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设计总院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设计总院(603357)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国内基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2023年以来,基建“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宏观经济的主线政策。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基建仍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一些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精准将有序实施。上半年,基建投资保持高增长,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6.5%。分结构看,完成公路投资1.4万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水运投资936亿元,同比增长26.7%。 2.政府专项债规模进一步提升 2023年专项债发行节奏继续前置,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更大。3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明确,2023年要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全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较去年增加1500亿元。从发行速度来看,截至2023年5月7日,新增专项债券已发行16215.88亿元,占提前批额度21900亿元的74.05%,占全年总额度38000亿元的42.67%,相比去年同期发行节奏进一步靠前。 从具体投向看,2023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仍为基建领域,投向保障房、棚改和旧改占比有所提升。2023年一季度,约有47.5%的专项债投向传统基建领域(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较2022年的50.3%略有下降。投向保障房、旧改、棚改的专项债的占比为14.8%,较2022年末的11.0%有所提升。 3.区域市场规划深入推进 2023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中坚之年,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规划深化实施。1月份,广东省召开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2023年度计划投资4900亿元,安排综合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类项目共计371个。2月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正式印发《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2023年计划投资3395.3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853.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4.6%。6月份,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指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聚焦“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上海龙头带动坚强有力,苏浙皖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凝心聚力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江苏省2023年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2亿元,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浙江省2023年计划完成综合交通投资超3500亿元,统筹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有力有序抓好21个重大工程包。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省外子公司四川天设、甘肃天成、杭州天达及广东分公司、云南分公司、江苏分公司等属地布局优势,抢抓行业发展机遇,积极拓展省外区域市场,新签合同额达2.52亿元。 4.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恢复 2023年,安徽省将进一步扩大交通投资,力争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100亿元以上。上半年,安徽省交通运输系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交通重点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省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安徽全省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00.7亿元,投资规模超过往期水平,同比增长25.5%,完成年度计划任务56.0%。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保持高增长,累计完成投资377.6亿元,同比增长40.4%;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上半年完成投资189.1亿元,同比增长25.8%;农村公路建设进展较快,累计完成投资65.0亿元;场站投资同比增长94.1%,上半年完成投资15.0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33.0亿元,民航机场建设完成投资17.5亿元。 安徽省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创新高,计划2023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380亿元、生态环保领域投资550亿元,新增城市“口袋公园”200个、绿道500公里。上半年,安徽省通过系统谋划2022-2025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供排水系统建设、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投资规模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667个,占项目总数的61.4%;计划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623个,计划完成投资额1166亿元,占年度任务投资总额的84.5%。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徽省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644.41亿元,同比增长7.6%,投资额排名全国第六、长三角第二,创历史同期新高。 报告期内,公司在紧密跟踪省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市政、城建、房建、水利、航空等新业务领域,实现省内市场新签合同额19.47亿元。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业务覆盖交通与城乡基础设施、资源与生态及环境、智能与信息化系统等工程领域的投资、规划、咨询、项目管理、勘察设计、监理、检测、建造、运维、装备与建筑材料开发、总承包及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是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提供一体化综合技术解决方案的技术运营商。目前,项目涉及国内近3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面向国内外市场,多领域、多元化的经营格局。 1.