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21深度丨艾迪药业IPO募投项目诡异变脸,上市一年市值蒸发过半前途渺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韩迅 2021-12-28 21:1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1深度丨艾迪药业IPO募投项目诡异变脸,上市一年市值蒸发过半前途渺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迅 上海报道

PO募投项目中的6项研发管线有4项为抗肿瘤项目,上市一年后,艾迪药业(688488.SH)突然要将这些抗肿瘤项目变成艾滋病项目。

日前,艾迪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募投项目“ACC006肺鳞癌化疗联用Ⅱ期临床项目”变更为艾滋病整合酶抑制剂相关项目,并将该募投项目对应研发管线转让给广州力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力鑫生物),转让作价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转让前,“ACC006肺鳞癌化疗联用Ⅱ期临床项目”已累计投入4028.63万元。

在变更募投项目的同时,艾迪药业发公告称,公司技术总监、核心技术人员李文全、胡雄林已分别于近日申请辞去公司技术总监、核心技术人员职务。

为了了解艾迪药业上市后屡次变更募投项目的原因、项目转让价格评估的合理性,以及核心人员离职的情况,12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给艾迪药业董秘王广蓉发去采访邮件。

12月28日,王广蓉在回复邮件时表示,目前公司处在问询函回复期,“在公告未披露前,公司不便回复,相关问题我们也将在问询函答复公告中予以明确。”

由于上市之后进行如此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上交所对艾迪药业紧急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上市前将多项抗肿瘤管线列入主要研发方向及募投项目的主要原因”,以及“上市后战略方向在短期内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原因和合理性。”

IPO募投抗肿瘤药项目雾里看花

艾迪药业于2020年7月20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从事人源蛋白业务,即以尿液为来源提取纯化多种人源蛋白粗品,销售给下游制剂企业用作生化原料。到了2014年,艾迪药业开始转型布局创新药物研发,瞄准艾滋病、炎症以及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

实际上,艾迪药业在上市之前,即2020年4月上会时曾被科创板上市委要求“全面修改招股说明书,包括但不限于重大事项提示、概览、风险因素、业务与技术等诸多细节。”

上市委员会方面认为,艾迪药业的招股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无法解释企业各项业务之间的本质联系、将公司定义为“医药制造业”依据不够充分、未厘清与主要客户竞合关系、未能充分说明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等。”

一个多月后,艾迪药业再度呈现修改后的上会稿中,“创新性、高新性”词汇明显淡化。并且,艾迪药业承认高技术性的抗艾滋病、抗炎以及抗肿瘤创新药物只是在布局研发,并没有多少成型的核心技术。事实上,这也是业界质疑其科创属性的主要焦点。

艾迪药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IPO募投项目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3.928亿元的“创新药研发及研发技术中心大楼购买项目”、2.033亿元的“原料药生产研发及配套设施项目”和1.5亿元的“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3.928亿元的“创新药研发及研发技术中心大楼购买项目”中剔除0.37亿元的“研发技术中心大楼购置项目”之后,剩下的6项研发管线中有4项属于抗肿瘤项目,分别“ACC006 BCC II 期临床项目”、“ACC006 肺鳞癌化疗联用 II 期临床项目”、“ACC006 PD-1 联用 II 期临床项目”和“ACC010 I/II 期临床项目”,合计募资约为2.09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上市之前,艾迪药业的抗肿瘤产品均处于研发早期阶段,例如ACC006申请用于治疗晚期基底细胞癌和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上市前仅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ACC010申请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上市前仅获得临床批件、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ACC015是一种核苷类抗肿瘤新药,申请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上市前仅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实际情况表明,在艾迪药业上市之前,仅有ACC006完成了I 期临床试验,其他的都还处于“研究”中。

与此同时,艾迪药业的团队中,Xiaoning Christopher Sheng是主要负责抗肿瘤新药 ACC006的研发,研发外包机构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某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艾迪药业没有披露ACC006的详细信息,但是从其申请的与光学拆分相关的专利仅涉及伊曲康唑来看,其拆分所得的2S,4R,2’S-伊曲康唑晶型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因此可以推测,ACC006就是2S,4R,2’S-伊曲康唑。”

该分析师表示,伊曲康唑在临床应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主要是用于抗真菌,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其还具有抗肿瘤等新作用。“但是,艾迪药业的ACC006是治疗晚期的基底细胞癌,国内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晚期的基底细胞癌。艾迪药业说ACC006处于I期临床试验,是否会具有成功性,完全没有人会知道。也就是说,即使艾迪药业研发不成功,谁也无法说明它有什么问题。”

