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储能万亿级蓝海 盈利模式仍薄弱 多元化路径成发展趋势

来源:财联社 作者:汪斌 2023-02-27 15:0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储能万亿级蓝海 盈利模式仍薄弱 多元化路径成发展趋势)

财联社2月27日讯(记者 汪斌)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储能的发展如火如荼。近日,浙商证券春季策略会储能论坛在乌镇举行,财联社记者从论坛上获悉,目前全国各地储能装机规模已经远超国家发展目标,预计到2030年将迎来万亿级市场。与此同时,储能行业商业模式薄弱,独立储能与多元化发展路径备受市场关注。

展望后市,多位与会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储能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独立储能市场主体地位逐渐明确、储能电站成本疏导困难等瓶颈问题开始破解,新型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储能盈利模式薄弱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所谓的新型储能,是区别于抽水蓄能的其他储能类型,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在浙商证券春季策略会储能论坛上,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院高级工程师陈俊佑指出,根据各地储能装机规模,目前已远超国家发展目标(30GW),“截至目前,21个省市明确储能装机规模合计63.7GW。”

据方正证券测算,预计到2025年,全球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累计的储能规模超过205GW。且在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政策支持力度大,叠加系统成本下降导致经济性显现,储能预期确定性增长。多位与会业内人士预计,到2030年储能将会迎来一个万亿级别市场。

尽管国内储能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短期内,我国储能产业还需进一步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业内人士均认为,当前储能行业商业模式薄弱,要健康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收益渠道。

“目前比较尖锐的问题是,新型储能利用率不高,盈利模式也还不明确。”陈俊佑说,“独立储能已经初步建立了盈利模型,但实施过程各省份能源结构与负荷发展不同,且电力市场价格不确定,导致收益不及预期,已建立容量租赁市场,但实操层面阻力较大。”

比亚迪(002594.SZ)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华东区解决方案部经理杨鹏强表示,“传统储能直流侧成本高企难下,加之系统能量密度偏低,进一步导致项目在征地、PCS、线缆等方面花费巨大,在低电价环境下难以做到投资收益平衡。目前国内储能项目的金融属性也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

“虽然目前国内尚无一家真正实现盈利的储能企业,但我们不能永远靠政策补贴活下去。”浙江万里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万里扬能源”)总经理吴云亮表示。万里扬能源为万里扬(002434.SZ)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储能电站投资和运营、电力市场现货交易、电力安全仿真服务等业务。

在吴云亮看来,现阶段独立储能电站的EPC投资额仍然偏高,较高的度电成本是阻碍独立储能商业化运营的重要因素。“从建设成本角度,随着储能产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原材料价格的回落,独立储能的建设成本逐步降低,加快了独立商业化运营的步伐。”

“从商业模式角度,国内各省储能相关政策频发,明确了独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收益规则,虽然仍存在市场化运营收益来源单一等问题,但随着储能市场规则和补偿政策的逐步完善,独立储能在市场化运营的道路上,必将实现可持续发展。”吴云亮如是称。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来,储能行业利好政策不断,既有国家层面明确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电站,又有各省纷纷要求新能源强制配储并给予储能电站补贴。展望后市,吴云亮认为,政策补贴+容量租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的耦合,激励竞争的同时为独立储能电站运营提供多种收益渠道。

储能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尽管抽水蓄能目前在全球储能结构中占据绝对比重,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储能最大的增长空间在电化学储能领域。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蓄水电站的建设受制于地理环境,且由于抽水蓄能效率较低,在其他储能技术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其新增装机增速逐年放缓。

在陈俊佑看来,电网侧对整个储能系统有各方面的要求,各类储能在调节电网能力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因此,未来储能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多元化路径。

“我们预测,后期可能会有一两种储能作为主导,但是其他的也都要发挥其特殊的优势。此外,根据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我们认为后面独立储能会更受政策青睐。从目前运营情况来说,电源侧储能系统利用率不高、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陈俊佑称。

据了解,抽水蓄能目前在储能行业里面占90%以上的比例。此外,全钒液流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混合储能(电池+飞轮)等也发展迅速。

2022年,首个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并网运行,国内首个吉瓦时级全钒液流电池项目正式开工,全钒液流电池已经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业内普遍认为,从目前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完整性、市场占有率、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成本下降预期和设备性能指标来看,电化学储能中全钒液流电池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针对物理储能中的压缩空气储能的应用,国内近年来在贵州毕节、江苏金坛、山东肥城等地实施的多个新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示范作用,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发展空间较大;全生命周期来看,其度电成本具备竞争力。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压缩空气储能方面,2023年的主要看点是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和技术的快速迭代。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建设的储能系统主要功能是调峰,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渗透率越来越高,电网对调频需求增加。“随着调频市场的扩大,我们认为具备调频类的储能系统也是后期的发展趋势。”

2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共出台205项新型储能标准。华福证券研报表示,随着《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正式发布,储能行业将逐步从草莽发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对于储能电站设计、建设、运行等多方面将提出更高要求。

(编辑 刘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万里扬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