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武汉、济南局部解除限购未被叫停 楼市调控放宽的底线在哪里?

来源:财联社 作者:李洁 2022-05-23 18:4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武汉、济南局部解除限购未被叫停 楼市调控放宽的底线在哪里?)

财联社5月23日讯(记者 李洁)近日,各地出台楼市扶持政策的节奏明显加快,且政策进一步向放宽限购、限贷、限售等方面延伸。

5月22日下午,湖北省人民政府官方抖音账号“湖北发布”宣布,武汉四大远城区全部解除限购,包括江夏区、东西湖区、经开区、黄陂区。记者查阅武汉住保房管办事服务官方微信小程序,前述四大远城区已经不在资格核查区域。

同日,济南亦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非主城区长清区、章丘区不再列入限购范围。

截至目前,武汉、济南放开非主城区限购政策均未被叫停。不过在5月20日,南京在全市范围取消了二手房限购,仅仅两个小时后即被叫停。

“武汉、济南仅对部分区域限购做出调整,而南京全市均放开了二手房限购。南京此次取消限购之所以引起不小震动,除涉及范围广,与其近期楼市政策调整较为频繁也有关系。南京此前已对六合、高淳、溧水政策做出调整,并提出二孩以上家庭增购一套商品住房等,这些措施相当于对限购展开了边际放松。”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告诉记者,各地调整优化政策仍要坚持“房住不炒”,侧重点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此热点城市全面放开限购的可能性较小。

调控政策“红线”

纵观本轮热点二线城市的限购政策调整,均采用了有限度的放松,有的选择对外围区域取消限购,例如武汉、济南仅针对非中心城区,而中心城区的限购政策并未取消;有的选择减少限购年限,例如杭州、苏州等城市。

尽管地方调整楼市调控的尺度越来越大,但在所有放宽限购政策的热点城市中,目前仅有南京未闯关成功。

5月20日下午,南京房协官微在《我市进一步加大合理住房消费支持力度》一文中披露,即日起本市及非本市户籍居民购买二手住房时,无须提供购房证明。

由于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二手房限购,上述政策发布后引起市场热议,该文随后被删除。

财联社记者从南京地区多位房产中介处了解到,该政策仅“存在”两个小时就被叫停实施,目前购买二手房仍需购房证明。

“此次南京全面放开二手房限购,外来人口没有约束就可以购房,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炒作,使得炒房需求增加。各地调整楼市政策时,需要坚持一个基本的红线,即’房住不炒’。要密切关注市场对于政策的吸收和反馈,防范各类投机需求突然增加,干扰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热点城市全面放开限购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一二线热点城市,发布政策的初衷应该是稳楼市而不是刺激楼市。

业内人士认为,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热点城市全面放开限购,显得更为敏感,或为调控政策“红线”。

今年已有150城出台稳楼市新政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截至5月20日,今年已有150城出台稳楼市新政,政策调整次数高达290次。

出台政策城市中包括杭州、苏州、福州、郑州、青岛等二线热点城市,政策内容涵盖各个方面。

“整体看,目前的稳楼市政策主要涉及调整限购、降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修改限售政策、鼓励多胎家庭购房等方面。但从政策效果上看,购房者置业信心尚未恢复,市场活跃度仍显不足。”张大伟表示。

其中,鼓励多孩家庭购房,成为目前各地政策放松的主流做法,包括武汉、南京、无锡、东莞、杭州等都对多孩家庭的购房政策进行了放松。

严跃进认为,随着当前各地政策放松的情况增多,在“五限放松+房贷利率下调+其他政策”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环境趋于改善,购房者入市的节奏也会加快。而房地产交易数据的改善,也将带动房企销售和经营数据的改善。

易居研究院报告指出,5月新房市场行情有望小幅改善。其预计,今年5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963万平方米,环比预计增长9%,同比预计下跌58%。

“结合央行下调房贷利率下限等政策,房地产市场总体向好发展,5月下旬新房成交数据将望回暖,5月全月同比跌幅有望收窄。”严跃进称。

克而瑞分析师认为,随着稳地产政策持续加码,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复苏,但城市分化加剧。预计一二线城市市场企稳要到三季度,其中广州、深圳、苏州、武汉等市场有望在三季度触底回稳,昆明、天津、南宁、长春等市场或将在四季度有所好转,三四线城市调整周期则更长。

“短期来看,需求端政策或继续优化完善,市场信心有望逐步修复,但恢复节奏仍有赖于疫情的有效防控以及各地政策的执行力度。当前部分热点城市政策跟进节奏加快,购房者置业情绪有所修复,市场有望率先企稳。”陈文静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