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财联社时评】牌照并不是“智能投顾”最大的问题

来源:财联社 作者:罗克关 2022-06-30 09:5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财联社时评】牌照并不是“智能投顾”最大的问题)

近日,招商、工商、平安等银行纷纷公告称,旗下智能投顾业务将暂停申购、调仓等服务。尽管这是为了落实去年底出台的监管规定,但仍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去年底,监管层向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下发了《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调仓建议等六大底线,并要求于2022年6月30日前整改完成。

不过笔者认为,银行的智能投顾模式到期下线,还不只是没有牌照的问题,其展业模式存在的利益冲突更为致命。

从各家银行以往上线的智能投顾业务模式来看,银行开发的一套系统通过大数据等一系列算法,根据客户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资产状况等自动做出投资建议,而且推荐的基本都是银行代销的各类基金、理财。这种做法并不限于银行,包括支付宝、券商在内的其他第三方基金代销机构,类似情况也不鲜见,这些代销机构在推送基金时,大多也都冠有“精选”“严选”“金选”之类的词汇。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混淆了基金销售和基金投顾的业务边界。打着投顾的大旗但将天平完全倾向于销售,不仅在没有取得投顾牌照的情况下不合规,即便未来能够取得牌照,恐怕也难过合规这一关。

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金融业务形态花样迭出,在有关智能投顾的细则尚未出台前,为避免可能出现不准确的投资建议造成客户损失,甚至引发金融风险,应该明确持牌经营、从严管理,符合审慎监管原则。对于从事相关业务的基金销售机构而言,持牌、合规则是底线。今年初支付宝曾推出“金选投顾”,但很快在质疑声中下线。

从近期仍在展业的智能投顾模式来看,一些银行已经主动将基金的销售和投顾隔离开。比如,广发银行的“广发智投”就仍在提供服务,但显示投顾服务由公募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提供,该行提供基金销售服务。

投顾业务应该持牌且具有独立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对智能投顾的要求上,此前一些三方渠道的排行榜单就曾引发巨大争议,并引发监管关注。一些代销机构的APP平台投顾业务选出的基金,既有链接可直接申购,还在销售首页展示。此前,这种现象在支付宝和部分银行APP十分普遍,支付宝的一些所谓非客观排行榜,就多次被质疑和投诉是诱导营销。

更有甚者,平台主动推荐的基金,不少是广告投放多或销售提成高的基金,换句话说是“夹带私货”。这也就是为何同时被不少平台“精选”,导致基民蜂拥而入进行申购,如葛兰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曾长期被多个平台主动推荐。

笔者认为,不论是“无牌经营”还是投顾业务独立性存疑,如果只是打擦边球,游走在监管的边界,那就需要尽快建好制度、堵住漏洞;若涉嫌违法违规引发金融风险,监管层应该及时查处并严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