主要业务类型 (1)工程勘察设计类业务 1)咨询研发业务 公司拥有涵盖公路、水运(含港口河海工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岩土工程、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其他(城市规划)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工程咨询甲级资信等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和土地规划丙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丙级资质,致力于为公路工程、港口河海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提供战略、区域及专项规划、城乡规划、工程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和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工程后评价、专题、专项研究等咨询类业务,以及相关的科技研发、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 2)勘察设计业务 公司拥有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在工程勘察领域,公司可承担除海洋工程勘察外的各类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业务,规模不受限制;在工程设计领域,公司可以承担电力、化工石化医药、核工业、铁道、公路、民航、市政、建筑等全部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业务,以及工程总承包业务、项目管理业务,其规模不受限制。公司致力于为公路与城建领域的总体方案、路线、大型枢纽互通、路基(特殊路基)、路面、桥梁、隧道、轨道、交叉、景观、环保及相应拓宽改建等提供勘察设计业务和总体解决方案;为桥梁领域的总体方案、结构、健康监测、加固及相应拓宽改建等提供勘察设计业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水运领域的港口、航道、船闸、防波堤及相应改建等提供勘察设计业务和总体解决方案;为建筑领域的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汽车客运站、物流中心、办公楼宇、工业厂房等工业与民用建筑提供勘察设计业务;为景观领域提供相关景观理念总体方案、景观设计,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的保护、治理、修复与设计。同时,为工程设计提供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交付。 3)试验检测业务 公司拥有公路工程、桥梁隧道工程、水运材料和结构等多项综合、专项甲级资质,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关于铁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资格认定。通过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第三方试验室)或派驻方式承担公路、水运交通等工程领域项目业主、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社会各单位委托的原材料检测、工程改扩建检测评定、施工过程监测监控、中间质量督查、交竣工验收质量检测评定、运营维护健康检测以及仲裁性质的试验检测工作,出具试验检测报告,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持。基于工程“高、精、专”专业技术服务与咨询研发业务群的全过程一体化的咨询服务,推进“工程健康监测+诊断+设计+修复”工程运维产业链业务。 (2)工程管理类业务 公司具备公路、水运工程及特殊独立大桥、隧道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和市政、建筑、水利水电、机电安装工程监理乙级资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工程建设的工程监理、工程代建、运行维护管理等建设、运营期的工程管理类业务。 (3)工程总承包类业务 公司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及对外承包工程能力。公司具备总承包、专业化施工、PPPEPCBOTBTPMCEMC、资本投资等相关产业链延伸业务能力,推进打造“工程投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工程建造产业链。 (4)新型业务 公司致力于核心业务的多领域延伸,积极探索PPP、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模式,立足工程全过程产业链的价值共享,为客户提供包括投融资、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生产等在内的全过程服务。不断推进数字化赋能业务,开发智慧工程业务产品,推进产业化运营。 2.经营模式 公司秉承“专注、共鸣、分享”的经营理念,全面推行“平台化运营、专业化分工、单元化核算、定额化管控、一站式服务”的经营模式,着力提升职能管理机构、科技研发机构和事业运营机构的协同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柔性后台+赋能中台+敏捷前台+多元生态体”为主线的反应敏捷与执行高效的平台化组织,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 经营单位是公司业务运营的枢纽和核心,其对外拓展业务、对内监控合同执行,推动产品创优、技术创新、项目增效。各经营单位通过营销体系、客户渠道和各种信息网络,搜集招标信息或投标邀请,通过对各类信息的评审和比选,参与项目投标,以竞争投标方式获取项目;另外,公司也接受项目建设单位基于对本公司良好业绩和口碑的认可,在对公司的行业声誉和优势地位进行考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等相关规定直接委托;或者,建设单位发出投标邀请,公司以投标方式承接各项业务。项目获取后,职能管理机构根据所承接合同的类型不同和建设方需求,按照勘察设计类业务(勘察设计和咨询研发、试验检测)、工程管理类、工程总承包类或者集成一体化多类型组合等不同业务类型特点组织项目立项、任务书下达、项目策划和计划编排,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相应采购流程与管理办法采购必要的专项成果、科研支持、劳务、办公用品及设备,过程中按照质量、进度和安全等内控要求严格监督和校审、审定,项目结束后按照各相关要求和制度进行规范的汇总、归档、总结和交付。公司通过各经营单位进行市场布局、开拓市场业务,不断建立和完善经营渠道,逐步建立起面向全国、涉足海外的多层次、多区域的营销体系和客户渠道。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7亿元,同比增长24.48%,新签合同21.99亿元,同比增长56.01%,在手订单82.38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8.29%。 (一)各区域市场经营情况 省内市场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经营开发力度,紧密跟进省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市政道桥等重点项目,持续开展多领域、全产业经营,巩固本土企业领先地位,稳步扩大市场份额。上半年,公司中标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南环段勘察设计,该项目设置水下隧道1座,全长16.1公里,隧道长度、盾构直径均位居全国前列,为公司进一步拓展水下长大隧道业务奠定坚实基础;公司持续巩固省内高速公路市场,成功中标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南环段、G4231南京至九江高速公路和县至无为段、S63怀远至凤台高速公路(蚌埠段)等项目;稳步实施市政优先战略,成功中标蒙城路(涡阳路-北一环)工程设计、芜湖市中江大道北延、司马庄路淮河大桥等项目的中标,逐步提升设计总院品牌形象;大力推进全领域、多元化拓展,相继中标淮北市状元府房建EPC项目、安徽省交控集团大数据中心(二期)数据中台建设项目、合肥高新区讯飞小镇一期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合肥市包河区雨污分流工程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省内市场新签合同额共计19.47亿元;实现收入11.53亿元,同比增长28.73%。 