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说叮咚买菜(DDL.US)的盈利预期提前了?)
11月15日,叮咚买菜(DDL.US)发布了2021年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叮咚买菜该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111%;GMV为70.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7.7%。Non-GAAP口径下净亏损率环比缩窄了5.3个百分点,其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叮咚买菜注重了效率的提升,同时对产地直采、订单农业、自有品牌等投入有了明显成效。
虽然仍在亏损,但因实现了效率的提升,亏损幅度开始实现收窄,这意味着叮咚买菜向盈利又迈近了一步。
增长和提效
市场之间的竞争,无非围绕两个因素展开:一是规模;二是效率。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在全国37个城市拥有1375个前置仓,进入的城市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5%;营业和GMV的同比增速如今都依然超过了100%。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规模的增长已经毋庸置疑,重要的是,被数据证实的业务复制扩张能力,如今也为其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2021年三季度,Non-GAAP口径下,叮咚买菜的亏损率环比缩窄了5.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叮咚买菜三季度毛利率为18.24%,环比提升了3.63个百分点。一是报告期内,叮咚买菜在供应链和自有品牌等投入有了明显成效,拉升了整体毛利率水平;二是源于业务规模的增长,提升了规模效应,增加了其拿货成本优势。
同时,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叮咚买菜某些刚性成本得到均摊,经营效率也得到提升。该季度,叮咚买菜的管理费用率为1.53%,环比下降了1.53个百分点,进一步释放出利润空间。
此外,叮咚买菜三季度的营销费用率环比优化了1.9个百分点至6.9%,主要体现在获客费用的下降,包括了线上流量费用和线下地推费用的下降。尽管如此,相比二季度,叮咚买菜三季度新用户数量依然增长了14.7%,月均下单用户数量增长了26.5%,首次突破了1000万。这意味着当忠实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将提升叮咚买菜的市场投放效率。
据了解,叮咚买菜还在8月份提出以商品力和供应链为核心的策略,来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该策略的推进,叮咚买菜预计2021年四季度亏损率将会有更大幅度的优化。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说过,GMV的公式是“长x宽x高”,其中,“长x宽”考验的是业务的复制能力;而“高”则是指既有城市的渗透率、用户下单频次及GMV贡献。叮咚买菜清楚认识到,这是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也是实现盈利的前提。
盈利能力的一角如今已经被掀开。
报告期内,叮咚买菜在成熟的长三角地区的GMV同比增速仍高达64.8%,同时其披露,上海作为叮咚最先开始运营的城市,四季度将实现UE的盈亏平衡,将带动整个长三角区域的UE转正。
订单密度比客单更重要
叮咚买菜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同时拥有开始谈效率的资格,是因为从一开始它更强调的就是订单密度而非客单价。
经营规模的高低显然取决于客单价和订单量的提升。但客观情况下,由于一个家庭一天的菜钱有限,真正来自前置仓订单的客单价很难,那么规模扩大只能靠订单密度的提升。
而订单密度的提升,取决于用户规模和用户下单频次,这正是叮咚买菜擅长的地方,懂得提高存量用户的价值。
平安证券报告数据显示,2021Q1,叮咚买菜单用户月均交易订单量维持在3.4笔以上,远远超过同赛道玩家,显然,复购率是单用户月均交易订单量差异的主因。叮咚买菜的高下单频次,使其单个用户价值显著远高于其他玩家。
为什么叮咚买菜可以有效提高用户价值?
