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长交期达52周!海外大厂MCU芯片持续紧俏,国内这些上市公司产品或将加速导入)
财联社8月7日讯(编辑 刘越)MCU板块周五表现强势,国芯科技20cm涨停,芯海科技、全志科技涨超10%,士兰微涨停,富满微、乐鑫科技、博通集成和景嘉微均涨超8%。其中,国芯科技4月底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121%。
德邦证券分析师陈海进等8月4日(周四)发布的研报中指出,3季度,海外主流厂商如ST、瑞萨、NXP等大厂MCU产品持续紧俏,交期继续延长,且普遍呈现涨价态势。在统计的14款产品中,交期趋势延长的有13款,6款产品处于持续紧缺状态,5款产品最长交期达52周。价格方面,14款产品中,价格趋势延续涨势的有9款。
MCU即单片微型计算机,通过将CPU、存储、外围功能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具有控制功能的芯片级计算机。MCU下游应用广泛,主要覆盖六大下游市场。按照处理器的位数划分,MCU可分为4位、8位、16位和32位,位数越高,处理能力越强,支持的存储空间越大,外设接口也越多,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
据IC Insights数据,2021年MCU销售额同比增长23%,全球市场规模提升至196亿美元。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仍将保持10%的同比增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5亿美金。
方正证券汽车团队7月12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当前国内汽车芯片进口率高达95%,而中国汽车是车规级芯片需求最大的市场。基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预期提升的背景给出的乐观预期下,中国2022年-2025年车规级MCU市场规模分别为33.63、37.53、41.66、45.93亿美元;2021-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22%。
根据ICInsights最新数据,全球市场而言,汽车电子是最大的应用,市场占比达到33%。方正证券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三化”进程不断加速,车规级MCU是一类具有广泛运用场景的车载芯片,市场前景广阔。
平安证券分析师付强等8月3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目前我国MCU芯片的国产自给率偏低,且国内大部分厂商的MCU产品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家电等中低端领域,汽车、工业等高端领域下游大量需求长期被国外厂商占据,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陈海进指出,目前海外主流厂商MCU产品交货继续保持紧俏,汽车MCU更加紧张,预计海外主流厂商的紧张状态将加速该领域本土厂商产品导入。
华泰证券分析师黄乐平等7月20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自2H20以来缺芯导致MCU供不应求,ST、瑞萨、微芯等海外厂商在21年纷纷上调原厂价格,国内厂商跟涨,而渠道端成为实际供需错配的放大器。21年全年国内MCU厂商量价齐升。其中,兆易创新、中微半导、芯海科技MCU业务营收分别实现225%/193%/184%同比增长;毛利率同样提升显著,中微半导、兆易创新、峰岹科技毛利率分别达68.94%/66.36%/61.16%。
估值压力却不容小觑。黄乐平选取国内10家MCU公司作为代表,21年其按市值加权的PE均值为53倍,显著超过海外厂商29倍的21年PE。2022年行业受下游需求不足影响以及上游成本挤压,增速下滑,平均22年一致性预期PE值回落到35倍,海外厂商PE为10倍。
此外,方正证券亦指出,消费疲软,汽车销量增速减弱,整车需求量不及预期,MCU需求量放缓。此外,汽车E/E架构技术发展,自动驾驶L3及以上落地速度超预期,自动驾驶相关功能MCU被边缘化,需求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