省外市场方面,公司加大经营开发力度,不断完善营销网络布局。针对省外重点区域市场,公司建立经营专区,加大资源投入,进行专项开发。上半年,公司省外市场成绩斐然,设立江苏分公司,推进实体化运营,成功中标江苏省泰州市东五里二期安置房(南亭雅苑)EPC项目,是公司首次在江苏房建领域取得突破;设立海南办事处,中标海南省G98环岛高速海口至博鳌段改扩建工程初设及施工图设计,成功进军海南勘察设计市场;江西地区先后中标吉安市井冈山大桥重建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项目和共青城市高铁新城主路网工程-五四大道东延伸线工程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项目,其中,吉安市井冈山大桥重建工程为公司承接的首个省外市政类独立特大桥项目;进一步巩固西北地区市场,中标青海G347南京至德令哈公路、新疆S328线骆驼圈子至七克台段公路改扩建项目等项目;进军甘肃房建市场,中标崇信县锦屏镇污水处理厂项目;进军四川检测市场,中标G7611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项目监理试验室;进军湖南监理市场,中标G4京港澳高速耒阳大市至宜章(湘粤界)段扩容工程项目。报告期内,公司省外市场新签合同金额共计2.52亿元;实现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8.77%。 (二)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 勘察设计类业务,公司不断完善市场经营布局,持续巩固公路、市政领域市场,大力推进多元化业务拓展,积极开发水利水运、城建跨界等领域勘察设计类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勘察设计类业务新签合同金额12.32亿元;实现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5.85%。 勘察设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以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南环段勘察设计项目、徐砀商高速公路宿州段勘察设计及设计咨询等相关服务01标段、S328线骆驼圈子至七克台段公路改扩建项目勘察设计(LQSJ-2标段)、龙兴大道(站南路-繁华大道)工程勘察设计、合肥市包河区雨污分流工程(老城区及十五里河片区二期)项目设计、淮南江淮枢纽港何台作业区工程勘察设计等为代表的勘察设计业务。 咨询研发板块,公司不断深耕交通咨询行业,在巩固交通规划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拓展新业务领域,积极打造项目可行性研究、专业技术咨询、区域控制控规等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以南京至九江高速公路安庆至望江段设计咨询、舒城通用机场选址、可研阶段咨询服务项目、兆西河通江一级航道郭公河通江线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阜阳港总体规划(2022-2035年)编制为代表的咨询研发业务。 试验检测板块,公司持续巩固传统检测业务,加大省外市场开发力度;结合市场变化不断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新扩资质参数,促进新业务领域的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以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颍上至临泉段工程中心试验室YL-JC标段、亳州至蒙城高速公路涡阳(标里)至蒙城(双涧)段工程中心试验室、G4216宜宾新市至攀枝花段高速公路雷波卡哈洛至永善连接线(云南境内段)工程检测招标ZXJC-1标段、G7611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项目监理试验室JL-SY5标段为代表的试验检测业务。 工程管理类业务,公司一方面积极配合集团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项目工程管理任务,取得G50沪渝高速、G5011芜合高速宣城至芜湖段改扩建工程施工监理、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颍上至临泉段工程施工监理等项目;另一方面加大经营开发力度,积极拓展省外监理市场。报告期内,取得以湖南省G4京港澳高速耒阳大市至宜章(湘粤界)段扩容工程施工监理招标LYKRJ1标段、广西来宾港象州港区大山村码头工程施工监理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工程管理类业务新签合同金额0.95亿元;实现收入0.64亿元,同比下降10.53%。 工程总承包类业务,公司积极开发集成一体化业务,深入拓展以设计为中心的“工程投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业务链,取得以G35济广高速公路东至花园互通立交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庐江县矾山镇农村公路改建工程(川藏南路)EPC项目为代表的公路工程总承包业务;凭借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优势,快速推动市政领域工程总承包业务纵向延伸。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合肥高新区讯飞小镇一期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淮南高新区(山南新区)南纬五路(南经二路-南经六路)建设工程EPC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工程总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金额8.55亿元;实现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109.89%。 (三)新领域开发情况 1.城建业务 公司积极拓展提升城市空间规划、旧城改造、生态修复、城市景观、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提质增效等设计技术,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以合肥市包河区雨污分流工程(老城区及十五里河片区二期)项目设计、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EPC+产业导入)二标段、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设计、蚌埠经济开发区临港片区城市更新(一期)项目、金寨县2022-2023年“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服务项目(第二批)第3包等城建精品项目,新签合同1.05亿元。 2.数智化业务 公司立足行业能力,围绕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数智赋能增效,在大数据与云业务、智慧交通研发与咨询、数字化建造技术、机电与信息化集成等业务有所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以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二期)数据中台建设项目、马鞍山中心太白岛站智慧收费站(自由流)改造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六安北中心2023年隧道本地控制器及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改造(EPC)工程为代表的数智化项目,新签合同额2,248万元。 3.工程康养业务 公司紧密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延伸业务链条,统筹推进科研产品,及专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工程健康监测云平台、桥梁智慧康养平台及安徽省城市桥梁运行监测综合管理平台,取得了以安徽皖通高速(600012)公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长大桥梁综合养护总承包工程、2023年度路面综合养护及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总承包项目及黄山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危旧桥梁改造、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工程等为代表的项目,新签合同额9,956万元。 4.民航机场业务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持续深耕民航类业务咨询服务和勘察设计市场,按要求开展项目选址、可研等各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以铜陵义安区、枞阳县通用机场选址及可研阶段前期咨询工作、东至县通用机场选址、可研阶段咨询服务、兰陵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费用项目等为代表的项目,新签合同额1,454万元。三、风险因素
