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直击进博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撬动汽车新赛道 技术变革带来供应链新挑战)
财联社11月7日讯(记者 陈抗)汽车产业正在成为国内贸易和进出口的主要拉动力,被寄予厚望。随着中国自主品牌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节节攀升,外资合资企业在华市场策略也在不断调整。
在今天举行的第五届进博会“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丰田、通用、捷豹路虎、福特、上汽大众等车企都表示,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已经撬动了一条新赛道,全球车企正在加速品牌、技术、产品的全面转型,以此抓住中国这个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技术变革也给供应链带来了挑战。
解决痛点,电动化转型再提速
双碳目标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动力,而电动化是协助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在论坛上提到,在纯电动化领域,消费者的担忧是电池衰减、电动车保值率低等问题,“如果我们的车用了两三年就报废了,是非常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我们承诺十年内电池衰减最多10%,三年保值率60%。同时,努力扩大与更多的氢燃料电池研发公司合作。”
奥迪则正专注于创新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奥迪(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负责人Stefan Poetzl提到,奥迪在德国、瑞士都推行了创新充电项目,使用废旧电池作为储能装置,无需连接高压电网,奥迪也正在为中国本土开发高端充电解决方案。
Stefan Poetzl认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此前奥迪预测,到2030年,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销量从目前的每年约420万辆增长到58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将从目前的60万辆增加到310万辆。
“我们预计2030年之前,新能源会超前实现乘用车市场50%的渗透率。”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市场研究与新业务高级总监李忠华说,“现阶段我们还要两条腿走路,保持强大的产品组合,提升效率,特别是智能科技和年轻化的设计都会应用到下一代。目前大众IQ科技不仅在电动车上使用,所有燃油车也都全面搭载了。”
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及法务执行副总裁李洁形容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是“新势逼人”,进口车和纯电动车都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新的优势,如消费者年轻化、新消费能力增加、品牌多样化等。李洁表示,消费政策支持、产业政策引领、新能源车使用的便利性都是助力产业发展的庞大动力。
做出最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汽车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围绕消费者需求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标志性服务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福特汽车大中华区政府事务副总裁向小芳举例道,“中国消费者对具有科技力的智能座舱体验感的追求是处于世界前列的,所以我们设计出来的新能源车,如果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全球也不可能成功。我们认为一定要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与创新,打造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用车生态环境。”
向小芳表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的需求和理解截然不同,这也让像福特这样的百年传统造车企业遇到了很大挑战,“如何转变自己固有的流程、固有的理念,如何跟现在的消费市场匹配,如何适应中国市场发展,这对福特来讲都是很大的课题。我们要更多和本土企业做深度融合,以本土研发团队作为主导力量,来做中国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做出最符合中国消费者、最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董长征同样提到,丰田在电动智能化领域选择的策略是“与中国合作伙伴在中国本土研发和生产”,与比亚迪共同研发的BZ3车型已经上市,与滴滴、百度的智能化领域合作也有了成果。
“当下合资企业对本土化研发的要求和迫切性越来越高,”李忠华说,“最近大众集团计划投资20亿欧元和地平线在中国建立软件合资企业,就是基于下一代战略做投资。”
“我到通用之后,和公司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向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投资3亿美元,合作开发面向中国的智能网联产品。”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共政策与政府事务副总裁王静说。
产业变革引发供应链挑战
疫情对全球汽车供应链造成了很大困扰,与会嘉宾都提到,产业和技术变革本身也加剧了汽车供应链的挑战。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论坛上表示,目前车规级芯片产能完全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供货需求仍然很紧迫,从供货芯片供应商角度看,明年供货短缺将继续。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和摩比斯同样感受到智能化时代与传统燃油时代的变化,佛吉亚集团亚洲区战略与发展副总裁李京诚提到,新能源车的崛起改变了公司整个产品线的布局,尤其是排放系统的缩减,针对电动车,公司布局了氢燃料产业,未来更多关注零排放的解决方案。
“作为传统Tier1(一级供应商),我们比主机厂还要焦虑,过去我们在燃油车时代积累了很多优势的零部件,在新能源时代突然变得不需要了,或者说这个市场缩水了。”摩比斯中国创新中心总监王总说,摩比斯在进行业务模式调整,包括进入车规级芯片制造领域。
智能化、电动化造成部分零部件的减量,也同时带来了增量。王总提到,摩比斯这两年增量最大的产品是电动化零部件,未来这将是高利润率的纯增量市场。
(编辑 刘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