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联社时评】如此促消费,巴马突破的是金融风险底线)
近日,广西巴马县政府《关于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稳增长有关工作的通知》引发舆论关注。当地政府以红头文件形式宣布,巴马农村商业银行拟对全县干部职工进行整体授信。通知称,整体授信的目的是鼓励当地干部职工积极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平稳运行。通知还强调,干部职工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为推进本县经济平稳发展做出贡献”。
当下一些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促进经济和消费,其心情可以理解。就以巴马县为例,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3.4%。不过据媒体报道,当地给公职人员提供银行授信并非因为经济发展出现下滑,主要还是响应国务院号召从促进消费的角度推出的一项举措。
笔者认为,不管红头文件是何种原因下发,这样在全县干部职工范围内为农商行的授信行为进行推广和背书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首先,政府下文的方式涉嫌违反商业银行法第四条的规定,“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这一事件中,无论是巴马县政府希望发文促进贷款和消费,还是巴马农村商业银行想通过政府公文来拓展公职人员贷款,客观上都有可能突破银行经营自主性和风险控制的底线。通知称,处级干部授信额度120万元,科级干部授信额度70万元,普通科员(职工)授信额度50万元。授信期限5年。授信有效期内,客户可使用手机银行随时用款。
很显然,这种授信是以行政职级的高低来确定额度,且可以随时用款。这并非银行正常的客群风险识别方式,容易产生次生风险,包括产生过度授信、无资质授信,增加居民杠杆率等,严重可能影响县域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积累金融风险。
其次,当前的消费低迷本质上是意愿不足,用信贷去撬动药不对症。从上半年巴马县消费下降的数据和一般情况判断,当地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都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消费意愿低迷。从全国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但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0.8%。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应当从挖掘消费意愿,寻找更多新的消费热点、居民刚性需求的角度去开发新的消费场景和产品,而不是一刀切用贷款授信去促进消费。
消费属于市场经济范畴,要想让其活起来就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不管是政府还是银行都不宜越俎代庖。县一级政府有自身预算,本可以增加财政支出来促进消费,如此绕了个大弯借助银行授信,其背后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潜台词?商业银行积极介入其中,究竟是意在拓客还是有其他诉求?笔者认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此不能坐视不管,应介入其中以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