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如何理解美国消费近期钝化?

来源:金融界网 作者:东吴证券 2021-10-25 08:39: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如何理解美国消费近期钝化?)

来源:金融界网

作者:东吴证券

核心事件

美国消费数据的各相关指标近期呈现钝化趋向。由于以实际个人消费支出(Real PCE)衡量的个人消费是解释美国实际GDP增减的重要指标,且占比一直稳定在近7成,因此判断作为高频数据的RPCE走势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观点

(1)从趋势上来看个人可支配收入—而非通胀或通胀预期—是决定个人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不包含近期异常值的趋势拟合线的解释力度达到98%,大约78%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可转化为个人消费支出。如果我们把2013年-2020年4月的拟合线作为长期趋势线,可以计算出下一期的实际个人可支配收入(即2021年9月,下同)大约为15.62万亿美元;相对应地,同样可以计算出下一期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大约为13.72万亿美元,零售销售大约6000亿美元,个人储蓄大约为1.6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环比+0.2%,同比+5.8%的变化,零售销售环比-3.1%,同比+9.1%的两大变化消费度量指标在环比层面有所分化,意味着零售销售近期的钝化或得以延续,而实际个人消费支出近期的钝化或迎来反转。

(2)通胀对个人消费支出的影响则要复杂得多。“通胀会刺激消费”的观点以及“通胀会抑制消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再叠加联储对通胀数据的态度也存在模糊性,市场对通胀数据的反应也较难整齐划一。我们认为,当前至少包含以下四方面传导机制,让认知通胀对个人消费支出的影响变得更为困难,且这四方面传导机制都与本次新冠冲击特有的冲击模式有关:

a) 通胀屡创新高,通胀预期却显露磨顶迹象。更高的通胀会抑制消费,更高的通胀预期则会刺激消费,两者的震荡中枢都大约为2%,但通胀预期的标准差更小,粘性更强。当前通胀虽然屡创新高,但通胀预期却显露磨顶迹象,体现粘性化特征。这使得高通胀无法转化成高通胀预期,从而对当期消费形成了抑制作用。

b) 更高的名义薪资增速,会产生“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更高的通胀伴随了更高的名义薪资增速,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且正如(1)中所述,从趋势上来看个人可支配收入对个人消费支出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预期中更高的名义薪资增速,反而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刺激作用。

c) 通胀来源于耐用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高。本轮通胀是极其不均衡的,我们发现商品通胀、服务通缩的特征,商品分项下耐用品的拉动大于非耐用品的拉动,考虑到耐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这意味着在a)中所述的传导机制被放大,这会对当期消费形成抑制作用。

d) 过剩转向稀缺。2021年10月9日期《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封面文章小标题写道“Scarcity has replaced gluts as the biggest impediment to global growth”,次贷危机以来的供过于求局面正让位于当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比如在二手车等耐用品市场上可能起到主导作用,它并不会通过—我们熟悉的方式—抑制、刺激消费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无法提供可交易的商品或服务的方式—我们陌生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增长、企业利润增速等决定资产估值的重要因素。

风险提示:(1)全球“再通胀”超预期;(2)以Delta为首变异株对经济活动影响超预期;(3)地缘风险超预期。

(分析师 李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吴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