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私募老总绸缪持久战,仓位上保持稳健,磨底阶段“积极选股”)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俄乌冲突的发展远远超出前期预期,股市在最初的恐慌之后对于负面消息的反应也有所钝化。”面对扑朔迷离的俄乌战事,北京一位奉行价值投资的80后私募老总称。
自俄乌冲突爆发之日起,这位私募老总一直密切关注着战事的进展。起初,很多人认为这一仗“未必能打得起来”;当首轮俄乌谈判举行后,大家又预期这场战火已“告一段落”。
最新的消息是第二轮俄乌谈判,双方达成“临时停火”协议,预计第三轮谈判将于近期举行,不排除俄乌双方还将进行多轮谈判。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延续,私募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俄乌冲突带给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让今年的投资愈发难做。一位坚持逆向投资私募老总更是坦言,对资本市场而言,不确定性即为风险,这让2022年的投资,从Not Easy模式直接变成了So Hard模式。
“俄乌冲突的发展远远超出前期预期,俄罗斯直接出兵带来了冲突的升级,而乌克兰给平民发枪和释放罪犯参战则直接打碎了俄罗斯闪电战攻下基辅的计划,将斗争拖入了巷战和持久战。”
在3月2日的《泊通周记》里,泊通投资创始人卢洋再次分析了他对这场战事的洞察。他认为,欧美冻结俄罗斯央行外储,将Swift纳入制裁范围,虽然暂不涉及能源相关交易,但也是金融制裁的王炸了。
好在,当前欧美依然没有改变不直接参战的立场,仅是向乌克兰输送武器。不过,这次冲突对于全球政治格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从对市场的影响来看,市场集中演绎的还是冲突对于能源价格的影响。
现在看来,在经历最初的恐慌后,股市对负面消息的反应也有所钝化。“冲突的未来发展我们无从推演,但是无论后续冲突是缓和,还是进一步扩散,美债收益率都会进一步抬升。”卢洋判断称。
当前全球资本买入美债避险,如果冲突缓和,避险情绪退却,必然会带来美债收益率的回归;如果冲突愈演愈烈,则会进一步加大美国的通胀压力,迫使美联储加息步伐,美债收益率同样上行。
回到国内,卢洋认为目前地产政策的纠偏已经进入到需求侧,随着各地需求侧宽松政策的落地,以及地产销售环比数据的改善,之后各方预期也会随之改善,市场对于稳增长的信心也将明显增强。
“俄乌战争的爆发是近期全球市场最重大的事件,事件的发展是多数人始料未及的。对于此类的突发情况,每个人都会对结局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推演,我们也不会例外。”仁桥资产总经理夏俊杰称。
一旦战争这个“潘多拉魔盒”被开启,巨大的不确定性会随之而来,而一切结果也皆有可能。对资本市场而言,不确定性即为风险,这让2022年的投资,从Not Easy模式直接变成了Hard模式。
在大宗商品里面,自去年以来,夏俊杰就一直很担心原油和农产品,认为它们会是全球通胀走势的最大变数,而俄乌冲突无疑成为了其价格上涨的又一推手。
据夏俊杰透露,尽管他们在组合中有所布局,但客观地讲,相关股票的表现远远落后于商品本身的表现。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内在逻辑不一样。
“商品市场更在意短期以及多空的博弈,所以期货价格对即期事件和数据非常敏感,相比而言,股票市场更在意长期以及整体的风险偏好,短期的好与不好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不大。”夏俊杰称。
本轮股票价格表现落后于商品价格,要么是投资者认为原油以及农产品的高价在中长期不可持续;要么就是当前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极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夏俊杰认为,后者可能占主要因素。
面对2022年异常复杂的市场环境,夏俊杰认为,主观多头产品的局限性又开始显现出来,如何在复杂的市场中获取收益,这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和尝试,也将是他们未来最重要的课题。
俄乌冲突目前是市场的主要焦点,历史经验来看,局部军事冲突对市场短期冲击一般在5-10%,持续时间在几周之内,短期市场避险情绪较重,而中长期还是会回到经济和行业、公司基本面上来。
美联储3月加息50bp持续下降至20%以内,成长股的估值压制有所缓解,而稳增长板块在地产和基建数据没看到好转前情绪上出现消退,市场对国内Q1 gdp预期从5%下调到4.5%,流动性好转预期前置。
未来随着两会、Q1业绩预告、相关行业数据的验证和催化下,沣京资本认为成长板块基本面的景气和估值性价比将推动其触底走稳。风险上,应谨防能源和粮食大幅涨价下的滞胀危机。
相比俄乌冲突带给资本市场的短期不确定性之下,沣京资本更着眼于市场的中长期趋势。他们认为,随着疫苗投放使用和新药的研发成功,全球社会经济秩序终究有望正常化。
碳中和、碳达峰所指引的全社会用电发电结构改革,新能源建设、能源交易等趋势是必然方向,而国外中美关系松紧反复、国内共同富裕政策导向也具有中长期确定性,这些都会对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些长期趋势会与短期经济增长形成阶段性制约或促进,从而带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促稳定、控风险、调结构依然是国内宏观政策主基调。因此,要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要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具体谈到投资策略,沣京资本透露,他们总体仓位上“保持稳健”,短期行业和风格上“均衡配置”,在市场磨底阶段“积极选股”,加强对估值合适的成长股和后疫情时代重估机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