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稳外汇工具箱再开启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至1.25)
财联社10月25日讯(记者 徐川) 人民银行、外汇局今日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财联社记者梳理后发现,前一次全口径调整(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发生在2020年12月11日,由1.25下调至1。彼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升值,一度迫近6.4点位。
业内人士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旨在扩大资本流入,其中包括境内机构借用外债空间进一步扩大等,属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之一。
参数上调便于企业扩大融资渠道
对于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人民银行、外汇局指出,此举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是在昨日离岸人民币汇率破7.3背景下的又一逆周期对冲措施,有助于更多境内企业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筹集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此次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可以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鼓励市场主体跨境融资。
据市场人士介绍,举例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是1时,某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为100亿美元;而当系数为1.25时,上限是125亿美元。因此,由1上调至1.25,其中增加的25亿美元可用于企业融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出台此项措施的背景是10月下半月以来,受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扩大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较快贬值苗头,稳汇率需求增加。
“简单来说,参数上调使得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也相应提高,意味着允许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多渠道筹集资金。”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长王志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目前的美元成本大幅上升,一年期美元LIBOR在5%以上,远高于人民币利率,因此,开放更多外债额度的作用还有待观察,不过,仍有望利好目前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币种,例如人民币、日元、欧元等。
此外,王志毅还表示,全口径额度的提升或将利好银行吸收更多外币NRA/FTN存款、外币同业拆借、内保外贷、衍生品等业务。
离岸人民币跌破7.36后拉升 单边贬值风险可控
今日早间政策发布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7.36一线,跌幅达0.51%。同时,在岸人民币继前一交易日跌破7.26关口后,今日盘中继续跌破7.30。截至记者午间发稿,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报7.327、7.302一线。
另据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668,较前一交易日下调438个基点,中间价贬值至2008年2月15日以来最低。
华东地区某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针对近期汇率承压,今日监管部门启动政策工具,离岸汇率虽盘中跌破7.36,但随后收复跌幅,贬值幅度较昨日逾1%的跌幅也有所收敛,表明政策工具的信号意义正在发挥作用。
从稳汇率的角度看,王青表示,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和现汇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释放了稳汇率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避免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
面对本轮人民币汇率承压,除今日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以外,人民银行已接连出台多项稳汇率举措稳定市场预期,如在9月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召开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等。
研判后市,王青认为,11至12月美联储大概率会保持较快加息节奏,年底前可能继续上调政策利率125个基点。这会对强势美元构成支撑,也意味着短期内中美利差倒挂局面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人民币或还存在一定贬值压力。
“不过,当前国内经济已进入较为稳定的回升过程,我国经常项目将保持较大规模顺差局面,加之稳汇率在货币政策权衡中的比重上升,年底前人民币会保持与美元类似幅度的反向波动格局,也就是说人民币出现持续脱离美元走势单独较快贬值的风险可控。”王青分析称。
若后期汇市波动进一步加剧,王青表示,监管层还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大在香港市场的央票发行规模,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调低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正式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此外,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也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