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联社时评】养老理财产品逆市热卖说明了什么?)
今年公私募基金募集降至冰点,去年的网红固收+也被调侃成为固收-,但封闭期长达5年的养老理财产品却一直销售火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大至“十地十机构”之后,近期银行渠道反馈的信息依然是:开放额度迅速满募、户均认购额度超20万元、老客户复购意愿强烈。
这批产品走红不难理解。产品风险等级大部分为R2级别,但业绩比较基准却高达4.8%-8%,比普通的一年期产品上了一个台阶。辅之以养老理财试点的政策优势,在渠道费率方面更有相应的优惠,因此尽管5年的封闭期要求比较高,但依旧得到市场认可。
但这只是表层现象。笔者认为,这批养老理财产品走红的真正原因,在于这是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之后,少有的在业绩上有比较大确定性,准入门槛又比较低,且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的产品。
从收益率来看,首批试点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区间在4.8%~8%,第二批在售产品的业绩区间再次上提,普遍为5.8~8%,高于大部分市场在售产品。从准入门槛来看,大部分是1元起售。从安全性来看,大部分产品主要的投向是固收和非标,权益类占比上限大多是20%,仅有少数产品为40%。为保证产品收益的安全性,养老理财还引入风险准备金和平滑基金机制,等于给未来的收益损失准备双保险,这些强化了其在安全性上的优势。
首批已经开始运营的试点产品,其净值的波动率远小于这段时间的市场波动。因此这个设计,辅之以银行长久以来的信用优势,足以让客户感到安心。市场消息也清晰显示,购买此类产品的客户并非全部都是老年人,能够接受5年锁定期的年轻人也大有人在,更何况很多产品都有购房支出可以提前赎回的选项。
从另一个侧面,养老理财的热销其也清晰地反映出国内投资者真正喜欢的产品是什么。尽管权益类从长期来看收益率弹性更大,但普通国内投资者对确定性的执念是很难改变的,这一点并没有因为刚兑打破而消失。养老理财只不过把业绩比较基准起点拉高了1个百分点,就足以令其在5年锁定期这样不利条件下,仍然成为热销产品。
目前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是最能够满足客户这种执念的资管机构。试点城市投资者的热度和发展趋势也显示,一旦银行理财子进入全国销售的状态,其产品和渠道优势会对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带来巨大冲击,对中国资管市场竞争格局的鲶鱼效应不可小觑。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去年大力布局固收+,防的就是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