽车,其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是出行领域前所未有之大变革的先锋,其影响力远不止油转电的简单平替,而是为整个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充沛的活力。
因此,从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来看,智能化技术已经稳固在中上游产业链,进而定义了下游产品。随着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也间接表明消费者对于智能汽车的认可。但是仅仅依靠技术进步是不够的。市场的需求、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都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与市场的互动,进而确保产品的成熟度,将更具“性价比”的科技带给消费者。
本文源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