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财联社时评】公募基金突破10000只到底意味着什么

来源:财联社 作者:梁柯志 2022-07-05 14:1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财联社时评】公募基金突破10000只到底意味着什么)

近日,公募基金数量突破一万只,已经两倍于上市公司数量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数据,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总数量为9872只,总管理规模为26.26万亿元。加上6月新成立的138只基金,国内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累计已超过一万只。

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不含FOF,美国的开放式公募基金共9000多只,中国为7000多只。这意味着三个季度过去了,中国公募基金已经超过10000只,与美国数量基本相当。然而截至2021年底,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规模仅为3.257万亿美元,排在全球第4。与排名第1的美国开放式公募基金规模32.498万亿美元,两者体量相差10倍。

这组数据对比,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中国公募基金的数量增速惊人,其二是中国公募基金的平均规模偏小。而有意思的是,与公募基金平均规模偏小并行的情况是,市场既有超千亿规模明星基金,又有上千家徘徊在清盘边缘的僵尸基金。这种结构性的失衡,加剧了基金规模“贫富悬殊”情况。

基金行业发展多年,有多种因素造成过于倚重数量的发展结果。一是不少基金公司发行重募资轻后续,导致老基金沉积最终成僵尸基金;二是不少基民追涨杀跌、“喜新厌旧”也间接推动基金散户化、规模萎缩;其三是权益市场赚钱效应不明显,影响渠道募资能力,基金募资规模和成功率同步下降。

笔者认为,数量突破一万只固然是基金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背后的问题所在。比如,在基金经理流动性大的情况下,一对多成为常态,不利于基金经理的研究和操作;基金发行同质化情况比较明显,基金年年发新,但很多基金风格和仓位雷同,不同只是发行时间;更重要的是,数量优势并不能形成产品和市场优势,甚至增加基金公司推广、基民遴选的难度和信度。

如果倚重数量的现状不能有效改变,这对国内基金经理的成长和基金行业的长足发展不利,监管部门和业界更应当将这个阶段性的数量高峰视为进一步推动基金行业转型升级标志和信号。

综合来看,最核心问题就是基金现行的发行机制、清盘机制尚有发挥提升的空间。其一是,不少老基金经过多年的冷遇已经成为鸡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还有超千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这种情况下应该由基金公司及时向监管部门申请清理,减少分散公司管理精力;其二是,基金公司应该完善发行机制,重视基金可持续发展;其三,还需继续加强基金经理队伍建设、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规避基金经理的短期行为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