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据交易所掀建设热潮 深数交三年后交易规模或超百亿 数据安全难题待解|行业动态)
财联社11月24日讯(记者 付静)国内数据交易所再掀建设热潮,我国已成立超40家数据交易所。日前正式揭牌的深圳数据交易所明确提出“以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为目标”,预计至2025年交易规模超100亿元。
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数据要素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数字资产地位尚未确立、确权难题尚未破解、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不健全等挑战,数据安全问题备受业界关注。
我国超40家数据交易所成立
财联社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深圳数据交易所完成登记备案交易415笔,交易金额超11亿元,覆盖金融科技、数字营销、公共服务等53类应用场景,其中跨境交易14笔,交易金额1115万元。
实际上今年全国数据交易所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据财联社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开始运营,上海数据交易所完成工商注册,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在重庆正式投用,苏州市大数据集团和广州数据交易所先后揭牌,近期北京市委常委会亦强调持续推进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
据悉,截至目前我国已成立超40家数据交易所。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据,国内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十四五”期间将突破1749亿元,数据交易发展空间巨大。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数据交易话题引发了业界的诸多讨论。
“在数据经济领域,这个时代数据非常重要。数据如何能发挥价值?就是通过数据流通。如何让数据流通得更好?其实是技术。数据交易所也应该是一种基础设施,希望能够给在数据流通全过程中参与的各方提供一个平台,让数据能够更有效利用起来,发挥其价值,这才是关键目的所在。”深圳数据交易所总经理宋家骅在2022IDEA大会期间表示。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兼教授戎珂表示,“数据生态分三级,一是数据的授权市场,二是数据的交易市场,三是数据的产品市场。这三个重要场景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技术去支撑,其实这就是一个大的生态。”
华西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数据交易的主体包括数据供方、需方、服务方三种角色,随着数据交易市场规模扩大,数据交易所、数据服务方及基础设施提供方将直接受益。
“没有数据安全谈不上应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数据安全问题备受业界关注。
深圳数据交易所董事长李红光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没有数据安全谈不上数据应用,甚至还可能产生危害大于价值的情况。”
他认为,“大量数据还沉淀在企业、政府自己的数据库里,并没有真正使用起来。合规安全是一个问题,数据是不是涉及隐私,是不是敏感,是不是涉及经济安全、国家安全,这个尺度不好把握,导致企业不敢把数据拿出来用。”
工信部此前曾提出,我国数据治理以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底线,数据安全可信技术需标准化、商业化,而当前数据交易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不健全。
戎珂认为,我们有必要去做数据基础设施、隐私计算芯片、算法去支撑数据的安全高效流通。
“数据的可复制性、非排他性带来了交易双方天然的不信任,这个时候可能我们就需要有一些支撑,技术和制度、法律从来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所以隐私计算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IDEA研究院AI安全普惠系统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蓝晏翔则在2022IDEA大会期间表示。
据悉,蓝晏翔团队发布了新一代自主可控机密计算协处理器SPU,延续冯诺依曼架构,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整个数据计算过程中的安全可信,包括安全可信启动、安全运行容器、虚拟操作。
财联社记者通过该团队获悉,“透明可解释、安全可信,作为一种社会强需求,成为下一代计算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计算机科学在这个时代的新挑战。”
值得一提,近日深圳市发布深圳首个公共数据安全领域的地方标准《公共数据安全要求》,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据悉,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亦规范了公共数据的开放和使用,对公共数据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
(编辑: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