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SZ)产能加速扩张 动力电池高速成长)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亿纬锂能(300014.SZ)2021-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0.96/44.19/59.59亿元,对应EPS预测为1.64/2.34/3.15元,现价对应2021/22/23年69/49/36倍PE。
事件:公司10月28日晚间发布公告,与成都管委会签署《亿纬锂能5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拟建设成都5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长期发展路径明确。
公司发布公告,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成都管委会所辖区域内建设“5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其中一期20GWh、二期30GWh。成都管委会将在项目用地、能源供应、财政金融以及物流和生活配套等方面给予积极的产业政策扶持,同时也将积极为公司争取市场支持,包括助力公司完成对管委会区域内整车企业、公共交通、市政环卫等新能源车辆的本地配套。
2020年公司产能约17GWh,加上此前公告的荆门104.5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本次公告扩产计划后,公司累计总产能规划超200GWh,将进一步加快公司在动力储能电池领域的布局,明确公司长期发展路径。
21Q3扣非归母净利润7.05亿元,同比+22.49%,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公司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4.48亿元,同比+114.39%,归母净利润22.16亿元,同比+134.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30亿元,同比+151.91%。其中,21Q3营业收入48.88亿,同比+125.90%,环比+35.69%,归母净利润7.21亿元,同比+23.70%,环比-14.95%,扣非归母净利润7.05亿元,同比22.49%,环比-13.08%。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三季度利润环比负增长主要系思摩尔投资收益影响,判断思摩尔三季度贡献净利润约3.9亿元。该行判断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动力电池收入约67亿元,占比59%(2020年全年约40亿元),消费类电池收入约47亿元,占比41%,动力电池三季度收入增长明显,主要系公司磷酸铁锂和三元软包电池产能进一步释放带来出货的增加。
布局负极领域,进一步完善电池材料环节布局版图,巩固一体化优势。
10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出资4亿元(持有合资公司40%股权)与中科电气在岳阳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专注负极材料制造,建设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模式,一期和二期产能规模各为5万吨/年,优先向公司及其子公司供应。
公司今年以来持续扩大电池材料环节一体化布局,此前已公告收购金昆仑和大华化工股权,并与金昆仑合资,布局上游锂资源;与德方纳米、贝特瑞合资,布局正极材料环节;与恩捷股份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16亿平米湿法基膜以及配套涂布膜项目,布局隔膜环节。
加上此次负极材料领域布局,该行认为公司已完成锂盐、正极、负极、前驱体、隔膜等方面布局,进一步完善电池材料环节布局,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同时也补足自己在材料开发领域相对于行业绝对龙头的短板,该行预计后续公司可能继续扩大在其他电池材料环节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巩固一体化优势。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高增长,看好2021年大客户放量。
2021H1动力电池业务实现收入38.9亿元,同比+186%,主要系应用于乘用车领域的软包三元电池新建产能持续释放,出货规模大幅增长;新建成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开始进入产能释放期。2020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实现收入40.6亿元,同比+93.1%,主要系软包三元电池海外销售快速增长,该行判断海外大客户贡献约20亿收入。
随着公司动力电池产能稳步扩张,该行预计公司动力电池2021年/2022年产能分别为/37/49GWh以上(2020年为17GWh左右),为规模化供应提供保障;同时随着戴姆勒、现代起亚、宝马等海外客户放量以及国内商用车与乘用车铁锂客户需求提升,预计公司2021-23年动力电池业务将加速成长。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通过积累确立了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加速全球配套,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上游产业链,涵盖锂盐、正极、负极、前驱体、隔膜等各环节,与林洋能源等企业在客户端持续发力。公司近期获得国内特定乘用车客户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定点。此外,公司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受益下游景气,业绩增长明确。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锂电池价格下行超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电子烟行业政策波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