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私募强化“一九效应”:10%证券类私募管理近90%资金,九成处于“生死线”

来源:财联社 作者:刘超凤 2023-02-02 10:1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私募强化“一九效应”:10%证券类私募管理近90%资金,九成处于“生死线”)

财联社2月2日讯(记者 刘超凤)受行情影响,去年私募策略收益欠佳,证券类私募规模缩水。私募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前百分之十的证券类私募管理着89%的资金,近九成证券类私募仍在“生死线”挣扎。

近日,一份由行业人士尤宇编撰的《2022年私募行业年度报告》在行业内分享和流传。报告中提到,根据不同监管机构披露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大资管行业管理规模高达136.42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规模居前三。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0.03万亿元,占比14.68%。

2022年,私募行业整体规模几乎不变但分化严重,股权类私募规模新增近万亿,而证券类私募受行情影响规模缩水约5600亿元。去年私募各策略整体收益较差,股票多头和指数增强平均收益均低于-10%。

虽然私募备案实施迄今不足10年,但行业集中度并不低。截至2022年末,百亿规模以上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多达113家,而行业87%的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不足5亿,这个规模被业内视为证券类私募机构的“生死线”。此外,前百分之十的证券类私募管理着89%的资金(截至2021年末)。

去年证券类私募规模缩水

根据尤宇的《2022年私募行业年度报告》,2022年中国大资管行业管理规模高达136.42万亿元,管理规模排名前五的子行业分别是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私募基金,市场占比分别为21.37%、19.08%、18.18%、15.44%、14.68%,且管理规模均超过20万亿元。

受益于政策改革和行情,私募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但在早期,国内私募也曾有过野蛮生长。私募教父赵丹阳2004年首创“银行托管+信托通道+私募投顾”模式,让一部分阳光私募进入投资者视野。直至2014年3月份实施私募备案制以来,迄今尚不满十年,期间私募机构数量爆发式增长,行业鱼龙混杂,中基协又下发了多个专项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将大量无备案产品的私募机构清洗出去,超过一万家私募被注销资格,提升了私募行业的整体质量。2018年4月27日,“一行两会一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大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时代正式来临。

报告提到,私募行业整体规模大增主要集中在2020年、2021年。根据报告,2020年权益市场行情火爆,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猛增超过50%,带动私募行业规模增加16%。2021年,私募行业管理规模整体增长近24%,主要来自证券类私募。

相比之下,2022年私募行业的整体规模变化不大但分化严重,股权类私募规模新增近万亿,但证券类私募规模却出现大幅萎缩,主要系行情走弱导致股票多头产品净值下跌、资金赎回,而指增产品即使有超额,也受到行情影响导致绝对收益不理想。2022年全年,在产品数量增加1.58万只的情况下,证券类私募规模萎缩了约5600亿元。

2022年私募各策略整体收益较差。根据朝阳永续数据,2022年股票多头产品平均收益-13.62%,指数增强产品平均收益-11.72%,虽然指增产品相对中证500指数取得了10个点的超额,但投资者体验并不太理想。报告提到,市场中性策略的低性价比越来越明显,不论是私募管理人、投资者还是销售渠道都在有意避开。

除了指数增强和中性策略外,量化私募逐渐出现了一种SmartBeta为代表的量化多头(空气指增)产品。量化多头不对标特定指数,没有股指期货工具进行对冲;可以全市场选股,有效地扩大策略容量。

蒙玺投资创始人李骧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空气指增没有任何指数风格约束,在相对行业、中小盘分散的情况下,尽可能持有模型预测出来收益最高的股票,可更大程度释放模型的预测能力;空气指增的波动性可能更大,收益可能会跑赢主流的宽基指数。”

近期对私募行业影响较大的是中基协去年底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机构实缴资本超过1000万元(创投除外),大大提升了私募行业的门槛。李骧认为,征求意见稿对私募管理人登记、备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有助于提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专业管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长远看有助于净化环境,利好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九成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不足5亿

私募管理人数量庞大,根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末,存续私募管理人数量超过2万家,单家私募基金平均管理规模仅为8.46亿元,而单家公募基金平均管理规模可以高达1833亿元。因此,私募基金无法像公募基金一样依靠固定管理费收入,而是追求绝对收益,为客户创造绝对收益的同时赚取超额业绩报酬。

报告提到,私募机构的收入来源包括申赎费、固定管理费和浮动管理费。申赎费一般由销售渠道收取;固定管理费一般是1.5%-2.5%,由私募管理人和销售渠道等服务机构进行分成。对于大多数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固定管理费并不高,其核心收入来源就是浮动管理费(即“业绩报酬”),私募一般收取超额部分的20%,销售渠道也可能会参与这部分收入分成。

大多数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并不高。根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2年底,接近79%的私募管理人管理规模不到5亿,在细分的证券类私募中,87%的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在5亿以下。5亿管理规模被业内视为证券类私募机构的“生死线”,即私募管理人团队正常生存的管理规模底线。

与此同时,私募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尤其是证券类私募。根据私募排排网,2022年共有113家百亿规模以上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其中百亿量化私募有28家。根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1年末,前百分之十的证券类私募管理着行业89%的资金;此外,55.5%的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不足5000万元。

从地域来看,大多数私募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其中北京多股权类私募,上海多证券类私募,深圳私募数量多但规模较小。截至2022年底,以管理规模按注册地址口径统计,京沪深的私募管理规模占比约为6成(58.23%)。如果以办公地址口径来看,截至2023年1月4日,百亿规模以上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约有四成(44%)在上海,北京约占22%;百亿规模以上的股权类私募管理人有近四成(39%)集中在北京,上海约占18%。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