正是基于这些抗肿瘤项目的募投项目,艾迪药业于在2020年6月1日获得了科创板上市委的审核通过。

上市后募投项目大变脸罕见

谁曾想,上市一年之后,艾迪药业就开始变更募投项目,而且主要是变更抗肿瘤药。

2021年8月27日,艾迪药业宣布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主要是将原募投项目“ACC007 III/IV 期临床项目”、“ACC006 BCC II 期临床项目”、“ACC006 PD-1 联用 II 期临床项目”、“ACC010 I/II 期临床项目”进行变更,拟变更募集资金总额为1.54亿元。其中,0.59亿元拟用于新项目“艾邦德?(艾诺韦林片)III 期临床及上市后研究项目”,0.95亿元拟用于新项目“乌司他丁新适应症研究项目”。

对于IPO募投项目变更的原因,艾迪药业的解释是“由于目前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同质化较为严重,医疗资源较为紧缺,竞争成本明显提高,公司基于战略发展规划布局调整,将研发重点聚焦于抗HIV病毒、抗炎及脑卒中领域,并放缓抗肿瘤领域项目的研究进度,以锁定优势赛道,充分发挥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不到4个月之后,艾迪药业再次将最后一个硕果仅存的抗肿瘤药募投项目——变更“ACC006 肺鳞癌化疗联用Ⅱ期临床项目”的全部募集资金,共计0.70亿元,用于新项目“整合酶抑制剂药物研发及其临床研究项目”。

至此,艾迪药业4个抗肿瘤产品的研发管线项目全部变更。

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确信投资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

“这种大范围变更IPO募投项目,在科创板企业中还是不多见的。”某国资券商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募投项目被视作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动能,受到监管层和广大投资者的关注,“尽管监管层对募投项目有规定,但是还没有因变更募投项目而被追责的案例。也就是说,一旦上市之后,任何上市公司都可以变更募投项目。”

上交所12月24日晚紧急对艾迪药业下发了问询函,要求该公司明确说明“上市前将多项抗肿瘤管线列入主要研发方向及募投项目的主要原因”,以及“上市后战略方向在短期内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原因和合理性。”

市值蒸发过半前途渺茫

根据艾迪药业的公告显示,“ACC006 肺鳞癌化疗联用Ⅱ期临床项目”将转让给广州力鑫生物,评估值是1.035亿元,转让价仅为1亿元。但是,广州力鑫生物首付款合计为0.3亿元,后续款项支付将根据里程碑成就情况分期支付。

更重要的是,艾迪药业还与广州力鑫生物约定,如转让项目最终未获批上市,艾迪药业将承担50%的研发支出。

对此,上交所要求艾迪药业明确说明,“转让对价是否公允,成交价低于评估价的原因”、“与力鑫生物约定研发费用共担条款的原因,预计共担费用金额区间及对公司的影响”等。

“ACC006 肺鳞癌化疗联用Ⅱ期临床项目”转让完之后,剩余募集资金将用于艾滋病整合酶抑制剂研究。该项目由艾迪药业与常州大学合作,现处于早期研究阶段,预计研发周期六年。

但是,在变更募投项目的同时,艾迪药业发公告称,公司技术总监、核心技术人员李文全、胡雄林已分别于近日申请辞去公司技术总监、核心技术人员职务,并已办理离职手续。

资料显示,李文全、胡雄林在公司期间主要参与了抗肿瘤新药 ACC006、ACC010 及抗艾滋病新药 ACC007、ACC008 等项目成品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二人的离职对公司创新药持续研发能力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不言而喻。

而且,李文全与胡雄林均持有艾迪药业股权激励的股票,其中,李文全间接持有37.9213万股,胡雄林间接持有7.5843万股。

按照上市前的承诺,李文全与胡雄林“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和离职后六个月内,本人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人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

“钱没给够,或者是伤了心了,这个公司完蛋了。”12月27日,一位投资者在艾迪药业的股吧里留言感慨,但是另一位投资者认为,“优胜劣汰,没有能力腾出位置,让有能力的上,这个必须支持!”

从业绩角度来看,艾迪药业过去五年表现非常一般,2016-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58亿元、1.36亿元、2.77亿元、3.45亿元和2.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3.69万元、-3798.65万元、861.79万元、3364.89万元和3977.18万元。

业绩与募投项目的不停变更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股价,投资者选择了用脚投票。

去年7月20日上市首日,该股收盘价为30.92元,市值为129.86亿元。2021年12月28日,艾迪药业以下跌0.47%报收14.94元,市值“腰斩”跌至62.75亿元。这家变更了抗肿瘤药,并打算专心研发艾滋病创新药的上市公司,在失去两位核心技术人员之后,还能走多远呢?一切拭目以待。

(作者:韩迅 编辑:朱益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