1.市场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风险 项目投资主体、竞争对手及竞争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应对不及时或应对方式不当,导致经营业绩下滑;新开拓市场因缺乏稳定渠道,以及不熟悉当地政策、地方标准、工程习惯等,市场竞争力不足,市场经营业绩波动大。 2.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未能充分评估对方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变化、未分析应收账款原因,未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催收,可能导致公司被动接受应收款项,进而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3.行业经济发展风险 因勘察、设计等公司经营相关行业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公司若未能紧跟行业经济发展步伐,及时应对变化,经营业务发展与行业经济发展不匹配,新兴产业拓展受阻等,可能导致与同行业其他经营主体相比明显落后。 4.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 未根据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及时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转型提升或业务结构调整、转型不合理,可能导致公司持续稳步发展遇到阻力,进而削弱公司竞争力。公司改革创新步伐不快、产业协同不足,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公司发展。 5.市场开发风险 市场信息收集不及时或者不全,可能影响公司营业收入,降低公司市场占有率。 6.客户信用风险 因规划调整、资金不到位、业主单位调整等原因,导致前期委托或中标的项目迟迟不能签订合同或项目取消,公司权益无法保障;客户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合同支付义务,造成项目亏损、坏账风险,影响公司整体经营效益。 7.安全管理风险 若未及时有效识别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未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未能制定和演练并及时执行安全事故应急方案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事故应对低效,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政策风险 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政策、区域发展政策(规划)等,在体制机制改革、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结构、财税、市场准入、行业及区域发展导向等方面有调整或倾向时,会对公司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9.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公司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因工程项目分包、造价、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结算以及索赔等各环节管理不到位,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或盲目赶进度,牺牲质量、费用目标,导致质量不达设计标准,费用超支。 10.项目质量管理风险 未对项目进行严格有效管理,对交付物进行质量把关,可能导致交付物不符合项目要求,影响公司声誉,降低客户满意度。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治理能力卓越 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体系,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明确“三会一层”权责界面,有效发挥各治理层级作用;同时,加强内控风险合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健全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公司运行情况及相关风险进行收集统计、数据分析、监督评价、措施制定,确保各类风险可管可控。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最新“双百企业”名单,安徽省共有8家企业入选“双百企业”,设计总院是唯一一家综合性勘察设计企业;获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企业大奖——优秀董事会奖项。 (二)数智化应用技术领先 公司以推动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装备和工作环境整体升级为目标,持续推进工程数智化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重点打造“一大中心,四大系统”,“一大中心”是指数据资源中心,包括计算与能力中台、知识与数据中台。“四大系统”包括协同业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智慧工程系统、智慧商务系统。 截至目前,设计总院已实现全面上云,各项云产品的性能指标已实现行业领先,具备大型工程计算能力和应用发布能力;知识库产品已全面投入使用,实现设计成果自动入库、知识智能检索和推送,大幅提升了设计师获取知识的便利性;勘察设计与规划咨询业务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高速设计里程突破2000公里,应用项目数500余个,使用人数超5000人;协同业务系统已覆盖公司全部专业和全部项目,有效提升了项目管控能力,同时通过云外业、快速方案设计、标准结构自动出图、辅助设计工具箱等系统较大程度上提升了设计效率。 报告期内,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首届“国有企业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获奖名单,设计总院申报的“全过程云协同数智化工程勘设”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为安徽省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项目应用大数据、AI、BIM、GIS、云等技术,构建“3大平台+6大系统”,对工程勘设全过程场景再造和协同模式创新,通过全数据共享、全专业协同、知识库赋能、数字化交付等功能,实现一键汇集数据、一键方案比对、一键成图校核、一键出版交付,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经多项目推广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三)技术实力雄厚 1.业务资质齐备 目前公司和子公司拥有工程咨询、工程勘察综合、工程设计综合、城乡规划编制等多项甲级资质资信,同时拥有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公路工程综合和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甲级、公路和水运工程建设监理甲级以及风景园林、交通规划、造价咨询、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评估等资质,是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测绘航空摄影资质,可承接和参与省级航空摄影测量相关工程项目;取得通信工程监理乙级资质,可承担工程投资额2000万元以下的各类通信、信息网络工程的监理;取得石油化工工程监理乙级资质,可承担大型以外的石油化工工程监理。 