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上港集团拟513亿元投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项目)
9月22日晚间,上港集团(600018)披露一则逾500亿元的项目投建公告。
公告显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根据沪浙两省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6月15日正式签署的《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上港集团拟以控股子公司盛东公司作为项目主体,投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根据浙江省、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批复的项目核准,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513亿元(后续初步设计阶段深化后,项目投资可能有所调整)。
作为项目主体,盛东公司成立于2005年,由上港集团持股80%,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
上港集团于2022年9月21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项投资议案。根据相关规定,该次投资事项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本次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建设内容及规模方面,上述项目包括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工作船码头、防波堤、航道、锚地等配套工程,码头岸线总长6100米(其中集装箱码头岸线长5500米,工作船码头长600米),防波堤长7500米。陆域总面积约663.97万平方米,包括码头生产作业区、海洋生态区和进港道路等三部分,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160万标准箱。
项目计划于2022年10月底开工建设,将根据LNG管线搬迁以及市场业务发展实际需求,采取分段建设运营模式,建设周期不超过8年。
对于项目可行性,上港集团介绍,项目主体盛东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码头,具有丰富的港口建设和管理经验,作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经营主体,具备建设本项目的能力;同时,项目建设选址具有良好的水深条件,通过建设配套航道、锚地、防波堤降低风浪及气候对码头的影响,可达到平均年作业天数在330-334天左右,外部配套集疏运条件满足吞吐量提升的需求;经测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5.05%,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税后)为21年,财务指标可行。
谈及对上市公司影响,上港集团表示,该投资有利于公司提升洋山深水港区服务能级,增强长三角港航一体化江海联运服务,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自贸区新片区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提升洋山深水港区参与全球及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的地位和作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投资本项目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上港集团主要从事港口相关业务,主营业务分为:集装箱板块、散杂货板块、港口物流板块和港口服务板块。2022年上半年,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54.5万标准箱,继续居世界第一。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94亿元,同比增加15.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14亿元,同比增长24.04%,创历史最好水平。
从最新情况来看,据披露,进入七月,随着长三角企业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上海港提质增效深度发力,生产恢复进一步推入加速档。七月,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30.3万标准箱,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6.2%,环比增长13.5%,日均吞吐量接近14万标准箱。一至七月,全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84.8万标准箱,同比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