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数字医疗降温、疗效印证难题未解,脑动极光递表港交所前景难料

来源:金融界 作者:王晓曦 2023-08-22 17:20: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数字医疗降温、疗效印证难题未解,脑动极光递表港交所前景难料)

数字疗法从2017年被提出至今虽仅有6年的时间,但2021年末及2022年,数字疗法明星企业Pear Therapeutics、Better Therapeutics等公司的上市却一度让市场振奋,并引发一股数字疗法热。如今,中国首家数字疗法上市公司也要来了。

8月初,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脑动极光”)披露了招股书,拟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浦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脑动极光是中国首家将脑科学与先进的AI技术相结合,开发出针对认知障碍的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发展下,数字健康行业兴起并成为了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推动力。脑动极光身上的“脑科学”“AI”“数字疗法”等标签,成功引起市场的关注。风口之下,脑动极光的成色如何?

近九成收入来自前五大客户,核心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

脑动极光产品管线涵盖由心血管性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及儿童发育缺陷等诱发的广泛的认知障碍的测评和干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该公司的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是中国首个获得监管批准的认知障碍数字疗法产品。

2018年9月,脑动极光从湖南省药监局获得了系统的首张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0年6月,该公司获得了湖南省药监局颁发的经修订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包括血管性认知障碍、失语症、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种障碍(ADHD)及自闭症八种特定适应症的筛查、评估、康复和数据分析。

脑动极光业务虽踩在了AI的风口,但何时能盈利,仍是该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

据招股书,脑动极光收入从2021年的229.9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1129.1万元,2023年一季度该公司营收为1056.4万元仅略低于去年全年收入,但与亏损金额相比,该公司的收入仍显得“微不足道”。仅2023年一季度,该公司亏损金额就达9546.1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86亿元亏损额有所收窄,但绝对值仍处于高位。

营收增长下,客户高度集中、毛利率下滑等问题开始显现。招股书显示,脑动极光已从中国约80家医院获得系统的销售收入、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该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60万元、820万元和91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73.1%和86.3%。同时,各期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5.4%、39.1%和41.7%。

脑动极光的收入主要来自医院认知评估及干预、院外认知训练、研究项目以及其他四部分。其中,医院认知测评和干预业务是该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一季度,该公司医院认知测评及干预业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2.1%、 36.1%、51.3%。

脑动极光总体收入虽呈现增长态势,但该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变化幅度均较大。2023年一季度,该公司医院认知测评和干预业务、院外认知训练业务、其他业务毛利率均出现下滑,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10.9个百分点、17.6个百分点和15.3个百分点,仅有研究项目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了48.4个百分点。

超20亿美元市场规模下,疗效印证仍是难题

数字医疗虽在兴起初期迎来快速的发展,但当产品进入应用与商业化阶段,数字医疗发展的问题开始显现。

美国数字疗法明星企业Pear Therapeutics的ReSET产品在2017年获得FDA认可许可,成为世界上第一款以数字疗法的定义通过认证的处方数字医疗产品。据了解,PearTherapeutics共有三款数字疗法产品获批上市,分别针对药物使用障碍(ReSET)、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ReSET-O)和慢性失眠(Somryst)。

数字医疗产品的获批上市并未给公司带来业绩的增长以及二级市场的认可。2023年4月,曾经的数字疗法第一股宣布已申请破产保护,并正寻求出售其业务与资产。彼时,距离其登陆纳斯达克仅有一年多的时间。数字疗法第一股的没落,无不让人唏嘘,脑动极光是否会走上Pear Therapeutics的旧路,也是市场存在的担忧之一。

数字疗法产品未被市场普遍接受也是该公司面临的挑战。有业内人士表示,数字疗法产品难以被市场认可的原因之一即是如何证明产品的有效性。当前数字疗法仅被作为补充治疗手段,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而由于数字疗法与药品等具有药物机理的产品不同,其疗效的认证也存在困难。

不过,长远来看,数字疗法的市场规模还是可期的。2022年,全球认知障碍数字疗法的市场规模就达21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42亿美元,2030年将增至7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5.5%、10.7%。中国市场方面,2022年市场规模为1.49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9.52亿元。

市场竞争方面,全球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中国以外)的主要参与者中,仅约6名参与者拥有约9个FDA批准的产品。中国本土企业方面,包括脑动极光在内约25个市场参与者共有约30个认知障碍数字疗法产品已获国家药监局或地方药监局的批准。

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脑动极光算是走在了前列,该公司是中国首家开发出针对认知障碍的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疗法的价值正逐步获得认可。2022年《海南省数字健康“十四五”发展规划》首次将“数字疗法”列入国家省级规划;同年10月《海南省加快推进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逐步落地实施;今年7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CDHC)成立。该委员会是全国首家医疗机构发起聚焦数字医疗临床创新和产业转化的国家二级协会。

未来在医疗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教育下,数字医疗产品有望被社会进一步关注。不过对于脑动极光来讲,除需要研发、推广自身产品外,如何提高收入的同时减少亏损也是其实现长久发展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王晓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医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