2.产业链条健全 公司坚持“一群、两链+数字化+跨界”业务发展战略。积极打造政府高端智库,大力推进多主业协调均衡发展,逐步形成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全领域业务布局。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不断健全工程“高、精、专”专业技术服务与咨询研发业务群;畅通以设计为中心的“工程投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和以检测为中心的“工程健康监测+诊断+设计+修复”两条建设与运维产业链;建成基于云计算、大数据、AI及BIM的协同工作平台,积极打造“智慧+”产品/服务,推进向数字化业务转型发展;推动业务向水环境治理、城市建设等横向领域跨界延伸。 3.业务经验丰富 公司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勘察设计7000多公里,以及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等为代表的140座特大型桥梁,以龙瀑隧道、明堂山隧道为代表的500多公里隧道,以蚌埠中环线、合肥裕溪路高架、文忠路高架为代表的400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以“安徽省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淮河干流航道等为代表的2000多公里的航道工程,以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芜湖海螺码头为代表的400多座码头,以合肥地铁、上海地铁、西安地铁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设计,以沙颍河颍上船闸、浍河蕲县船闸为代表的船闸工程勘察设计的骄人业绩;掌握高边坡防护治理、深路堑、岩溶空穴、采空区、软基处理等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以及在工程绿色化、工业化建造、BIM等领域的领先技术;拥有BOT、BT、EPC总承包项目运营和管理的成功经验。 4.科研创新卓越 公司先后建成包括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在内的10余个高端科研平台。依托科技创新和科研平台,先后获包括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华夏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内的各类科学进步奖70余项;获各类专利技术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主编或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等各类标准40余项。 公司在工业化建造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基于交通领域标准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建筑需求,已在道路、桥梁、岩土等众多技术领域先后开发了装配式混凝土通道、装配式钢板组合梁、桩板式道路、装配化桥梁下部结构以及模块化斜拉桥等30余项新型工业化建造技术,相关技术成功运用省内外50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中,节约投资十几亿元,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引领了当前交通行业发展,形成了安徽特有公路桥梁工业化建造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在科研平台建设上持续深化,一是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获批;二是建成城市更新与交通联合安徽省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三是安徽省属企业首个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工作室-安徽交控集团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杨大海工作室获批成立。在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首次荣获中国专利奖,先后获得全球道路成就奖项、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顿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建华工程奖1项等22项奖项;结题科研项目11项,编制并发布标准2项(国家标准图集1项,团标1项);获得专利及软著技术69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软件著作权21项)。在重点创新领域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设计总院申报的“工程咨询企业数智化技术与服务平台”项目荣获“姑苏杯”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决赛一等奖;二是国家科技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重点任务“高速公路滑坡灾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工作大纲和项目启动仪式;三是“基于生成式和交互式人工智能的数字桥梁设计平台研发”成功入选2023年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高新领域项目;四是公司首个省级重大专项软科学研究课题-科技领军企业推动技术创新模式研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验收,顺利结题。 (四)人才发展体系健全 公司建成以业绩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打破原有部门、专业、工作年限限制,更加体系化、系统化开展干部选拔;建立梯次分明、系列有序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两支并列的“一岗两衔”人才梯队及其晋升与退出通道,经营管理岗位设置职务衔,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技术衔;通过实施多元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及多线条、多层次的绩效分析和改进体系,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才占比稳步上升,现已达84.5%;拥有正高级职称162人,高级职称567人,高级职称及以上占比33.4%;新增省部级人才2人,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43人,现各类专家库人才536人,国家各类注册人才1222人。公司高端人才聚集优势明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文化底蕴深厚 公司始建于1960年,建院已有60余载,深耕江淮大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以“新徽道”文化精神为源,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情怀,提出面向世界、面向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厚德筑道、行健致远”的企业理念。公司以科学合理的战略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规范高效的制度文化、务实担当的行为文化和鲜明生动的物质文化为保障,尊重知识、尊重技术,提倡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和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主题教育同重点工作开展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持续开展“七星闪耀”劳动竞赛,具体包括“营销之星”竞赛、“生产之星”竞赛及“创效之星”竞赛,推进“亩产论英雄”,推动“赛马争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