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辖区基金公司关键数据公布:公募规模超10万亿,南方招商博时位列非货规模前十,百亿私募已47家)
财联社7月11日讯(记者 闫军)企业主体活跃、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已经一跃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金融重地。深圳证监局最新发布了《2021年监管年报》,详细阐述了过去一年,在资产管理大时代背景下,辖区内财富管理机构的稳健发展与监管情况。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辖区的资产管理总规模16.7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9%。其中,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0.31万亿元,同比增长26.97%,其中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和博时基金进入全国基金管理公司非货基规模排名前十。
私募基金方面,辖区内2021年备案私募机构资产管理规模2.27万亿,同比增长15.14%。管理规模大于100亿元的私募机构共计47家,同比增加6.82%,呈现行业规模向头部公司聚集趋势。
在监管方面,深圳证监局持续推进行业向规范发展迈进。2021年累计对持牌机构中12家公司、19名个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31项;同时,私募基金监管不断加码,通报私募涉刑个案1例,在局外网公布147家黑名单机构。
深圳辖区内32家公募管理规模突破10万亿
过去一年,深圳辖区资产管理规模保持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辖区的资产管理总规模16.7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9%。值得关注的是,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增速迅猛,去年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0.31万亿元,同比增长26.97%。
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6.73万亿元,同比增长29.54%;基金管理公司非公募管理规模(包括年金、社保、专户)3.59万亿元,同比增长22.42%。不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0.57万亿元,较2020年下降34.14%。
在公募基金数量上,截至2021年底,深圳辖区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32家,在全国占比23%,按非货币理财基金规模统计,全国前十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深圳辖区有3家,分别是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和博时基金。
赚钱能力上,深圳基金公司表现同样不俗。2021年深圳辖区基金管理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16亿元,净利润116.44亿元,同比增长42.82%,其中,净利润在5亿元以上的有7家,分别为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和前海开源基金。
百亿规模私募达47家
深圳是私募发展的沃土,截至2021年底,深圳辖区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4308家,尽管同比减少3.67%;存续基金产品19783只,同比增加20.78%,管理人和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存续规模2.266万亿,同比增加15.11%,居全国第三位。
其中,股权创投类机构2316家,同比减少3.4%,涉及产品6914只,同比增加7.83%,规模1.47万亿,同比增加6.24%;证券类机构1900家,同比减少2.41%,涉及产品12476只,同比增加31.94%,规模0.65万亿,同比增加56.25%。
尽管辖区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有所下降,但头部机构保持良好增速。数据显示,深圳辖区管理规模大于100亿元的私募机构共计47家,同比增加6.82%。其中,股权创投类机构31家,与去年同期持平;证券类机构13家,同比增加44.44%;其他类机构3家,同比减少25%。
12家持牌机构公司被采取31项行政监管
作为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深圳地区财富管理需求旺盛,公私募等财富管理机构扎堆,监管成为深圳证监局工作中的重头戏。
《报告》显示,2021年的监管重点工作包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开展日常监管、加强稽查执法力度、切实推动打非清整、提升科技监管效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
在日常履行监管职责上,深圳证监局依法严格监管,规范行业秩序,坚持负面约束与正面引导并举,督促辖区机构严守合规底线,强化机构治理与人员管控,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聚焦重点领域,严格监管执法,2021年全年累计对持牌机构中12家公司、19名个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31项。
其次,深圳证监局不断推动资管新规整改,督促出清风险,回归行业本源,2021年辖区待整改产品较整改期初压降96.97%。按照“培训、自查、评估、检查”全覆盖思路,组织辖区基金公司主要负责人、督察长及全体合规人员参加合规培训,开展全覆盖自查整改及现场检查。先后组织开展机构治理、从业人员管理、销售新规落实等全行业自查整改工作,结合自查情况开展现场抽检,督促机构“真整改、见实效”。
此外,深圳证监局还加强科技监管能力,完成资管机构报备系统上线试运行,实现文件报送自动流转,业务数据线上采集,提升监管工作效率。
在协同监管上,深圳证监会聚焦前沿政策、合规管理、基金销售等主题,全年指导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组织培训6期,累计参训约4,000人次;积极倡导行业最佳实践,指导基金同业公会编撰《基金行业信息安全白皮书》《深圳公募基金合规管理实务手册》,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分类化解私募基金风险
秉持“扶优限劣”基本方针,近年来深圳证监局对私募行业监管动作不断,以扎实有效的举措促进私募行业合规健康发展。
《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证监局按照“摸清风险底数,严格防止增量,有效控制变量,逐步化解存量,加强联合惩戒”的思路,不断强化私募基金监管执法,综合运用自查自纠、风险监测、现场摸排、核查处置等手段,持续向辖区机构传递强监管信号、传导监管压力,有效遏制私募基金风险相互传染和扩散蔓延,深圳私募基金行业底数基本清楚,整体风险逐步收敛。
在处罚力度上,深圳证监局2021年全年对私募基金及从业人员采取行政监管措施36单,出具行政处罚4单,通报涉刑线索20余件,在局外网公布黑名单机构147家。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证监局对辖区私募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打击出清“红色”机构,督促“黄色”机构整改转绿,引导“绿色”机构持续合规。2021年,辖区“黄色”机构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900余家“黄色”机构转绿,“绿色”机构数量显著上升,数量已占辖区八成以上,另有44家“红色”机构被公开通报,分类化解私募基金风险。
对待私募乱象坚决说“不”。深圳证监局强调监管姓“监”,私募姓“私”,及时通报监管情况和惩处案例,不断释放监管从严信号。
2021年,深圳通报私募涉刑个案1例,在局外网公布147家黑名单机构,公开全部行政监管措施,发布6期监管情况通报,公开督促1家机构责任人接受监管约谈,组织30余名风险机构责任人旁听私募基金集资诈骗案庭审,警示违法违规后果。
《报告》着重引用了“前海汇能”处置案例,2013年9月29日的前海汇能存在发行24只私募基金产品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备案手续,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挪用基金财产等行为,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深圳证监局对前海汇能和公司两名负责人徐山、康媛媛作出行政处罚,对二人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并将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此外,深圳证监会还推动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切实当好“监管助手、服务能手、发展帮手”,指导后者探索建立“白名单”机制,鼓励优质私募机构做优做强。并制定私募基金合同范本及必备条款,举办专业培训20期,覆盖2.6万余人次,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8次,走访555家机构等系列活动,促进行业机构健康发展。
《报告》指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深圳证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证监会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抓改革、防风险、强监管、促稳定,深圳资本市场总体保持了稳健发展势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