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苹果2022财年Q2业绩:手机业务增长亮眼 转型初见成效

来源:财联社 作者:唐植潇 2022-04-29 20:3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苹果2022财年Q2业绩:手机业务增长亮眼 转型初见成效)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4月29日讯(记者 唐植潇),今日凌晨,苹果公司公布了截至2022年3月26日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财报显示,苹果2022年Q1营业收入为972.78亿美元,同比增长8.59%;净利润同比增长6%,为250.1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EPS)为1.52美元,同比增长8.57%,但环比下降27.6%;毛利率为42.5%。

尽管苹果本季的业绩表现让市场认为“超预期”,但是面对新冠疫情对供应链持续干扰,苹果的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

财报显示,为苹果贡献过半收入的iPhone,营收505.7亿美元,同比增长5.5%。这意味着在整个智能手机销量增长放缓的当下,iPhone依旧是苹果营收的重头戏。

据市调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了11%。其中,三星以2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苹果市场份额为18%,小米以13%紧随其后,OPPO和vivo排在第四和第五,分别为10%和8%。

苹果公司的CEO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这一财季的iPhone业务在转换安卓手机用户方面取得成功,增幅甚至达到了两位数百分比。

在一季度,iPhone 13占了iPhone总销量的38%。定位更高、均价达万元的iPhone 13 Pro与Pro Max,也占了iPhone总销量的30%。由于销售表现强劲,苹果还将第二季度iPhone 13 Pro系列总生产目标上调到1000 万部。

财报显示,iPhone之外,苹果的第二“增长引擎”落在了包括iTunes、Apple Music、App Store分成和Apple订阅等增值服务上。

自从2019年以来,苹果就试图摆脱公司对于iPhone手机产品线的依赖,试图让增值服务成为新的增长曲线。

前不久有消息称,苹果考虑推出硬件订阅服务,以开发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用户或可在得到硬件后再付款,而且还有望更新产品。这一策略将会改变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商业规则。

除了向消费者“卖服务”,苹果也开始布局B端业务。今年4月,苹果宣布推出Business Essentials服务,帮助小型企业设置和管理苹果软件。

据悉,每个用户的价格在2.99美元到12.99美元之间,根据设备数量和每个员工所需的iCloud存储空间的不同而变化。

从这一角度来看,苹果由单纯售卖硬件盈利,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策略取了巨大的成功。

不过,与增值服务相比,苹果的其他硬件服务的营收却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其中包括Mac、iPad以及可穿戴产品&智能家居产品。

库克将其归咎于遇到了“非常明显的供应瓶颈”,Mac产品也受到新冠疫情和硅材料的限制,虽然“苹果供应链一直保持弹性,但芯片是主要问题。”

这些硬件产品中,营收下滑最严重的是苹果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营业额几近腰斩。

通过对比以往几个多个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出此前苹果这部分业务营收一直徘徊在8.6亿-8.7亿美元之间,前一季度的营收增长主要由新品发布拉动。

包括AirPods系列和Apple Watch系列等在内的可穿戴类设备当前并没有出现缺货现象,由此可以推断苹果在供应链上缺少的产品,并非是制程工艺成熟的A系列或M系列的芯片,而是包括显示屏以及无线元件等诸多零件。

为稳住iPhone 13产量,苹果牺牲了其他硬件产品的产能。根据记者在苹果官网和线下Apple Store零售店的询问,iPhone 13系列产品全系在库可直接购买配送,iPad系列和Mac系列产品则需预定,根据产品型号和配置的不同,等待周期在12-30天不等。

总体而言,硬件、软件和服务,是苹果构建生态、创造超级周期的三要素,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苹果的营收增长仍然保持强劲,其由纯硬件销售向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服务型策略较为成功。

库克也曾表示:“苹果喜欢在需要硬件、软件和服务结合在一起的产品方向上工作,并且相信魔法会发生在那个交叉路口。”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