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口气被罚近1400万,厦门国际银行冤不冤)
大陆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第一家拥有港澳附属机构的城商行,第一家引进国际多边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等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第一家由中外合资银行整体改制为中资的商业银行....头顶如此多的“第一”光环,厦门国际银行却在合规经营方面屡屡触及红线,不仅频收大额罚单,更是在资本市场遇冷,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未上市万亿级城商行。
5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厦门国际银行因21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厦门银保监局没收违法所得15.74万元,处以罚款1381.49万元。此外,厦门银保监局还对相关当事人刘芬、秦志华等给予了警告或罚款十万元的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21宗罪里,不仅包括银行机构常踩坑的“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违规挪用”等问题,还包括“划型错误,违规收费”、“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回函”、“向检查组提供隐瞒重要事实的材料”等在内的“非典型”错误。
可以说从贷款资金流动问题,到财务造假,再到政治觉悟,厦门国际银行已经把“坑”踩了个遍。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厦门国际银行年内公示的第一张罚单。今年2月份,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因12项违规,被北京银保监罚款810万元。而在更早之前的1月份,银保监会官网还公布了3张分别由漳州银保监分局、龙岩银保监分局出具给厦门国际银行的罚单,厦门国际银行龙岩分行、漳州分行、龙海支行等分支机构分别被处罚295万元、100万元、5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给予警告。
接连的巨额罚单,无疑意味着厦门国际银行在相关业务整改、完善内部治理方面存在顽疾,内控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近年来,厦门国际银行业绩整体下行,同时资产质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经营压力的增大或成为厦门国际银行“铤而走险”的最大原因。2020年-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的收入从179.19亿元下降到171.28亿元,不良率却从0.84%上涨到1.26%,同时贷款拨备覆盖率则逐年下降,从259.80%降至168.42%。
对比来看,同样扎根厦门的城商行厦门银行,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资产质量都远高于厦门国际银行。年报显示,2022年厦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6%,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成功实现5年连降;拨备覆盖率更是高达387.93%。此外,厦门银行早于2020年成功登陆A股,而资产规模三倍于厦门银行的厦门国际银行却迟迟未扣响资本市场大门。
雪上加霜的是,厦门国际银行的业绩颓势在2023年仍未改善。今年一季度,厦门国际银行不出意外地错失了开门红,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5.7亿元,同比下降15.11%;净利润13.23亿元,同比下降3.43%。
如今罚单落地,随着业务整改的进行,厦门国际银行是会选择痛改前非还是继续“摆烂”,恐怕将成为其能否进入资本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内容来源|商业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