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忙回购,龙头出手阔绰,释放出什么信号?|数据)
《科创板日报》10月2日讯(记者 朱洁琰) 生物医药企业正上演股份回购潮。
星矿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A股生物医药领域发生73次回购,涉及金额约60亿元;港股生物医药行业亦有22家公司宣布回购股份,涉及金额约34亿港元,远超2021年全年数据。
有私募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跌得多就有回购,回购股份就是想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受多重因素影响,生物医药板块今年以来整体表现低迷。
龙头公司出手阔绰
从回购力度来看,今年内A股生物医药公司单次回购涉资最多的是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金额高达3.36亿元。该公司今年以来共发生5次回购,涉资总额8.09亿元。
港股生物医药领域单笔回购金额最高为4.43亿港元,公司为CXO龙头药明生物,包括9月26日早间公告的回购计划在内,今年总计公告回购3次,总额8.43亿港元。
在今年内大手笔出手回购的龙头公司还有“药茅”恒瑞医药和“医械茅”迈瑞医疗。恒瑞医药于今年3月公告称,拟以6亿元-12亿元回购股份,回购股份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值得注意的是,星矿数据显示,这是恒瑞医疗上市二十多年以来,首次大规模回购。
迈瑞医药也在年初抛出了10亿元回购股份方案。公司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本次回购价格不超过400元/股,按10亿元的回购金额测算,预计回购数量为250万股。
从回购目的来看,统计数据显示,“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合理判断,建立、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是生物医药公司在公告中所述实施股份回购最多的目的。
那么,回购股份举措究竟能否如愿?
回购对股价影响几何
《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公司及市场人士了解到,股份回购并不能对股价起到决定性作用,决定一只股票涨跌的因素中,除了受股票本身供求关系影响外,还与公司基本面和市场整体情况有关。
据星款数据统计,仅以今年三季度抛出回购计划的29家A股生物医药公司来看,有13家在回购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仍然出现股价下跌。其中康希诺首日(8月29日)跌幅15.08%。
整体来看,上述29家公司中,自回购公告发布至上周末(9月25日),大多数公司股价仍然出现下滑。
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温天纳解读称,上市公司用自己的资本去回购自己在市场上上市的股票,之后再进行注销。相关股份注销后,对企业的每股盈利或财务数字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是有利的。但是长线而言,最终还是需要公司、所处行业基本面的改善,才可以起到股价提升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周交易日内(9月26日至9月30日),医药股集体大反弹,子板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药、CXO等强势领涨。再叠加今年内,医药行业出现高强度的回购潮,有投资者提出:这是否释放出了板块触底的信号?
对此,多家券商分析提到,医药板块逐渐在多维度“见底”。兴业证券认为,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医药经历了持续大幅调整,达到了历史十年最低持仓,当前政策底、估值底、持仓底特征显著。华安证券也表示,公募二季度持仓新低+市场情绪厌恶医药,未来增量资金进来则上涨空间大,“这是医药的底”。
德邦证券则认为,当前环境下,医药已经处于低估值、低配置状态,有望迎来新一轮强势期。
但国盛证券研报指出,市场交易因素持续提示出清,但行业没有大变化,后续医药的上涨,将源于市场对于医药行业从过分悲观认知到正常认知的修复转化,尤其是政策方面,以及当下市场状态下的比较优势带来的仓位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