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兵器冲击深主板,客户集中度高,毛利率逐年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3年9月21日召开2023年第74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将审核湖南省兵器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兵器”),拟登陆深主板,保荐人为东兴证券。
湖南兵器主要从事军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民用低压电器产品的检测检验服务。发行人的军工产品主要包括由单兵或班组使用的火炮、弹药、 引信、枪械等武器装备;发行人的民品检测业务主要为低压电器产品的检测检验服务。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湘科集团持有发行人35,466.15万股股份,占发行人总股本的55.95%。湖南兵器员工持股平台共有 12 家合伙企业,合计持有发行人14.05%的股权,员工持股平台与湘科集团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约定在发行人股东大会就任何事项进行表决时与湘科集团采取一致行动,并保持投票的一致性。 综上,湘科集团控制了发行人 70.00%股份的表决权,为发行人的控股股东。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发行人控股股东湘科集团、股东湖南高创新分别持有公司 55.95%和 13.00%的股权,且均由湖南省国资委控制。湘科集团的一致行动人湖南兵器员工持股平台共有 12 家合伙企业,合计持有公司14.05%的股权。 综上,湖南省国资委间接控制了发行人 83.00%股份的表决权,为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
股权结构图,图片来源:招股书
本次IPO拟募资15.94亿元,主要用于新型榴弹发射器机加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湖南兵器研发中心科研条件建设项目、湖南省兵器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化改造项目、湖南电器检测所有限公司搬迁扩建项目等。
募资使用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毛利率逐年下滑
报告期内,湖南兵器实现营收分别为17.62亿元、19.78亿元、21.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3.06亿元、2.98亿元,呈小幅下降趋势。
基本面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2023 年 1-6 月,发行人营业收入为 7.41亿元,同比下降 28.91%,主要系:①期初在手订单金额同比下降超过40%,导致 2023 年上半年公司产品生产速度放缓,产品交付数量减少致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②税收政策变化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23 年 1-6 月,发行人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下降 40.92%,主要系当期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较大所致。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湖南兵器的军品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97%以上,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主营业务收入分析,图片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各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43.18%、41.74%、39.07%,呈下降趋势,主要系军品业务产品结构变动以及税收政策变化等因素所致。
2020 年末、2021 年末和 2022 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71亿元、5.62亿元、4.4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 20.69%、20.11%、15.52%。公司存货金额较大且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
流动资产的构成及变化分析,图片来源:招股书
对单一客户存在依赖
报告期内,湖南兵器的前五大客户均为军品业务客户,合计收入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4.31%、91.85%、89.87%,其中对军方A的销售金额达到主营业务收入的51.37%、54.13%、56.33%,客户集中度较高,对单一客户存在依赖。
湖南兵器的主要客户为军方、武警,主要军工产品价格通过审价方式确定。在审价流程完成前,供销双方以暂定价签署合同,在产品验收交付时以暂定价确认收入。军方审价流程完成后,暂定价与审定价的差额计入完成审价的当期。报告期内,发行人部分军工产品尚未完成军方审价流程,鉴于军方审定价的结果无法准确预计,公司存在军品审价导致收入及业绩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6.65%、7.61%、21.93%。其中,2022 年末较 2021 年末大幅增加,主要系发行人军方客户结算体系调整,回款速度放缓导致。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可能将继续增加。
流动资产的构成及变化分析,图片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4.24亿元、-1.41亿元、3.65亿元,存在波动。
其中,2021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净流出,主要是由于军方客户在 2020 年末向公司支付的预付款较高,且未在 2021年底前就 2022 年需交付订单向公司支付预付款,同时为保证军品订单的如期交付,公司提前购置的原材料等存货也有所增加,因此导致公司 2021年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较上一年度呈现大幅下降。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同期净利润对比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结语
整体来说,湖南兵器要在充分发挥公司产业链优势、保障军品高质量稳定供应的基础上,不断取得产品研发成果,巩固现有竞争优势、持续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强公司军品业务的盈利能力。 同时,公司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持续提升检测业务技术,扩大检测业务范围,积极拓展新能源电器、轨道交通电器、智能汽车电器、军工电器等检测业务领域,建设形成集电器产品和检测设备研发、军民两用电器检测、标准认证等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