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区块链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接近150亿美元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2年全球区块链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接近150亿美元)

行业主要企业:中国平安(601318)、东港股份(002117)、信息发展(300469)、远光软件(002063)、博思软件(300525)、飞天诚信(300386)、四方精创(300468)、工商银行(601398)、顺丰控股(002352)

本文核心数据:各国区块链相关政策、区块链市场规模

全球区块链正处于3.0时代

从全球区块链的发展历程来看,2008年,署名为“中本聪”的匿名人士发表论文《比特币:对等网络电子现金系统》,最初期望是推出一种可以自由流通的点对点电子现金,比特币的发行代表了区块链技术的开端;之后在2013年以太坊的推出,直接推动区块链进入到2.0时代;2017年底,稳定币的流行以及及MakerDAO上线,推动区块链进入3.0时代,到2019年6月,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引起全球各界的关注与讨论,各国监管部门先后发声,显示出区块链技术在重塑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潜力。进入2021年后,基于NFT的标识技术兴起,率先在艺术领域展开应用。

中国区块链专利技术领先全球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在区块链行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从专利数量上看,根据全球权威知识产权第三方机构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2021 年全球高相关度区块链授权发明专利排行(TOP100)》的数据,TOP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占比55%,其次为美国占比26%,日本和韩国分别占比5%,德国占比4%,芬兰、英国、加拿大、爱尔兰和安提瓜和巴布达各占比1%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区块链的态度不尽相同

(1)美国

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州政府已明确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立场,很多州政府已制定或颁布区块链领域相关法律。其中亚利桑那州、特拉华州、伊利诺伊州等认为区块链在美国的经济中将发挥重大作用。2020年10月美国政府公布了“国家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战略”将区块链纳入管制技术,美国需要发展这些新技术以保护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

(2)欧洲

欧洲对区块链总体持欢迎态度。其中德国政府对于区块链的态度积极,德国柏林被称作欧洲区块链蓝海中心。德国政府一方面扶持创业企业,另一方面探讨区块链项目的合规问题。2019年9月18日德国联邦政府审议通过并发布“德国区块链战略”,明确区块链国家战略,德国认为区块链技术未来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助力德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3)中国

中央政府从区块链出现之初,一方面规范其合法性发展,另一方面加速区块链的技术的和应用创新。伴随着区块链的蓬勃兴起,国家及相关部委不断加大对区块链的引导力度,逐渐明确对区块链的定位。2016年12月27日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首次将区块链纳入其中。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到区块链技术,并将其定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等多部门将区块链融入相关的产业领域或发展战略,推动行业应用发展。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区块链纳入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及工信部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块链要发展联盟链,要关注底层技术研发,要围绕民生应用推动场景落地。这些政策推动区块链在中国快速进入落地期。

美国区块链企业数量略高于中国

截止目前,由全球各国政府推动的区块链项目数量广泛涉及了金融业、政府档案、数字资产管理、投票、政府采购、土地认证/不动产登记、医疗健康等领域。其中,美国的政府推动项目数排名第三,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方面表现更加积极主动。

从区块链企业来看,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美国区块链企业数量最多,占27%;其次是中国,占到了24%。

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在145亿美元左右

据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区块链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达到43.1亿美元。受到欧美国家对区块链行业新一轮监管政策的影响,全球区块链市场增速较2019年有所下降,达53.97%,预计2023年将达到145.33亿美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远光软件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