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德国加速绿电计划提振光伏出口预期 国产供应链优势难撼动

来源:财联社 作者:刘梦然 2022-03-02 07:3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德国加速绿电计划提振光伏出口预期 国产供应链优势难撼动)

财联社(合肥,记者 刘梦然)讯,2月28日,德国气候部门提出新的立法草案,拟将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提前至2035年,较此前目标提前15年。受此消息影响,3月1日光伏板块整体走强,多支个股涨近5%。

多家券商机构认为,此次草案说明全球尤其是欧洲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或将加速。有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国产供应链优势下,光伏出口预计将获得显著提振。不过,目前也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制造本地化的构想,光伏出口仍然面对挑战与机遇共存。

提振中国光伏组件出口

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零碳”或者“碳中和”目标。对于德国气候部门提出新的立法草案,业内分析认为或加速全球尤其是欧洲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消息称,德国光伏新增装机从2022年的7GW逐步增加到2028年的20GW,而后保持该水平直至2035年。据此计算,2021-2025年德国装机CAGR将达到32%。

光伏行业专家吕锦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德国发展新能源主要是光伏和风电,光伏发电主要依赖中国组件。此外,欧盟做为市场经济体,没有美国的制造回流计划,倾向于全球分工合作下的贸易自由。未来欧盟会通过碳关税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但不会出现贸易政治化措施。

事实上,光伏作为我国优势产业,多年来在生产和出口上都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据CPIA数据,我国光伏制造端(四环节)2021年产值突破7500亿元,组件、多晶硅产量等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超过280亿美元。

隆众资讯分析师于多财联社记者表示,此次德国大幅压缩了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时间,德国的光伏组件进口肯定会增加。光伏产业链大部分产能都集中在中国,具有绝对的优势,海外国家想要实现光伏跨越式发展,中国组件出口收益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由于中国光伏产业链的强势,美国、印度、欧盟等都曾先后对我国光伏行业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2018年8月,欧盟宣布终止对华光伏出口“双反”调查,此后中欧光伏贸易随之回暖。

目前,欧洲是我国组件出口第一大海外市场。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21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欧洲45.3GW,同比增长54%,占出口总量45%左右。考虑到历史上最高超过80%的出口占比,欧洲市场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挑战与机遇共存

光伏在成为重要清洁能源同时,全球产业投资热情随之高涨,多国都提出制造本地化的构想。据日前报道,美国将提供5亿美元在印度投建光伏电池厂。消息称,美国开发金融公司(DFC)正在积极寻求海外投资,以加强美国和国际的主要供应链。此外,欧盟相关组织也提出,到2030年,欧洲的光伏制造产能达到20GW。

因此,中国光伏出口还将长期面对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局面。“在其他国家推行产业本地化趋势下,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会受到一些抑制,因此也不应该过度乐观。特别是贸易逆差存在,不排除未来相关国家出台政策来限制中国组件供应,以此促进本地产业发展。”于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据了解,从各环节比较来看,组件是投资门槛相对较低的环节。于多分析称,德国等其他国家要发展自己的光伏产业,一般会先从组件端入手。扩产难度和耗费周期基本是从上游到下游递增,这也是硅料、硅片紧平衡持续时间比较久的原因,上游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回收成本周期也更慢。

业内分析认为,至少中短期看,国产供应链优势仍难撼动。据CPIA最新数据,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在2021年的CR5分别达到86.7%、84%、53.9%和63.4%,平均产量也均获得大幅增长,头部企业规模优势明显。

据吕锦标介绍,东南亚是目前光伏制造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不过归根还是靠中国的供应链,包括硅料,硅片加工,组件供应链(玻璃,背板,铝边框,有机硅),以及全产业链的生产设备和配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