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行备战全面注册制丨中原证券:锚定“精准服务”,全方位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开篇词:酝酿已久的全面注册制于2023年2月初正式启动,这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看门人”,券商投行业务正迎来战略性新机遇。值此关键节点,财联社推出深度访谈,邀约各家券商畅谈迈入全面注册制新时期的战略规划和打法,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财联社2月13日讯(记者 林坚)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宏观至资本市场生态,微观至证券行业发展,都或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对于券商而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注册制改革将有望增厚投行收入,并倒逼企业提升更大的竞争力,更高的业务参与度。
券商如何紧抓机遇?如何着力打造“胜负手”?近日,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淑斌,中原证券投行业务主要负责人接受了财联社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自己关于对全面注册制的看法,以及中原证券将如何在注册制改革的浪潮中锻造核心竞争力。
邓淑斌表示,全面注册制有利于券商投行能更好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和自身资源,持续优化投行业务上下游的业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综合金融服务,使其作用由基于“上市通道”的协调沟通逐步向基于“价值发现”的专业定价和综合金融服务转变。
邓淑斌分析,两类券商更有望在全面注册制的改革中脱颖而出,一类是综合实力领先的头部券商,这类券商在投研能力、销售能力、机构客户服务能力和业务协同机制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另一类是有独特优势的中小券商,有望凭借其在专精特新或特定产业等方面的差异化项目储备,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化竞争优势。
中原证券投行业务主要负责人也提出,作为河南本土券商,中原证券投行业务将抓住全面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用好《河南省推进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等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坚持深耕河南市场和拓展省外市场并重,建立项目储备梯次,加大专业团队建设力度,深化“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巩固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A类评级的品牌优势,从而促进公司投行业务再上一个台阶。
将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邓淑斌看来,全面注册制对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我国经济将带来多重积极意义。她从四个方面向记者予以分析。
一是全面注册制改革是在发行上市、交易机制、监管退市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化,将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邓淑斌以一系列发行与交易机制的优化予以说明。“如主板上市连续三年盈利条件改为要求最后一年盈利、创业板公开发行不要求连续两年盈利、上市后前五日主板涨跌幅限制放开等新政策的运行,有利于市场对于企业价值的充分发现。”
二是全面注册制的落地,使得资本市场的多层次体系结构得以进一步梳理和优化。
邓淑斌认为,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的功能定位更为清晰,各板块的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主板针对“大盘蓝筹”、科创板针对“硬科技”、创业板针对“三创四新”、北交所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更有利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都能借力资本市场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此外,她还指出,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拟上市板块的功能定位要求进行专门披露,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安排,也意味着资本市场针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宽、服务精准度更为聚焦、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引作用更加突出。
三是全面注册制下,发行上市等相关配套制度更加完善、更体现统筹性、包容性和操作性。
邓淑斌表示,这些更加细节的变化与特征趋势,不仅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的便利性,还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扩容和融资效率提升、市场活跃度提升。
四是注册制以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压实发行人主体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的同时,把选择权交还市场。
邓淑斌提到,这种选择权的“还”不仅符合股票发行上市的市场化改革要求,也有利于发挥券商等中介机构的定价专业能力,从而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建设更进一步。
投行将进一步加快向“精准服务”转型
全面注册制下,券商投行业务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是市场、行业所热议的话题,而由此带来的投行整体的竞业格局也将有所调整。在中原证券投行业务主要负责人看来,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投行业务格局上,向头部集中趋势将更加明显。
“投行业务在服务模式上,将进一步加快向‘精准服务’转型。券商投行业务的竞争,比拼的是券商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投资投行业务联动的协同水平、研究所对细分行业的研究能力及发行定价能力、投行承销能力。”上述负责人说道。
