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联社时评】欧盟考虑将锂列为有害物质有何启示?)
6月8日有消息称,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HCA)已发起提案,拟将碳酸锂、氯化锂和氢氧化锂划入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若该项提案通过,则这些材料的加工、包装、存储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大幅增加当地锂加工企业的成本。这则消息昨日也引发了国内市场的广泛关注。
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商雅宝公司对此提出异议,表示该提案阻碍欧盟电池供应链的本地化,为降低成本其锂业务可能退出欧盟。而据媒体报道,雅宝此番提出异议的核心在于,其仍在使用传统的盐湖提锂工艺,该工艺成本低,耗能小,过程简单,却造成了水资源不可再生和环境破坏的后果。新工艺对环境友好,但却面临更高成本。
笔者认为,这份提案引发的争议对国内锂电行业有不小的启示,因为这折射出行业面临的环保问题已不容小视。从短期来看,欧盟提高环境标准有可能导致其锂电材料的供应下降,有利于全球其他地区的供应商。但从长远来看,只要对环境的关注一直存在,国内锂电行业也有可能在材料的加工、包装、存储方面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而国内锂电行业的现实则是,碳酸锂加工环节的“锂害”固然可控,但锂电产业链前端的固废处理难和后端废旧锂电池的回收难导致的环保隐患的确存在,这些问题都要引起重视。
今年6月6日,重庆警方公布的“昆仑2022”专项行动成果中,就有一例与锂电池正件材料滤除渣的违规处置有关。警方查明,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有人组织车队从四川将某电池材料企业的工业固废(含有重金属锰、镍、锌)转运至重庆嘉陵江边非法倾倒,累计倾倒4.7万余吨,造成附近水源、土壤严重污染。这一案例显示,当前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虽然由企业自行处理,但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仍然是不够的。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退役量不断走高,怎么高效地回收再利用也是当前行业一大顽疾。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指出,2021年中国理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量达59.1万吨,其中废旧动力电池理论回收量为29.4万吨。2026年,中国理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231.2万吨。
虽然近年来工信部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但废旧电池的回收量依然低于预期,乱象不断。顺华锂业副总赵卫夺就曾表示,近七成废旧电池都落入了二手商贩和小作坊手中,流入正规回收网点的废旧电池仅在三成左右。如果这一数据属实,考虑到非正规网点对废旧锂电池的处置可能并不科学,对其进行普通填埋、焚烧、堆肥,分解后的金属元素以及化合物无疑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这份提案,等于给锂电行业敲了一次警钟。而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锂电企业需要加大对固废的合规化处理力度,不能将责任推给外包公司;有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压实各方责任。同时,如何进一步规范化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确保废旧锂电池变废为宝、得到规范化处置,也将是事关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