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升吸引大动作:A股港股增加共同交易天数,一线解读:两地交易日历优化有何影响)
财联社8月12日讯(记者 成孟琦 林坚)“无法交易的天数”、“共同交易日”、“优化交易日历”,这些提法对于很多熟悉A股的投资者来说,应该还是些陌生词。
8月12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称,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开展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将上述词语”推“至投资者面前。据了解,此次优化后,沪深港三所的共同交易日均可开通沪深港通交易。
何为交易日历优化工作?这项工作有哪些具体内容值得关注?将会带来哪些关键变化?长远带来哪些影响?结合两地证监会发布的联合公告内容,中国证监会市场一部相关负责人、中国结算公司业务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进行了具体解释。此外,包括中信证券、华夏基金、工商银行在内的机构也分享了自己一些看法与工作准备安排。
预计无法交易天数可减少一半
缘何要启动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这是市场最为关心的内容。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沪深港通先后开通,总体运行平稳。截至今年6月底,沪深股通持有A股市值2.55万亿元,港股通持有港股市值1.91万亿元,已成为参与两地市场运行的重要力量。
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发展深化,两地投资者对于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日历、增加交易日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此,中国证监会会同香港证监会组织有关方面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在广泛征求两地市场机构和投资者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沪深港通双向交易日历优化方案。
两地投资者的需求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证监会市场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由于内地与香港市场假期和结算安排不一致,导致沪深港通投资者在两地共同开市时的个别交易日无法交易。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根据现行沪深港通规则,港股通或是陆股通仅在沪深、港均为交易日且能够满足结算安排时开通,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港股实行T+0回转交易、T+2交收制度,所以沪深港通南北向会出现完全关闭或只关闭一方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前述市场一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在综合考虑增加交易日对投资者、交易所、结算公司以及市场机构的影响,在基本不改变沪深港通机制运行逻辑的基础上,两地证监会经国务院同意后,开放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沪深港通交易日。据测算,交易日历优化后,预计可将目前无法交易的天数减少约一半。
据财联社记者粗略计算,2022年上半年,共有15个交易日南北向通皆关闭,且有7个交易日南向单独关闭与2个交易日北向单独关闭。而2022年7至12月份,9个交易日南北向共同关闭,另有2日南向单独关闭,1日北向单独关闭。此外,因为涉及三地放假不同安排,12月28日至30日的交易暂时未能确定。如此看来,2022年至少有24个交易日南北向通同时关闭,12个交易日南向通或北向通单独关闭。若关闭交易日可减少一半,且南北向通有一方单独关闭按0.5日计算,将有约18个交易日在新制度下开放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主要对结算公司,券商、基金以及银行产生影响。
作为主要影响方之一,华夏基金进行了火速解读,认为当前的沪深港通交易日历安排导致每年南向可交易日比港股交易日少十几天,南向投资者在此期间将无法及时参与交易。例如今年3月31和4月1日两地均开市,但港股市场31日和1日交易对应的交收日在内地清明节假期但香港非假日(4月4日),因此这两日的南向交易只能关闭。同样,北向交易面对交收日落在香港假期但内地非假日时也是如此。如果在此期间A股或港股市场有利好因素出现,那么沪深港通的投资者将只能眼看股价上涨却无法及时买入,享受不到股市上涨的红利。
华夏基金同时谈到,港股通交易日每年都会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少于港股交易日,在港股正常交易而港股通关闭期间,如发生港股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港股通交易日关闭可能错失投资机会。比如,今年五一节前最后一个港股交易日恒生指数上涨幅度达到4.01%,南向投资者却无法买入,这对组合投资运作有一定的影响。
加班开展资金交收,中国结算、券商、银行纷纷行动
此次联合公告公示了后续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的具体内容:两地结算公司将在节假日加班开展资金交收,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将对新增交易日的交收安排及沪深港通标的股票涉及的股权登记日设置、公司行为业务等作出调整,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另值得一提的是,新增交易日的交易结算活动仍遵循现有沪深港通相关规则。
证监会市场一部相关负责人称,此次优化工作,总体上是以一个比较小的成本完成落地。此举遵循了切实可行的原则,既考虑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对于增加交易日、降低非对称交易风险的合理需求,也考虑了交易日历的优化对市场参与方的影响。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自联合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优化正式实施,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而正式实施时间将另行通知。而目前涉及此次优化工作的机构们也积极做出响应。
据了解,目前,中国结算正根据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与相关各方共同开展交易日历优化的业务和技术准备,确保在联合公告要求的时间内平稳落地实施。下一步,中国结算将继续推动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完善,进一步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为两地投资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跨境登记结算服务。
证券公司是涉及优化工作的主要机构,将面临哪些变化与调整?中信证券表示,公司已做好了相应准备。总体来看,此次交易日历优化的相关业务安排较为完善,中信证券作为服务于全球客户的国际投资银行,在交易日历优化后,中信证券及子公司中信里昂证券作为内地与香港市场两地结算参与人,及时协助境内外客户完成相应交收。对于港股通标的股票涉及的股权登记日设置、投票等公司行为业务,也会进行相应特殊调整,以满足交易日历优化的需求。
下一步,中信证券将按照金融监管的各项工作安排,扎实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依托公司强大的境内外一体化结算运营支持,全力落实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的各项工作安排,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结算运营服务,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负责人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续工商银行作为托管类结算参与人与中国结算等各家机构密切联动,在业务改革推出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勇担托管先行者的重任,为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平稳落地保驾护航。
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增加收益,深化跨境开放
不难看出,此次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的启动释放了积极信号,更好地保障了投资者交易连续性,意味着市场各类参与方在沪、深、港市场的投资过程更加便利、便捷,有助于深化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而通过此次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或可长远对市场投资者的交易习惯、现存交易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联合公告,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能够较好地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资本市场权益资产配置的合理需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有利于提升两地资本市场吸引力,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中信证券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体现了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积极作为,较好地保护了客户权益、增加了客户投资机会,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的互联互通交易,是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跨境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
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负责人也表示,可以说此次优化工作已最大程度地开放了沪深港通交易日,一方面满足了长期以来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交易日历优化涉及的资金提前到账,托管类结算参与人也可探索加强对托管客户风险管理的新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同时,中国结算将会同沪深交易所对未能足额提前到账的结算参与人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这也对结算参与人的资金头寸安排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述负责人还说道,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在两地资本市场十分具有吸引力。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随着沪深港通开放日扩容,也将增加相应的收益及交易结算收入。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截至8月12日收市,当月沪深港通北向净流入312.45亿元人民币,南向净流入212.8亿元人民币,平均8月每个交易日北向净流入31.2亿元,南向净流入12.3亿元。若沪深港通一年可新开放18个交易日,则约带来北向560亿人民币的净流入与南向220亿人民币净流入。
根据港交所2022年一季报,沪深港通一季度,北向及南向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人民币1059亿元及355亿港元。沪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达6.41亿元(2021年一季度:7.37亿元),其中4.86亿元(2021年一季度:5.96亿元)来自交易及结算活动。这意味,沪深港通开放日扩容,也将增加相应的收益及交易结算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有市场观点在意这次优化是否会影响到资金流动性,而中国结算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对于市场所关注的跨境资金流动性影响很小。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将指导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扎实做好各项业务、技术准备工作,确保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平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