在邓淑斌的眼中,注册制改革的深化给券商投行业务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上市审核进展更透明、审核效率有望提升、上市周期相对可预期,有利于提升企业融资意愿、驱动资本市场长期扩容,业务机会增多,从而增加行业整体的投行业务规模和业务收入。
其次是各板块功能定位及标准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券商投行在储备项目环节的企业筛选标准更为清晰,从而引导券商投行一方面真正从价值性成长性的视角来审视企业并为企业推荐适合的板块,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聚焦特定产业或区域,打造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她认为,最后在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审核权限下放但审核标准和要求并未下降,反而标准更细、要求更高。
“看门人”职责意识提高,可充分利用数字赋能
结合上述这种审核标准的趋严,邓淑斌进一步提到,这将给券商投行带来更多考验,后者需要留心:
一是加大了券商投行“申报即担责”的责任压力;
二是对券商投行项目筛选、质量控制把关、发行定价及销售、持续跟踪等环节提出更高要求,更需要券商投行、投资、研究、渠道与机构业务等多个业务板块的协同协作和整体发力;
三是相比较而言,头部券商在资本实力、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显著,从而一方面促使行业投行“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和内部分化更为凸显,另一方面也促使部分中小券商更加聚焦于特定行业、特定领域或特定市场,寻求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优势。
上述挑战中,券商如何做好“把关人”角色是行业共同面对的议题。在邓淑斌看来,券商投行需要多措并举,严阵以待。
首先,要针对一揽子规则加强对投行团队的培训学习,使其熟悉规则,了解不同板块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的监管政策实施动态;
其次,在项目储备及承揽环节,要联合相关的分析师,认真做好行业政策、区域政策的研究和企业的实地调研与深入沟通、持续跟踪,为真实、准确、全面评估企业奠定扎实基础;
三是加大项目数据库等系统功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发现企业价值并做好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最后,围绕专业性、协同性,加强内部人员的持续培训和执业操守宣讲,不断完善内部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
中原证券:深化“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原证券投行业务表现可圈可点。在2021年完成13单IPO的基础上,该公司2022年又先后完成“何氏眼科”、“荣信教育”、“挖金客”等首发上市企业3家和“棕榈股份”再融资等项目4单,里得电科IPO、百川环能再融资两个保荐类项目过会并取得批文等待发行,取得了IPO项目主承销收入排名第25名,股权承销及保荐总收入排名第25名,IPO主承销金额排名第29名的成绩,在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参评的77家保荐机构中,与其他11家共同获得了A类评级。
不难发现,注册制深化改革下,券商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券商投行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的真实写照。在采访的过程中,中原证券投行业务主要负责人向记者分享了公司未来投行的特别规划:
一是充分发挥投行业务“火车头”的牵引作用,通过与研究所、直投、财富管理、资管等业务条线合作,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价值链的综合金融服务。建立跨部门客户资源共享制度,完善投行项目承揽机制。推进投行、投资、投贷联动“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加强与著名机构前海基金等的深度合作,并持续深化与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原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的合作,实行投贷联动,引导银行资金进入公司所投优质企业,发挥公司综合金融工具优势,满足客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需求。
二是充分发挥河南“根据地”优势,深耕河南市场,抢抓河南“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的重大政策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谋划确定的“十四五”时期的产业方向和重点项目,做好省内领导班子分片包联和企业资本市场教育培训,积极对接省内大型国企、上市公司、优秀民企及高潜力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全方位、针对性服务,深度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省内、省外投行项目并重,抓住国家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的机遇,加大与国内顶尖投资机构的合作,挖掘成长型高潜力企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转型需求的科创类企业,布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经济项目。
三是依托投行北京业务中心和上海业务中心、另类及私募子公司、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等形成的优质企业池,以及各分支机构的前端营销,深入贯彻“投资+投行”双轮驱动策略,深挖优质企业,加强对拟上市公司的发掘、培育,实现在审项目、辅导项目和培育项目的储备梯次,形成“发行一批、在审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的良性循环。
四是加强对行业特征、市场竞争格局、上下游产业链分布、行业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和分析,加深对企业战略规划、业务模式、行业周期、技术实力、团队文化等的理解和判断,深入推进企业上市首发、增资扩股、发债融资、兼并重组等业务,提高发行定价和机构销售能力,加强项目后续服务,全方位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