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财联社时评】AMC回归聚焦主业不能再拖了

来源:财联社 作者:梁柯志 2022-02-11 14:0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财联社时评】AMC回归聚焦主业不能再拖了)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在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听取有关部门关于促进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和兼并重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发挥独特功能优势、助力化解金融风险相关政策措施。

这则消息在金融资产管理领域引发了比较强烈的关注。因为从现实来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在1999年受命成立,约定十年为限,接受和处置四大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包袱。但不想两个十年过去,AMC不仅没有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市场,反而纷纷做大成全金融牌照、资产过万亿,偏离主业的金控集团。近两年来,推动AMC聚焦主业的计划早已提出,但整体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并不缺金控集团,缺的是坚强有力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中央到地方的AMC回归聚焦主业已经不能再拖延下去。

首先,随着疫情爆发以来,银行业不良处置体量倍增,从每年1万亿增加到3万亿的规模,银行自主处置能力有限,亟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场。大银行盈利和风控能力尚可支撑自主核销,而中小金融机构只有合并改革,通过行政主导、地方财政注资做大不良资产率分母,实际也是权宜之计,如四川银行、山西银行、辽宁银行,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不良资产的压力。

而放眼金融市场,真正能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剥离不良资产,让银行轻装上阵的只能依靠资产管理公司的独特功能。因此,应尽快通过有效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敦促AMC积极介入中小银行机构的兼并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

其次,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不良资产的处置实际是一个盘活存量资产的过程,通过有效的并购重组,挖掘和提升资产的使用价值,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十年来,由于几大AMC一度走向了商业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些需要盘活存量不良资产的省市纷纷组建地方AMC,等于是另建平台接盘不良资产,这个过程中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最后,正如几大AMC是经济周期的产物,在经济周期无法消弭的现实面前,笔者认为各方对AMC聚焦不良资产处置这一发展路径应该有基本的共识。可以参照的案例是,几家政策性银行此前也有呼声认为应该转型成为商业银行,甚至一度在实操上有过尝试,但这一路径很快被放弃。其核心原因就是政策性业务并未完全过时,特定时期其作用反而会更大。

不过笔者认为,有关部门也应当看到AMC收购不良资产的资金来源狭窄的问题,除了瘦身变卖非主业资产之外,只能依靠补充资本金和融资来维持。因此具体到操作层面,笔者建议监管部门可以会同财政主管部门,制定AMC的增资计划;另外也可研究利用债券市场补充AMC资金来源,加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让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足够弹药,积极聚焦主业。而回到AMC自身,资产管理公司则须强化考核机制,加快处置力度和速度,积极将资产变现,增加资金来源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将主业做大做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