首先,叮咚买菜试图抓住的是“买菜”消费者的心智,以持续提升其复购率增加订单规模。叮咚买菜起家时瞄准的是家庭用户,场景是高频的一日三餐。而且叮咚买菜的前置仓内有足够丰富的SKU,完全类似一个手机上的菜市场和超市,上市时招股书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前置仓的SKU数量已经是其他玩家的倍数。
叮咚买菜存量用户贡献绝大多数GMV亦能验证复购率重要性。根据叮咚买菜招股书,存量用户(上一季度有订单的用户)GMV贡献率从2018年Q1的51.9%增长至2021年Q1的81.6%,存量用户持续复购驱动GMV不断增长。
(图表来源:平安证券报告)
其次,叮咚买菜通过会员制,抢占“核心用户”,提高用户粘性。由于会员群体的高价值和稀缺性,通过一定激励措施推动更多普通用户成为会员可抢占核心用户、提升订单量增长的持续性。平安证券研究所表示,叮咚买菜通过与爱奇艺、喜马拉雅等公司进行“会员联名”活动,变相降低会员费用,拓展会员规模,叮咚买菜2021年Q1,会员规模达672万。
会员的订单贡献量远高于普通用户。根据招股书,2021年Q1,叮咚买菜会员用户占总用户比例22%,但却贡献了47%的GMV。2021年Q3,叮咚买菜会员用户的下单频次进一步提升至月均7.4次。
不过,虽然叮咚买菜稳居行业龙头的宝座,但却因盈利模式尚未跑通而受市场争议。
盈利的关键
为了解决传统生鲜电商模式的痛点,前置仓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冷链设备,及仓库建设更密集(一般是在社区1-3公里左右建立仓库),以此满足用户对便利性、时效性等需求,但同时带来高昂的履约成本。而且生鲜具备毛利率低的特性,这就导致前置仓模式难以盈利。但理论上而言,突破前置仓模式盈利困境的关键是降本增效——提高毛利率,降低履约成本。
(1)加大自有品牌的建设,提高毛利率
自有品牌商品拥有更低的采购成本,既可降低销售价格提升市场竞争力,又有助于抬高整体客单价和毛利率。
叮咚买菜方面披露,其2021年三季度的主要自有品牌在相关品类的GMV占比已达到27.0%,同比提升22.6个百分点。长期来看,叮咚买菜自有品牌的占整体GMV的比例将从今年三季度的5.8%提升到30%左右。
另外根据公开报道,叮咚买菜也和其他生鲜电商平台一样,加入了鲜花电商赛道。众所周知鲜花是个高毛利的生意,且鲜花冷链可以复用既有的供应链基础,均摊履约费用。
得益于商品力的提升,叮咚买菜三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了3.63个百分点至18.24%。
(2)提高规模效应,降低履约成本
规模效应提升可以带来更大的议价权,降低上游原材料的拿货成本,提高毛利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摊薄履约某些环节的固定成本,降低履约成本。而规模效应能否有效提升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市场容量高低;二是企业的经营战略。
首先,生鲜市场潜力巨大,前置仓市场渗透率较低,空间巨大。
作为消费频率最高的刚需行业,生鲜市场有着万亿级别的体量,2020年生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5万亿元。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0年我国生鲜电商的行业规模达到4585亿元,同比增长64%,主要得益于疫情带来生鲜电商需求激增。而疫情期间居民养成的线上生鲜消费习惯,将有助于带动行业在未来几年中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因前置仓在时效和质量方面做到了极致,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生鲜电商生态之一。2020年前置仓的市场规模达337亿元,同比增长84%,但其渗透率极低,2020年其渗透率仅约0.67%,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从市场容量和目前的规模增速来看,叮咚买菜可以有效提升其规模效应,缓解成本端压力的同时也能摊薄履约成本,进一步释放出盈利空间。
其次,前端在前置仓模式的基础上,叮咚买菜早已将重点放到了后端的供应链上,以追求业务稳健地增长。
(2)重视供应链和数字化方面的长期投入,优化运营效率
零售最终是供应链的比拼,强供应链能力最终体现为更低的采购成本、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更大的销售规模。提升供应链的方式包括:增加商品直采比例、与供应链上游深度合作、提高运营效率等。
目前叮咚买菜的生鲜直采比例进一步达到了79%。绕开产业中低效的中间环节,缩短交易链条,自己做大仓分选、加工生产、干线运输、全自营前置仓和配送,最大限度减少损耗,降低成本。
其次,在与上游的合作中脱离浅显的“采购”逻辑,探索独特的订单种植养殖合作机制,制定新的惠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采购标准、价格体系与供应机制。举例来看,叮咚买菜曾经发布过首个农产品种植养殖规范,目的就是从源头上管控供应链产品的安全。
接地气的活儿得干,数字化也不能忽视。叮咚买菜基于算法的销量预测、智能调拨和前端推荐系统,运用到前置仓选址、选品、采购、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极大降低了采购成本,提升采销效率。目前,叮咚买菜销量预测整体准确率达到90%以上,热门单品预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而滞销损耗率只有1%。
小结
叮咚买菜目前还处于亏损期,融资能力是其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不过,叮咚买菜一直保持正常的融资节奏。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的账面资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累计为68.17亿元,较为充裕。
可以说,受益于供应链和数字化能力,叮咚买菜的基本面将持续向好,有利于形成经营的良性循环,其盈利的时间表或许要比想象中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