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纳微科技前三季业绩预增173%-199% 研发投入增长超三成 未来增长空间大

来源:电鳗快报 作者:米莱 2021-09-30 08:0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对于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纳微科技解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对性能优异、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国产分离纯化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产生了迫切需求。

(原标题:纳微科技前三季业绩预增173%-199% 研发投入增长超三成 未来增长空间大)

《电鳗快报》文 / 米莱

刚上市三个多月纳微科技(688690.SH)预计今年前季度的业绩将实现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长超过三成,随着在新兴业务上的多点布局,该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十足。

前三季度预计业绩大增

6月29日,纳微科技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500万元至29,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人民币13,718.73万元至16,218.73万元,同比增长107.33%至126.89%;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800万元至11,800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人民币6,848.71万元至7,848.71万元,同比增长173.33%至198.64%;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280万元至11,300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人民币6,858.96万元至7,878.96万元,同比增长200.49%至230.31%。

对于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纳微科技解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对性能优异、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国产分离纯化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产生了迫切需求。该公司依托纳米微球底层制备技术创新优势,已积累形成较齐全的产品种类和丰富的客户基础,支撑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本期内大分子生物药物用亲和层析介质、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等产品的销售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半年报显示,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纳微科技产品和服务主要涉及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等三大应用领域。在生物医药领域,该公司主要为药品大规模生产提供关键的分离纯化材料,同时也为药品质量检测和科学研究提供分离和分析色谱柱及相关仪器设备。

在平板显示领域,该公司主要产品为用于控制LCD面板盒厚的聚合物间隔物微球(间隔物塑胶球),同时可以提供包括以二氧化硅为基质的间隔物微球(间隔物硅球)、导电金球、标准颗粒、黑球等在内的其他光电应用微球材料。

在体外诊断领域,纳微科技主要提供磁微粒化学发光、胶乳免疫比浊、免疫荧光、核酸提取等产品所需的磁珠、乳胶微球、荧光微球等关键微球原材料。

研发费用增三成 新兴业务多点布局

今年6月份微纳科技登陆A股市场,从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0.09亿元、0.18亿元和0.63亿元;同期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1%、91.11%和249.03%。

据Frost&Sullivan报告,全球生物药在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尤其是单抗类产品市场增长的推动下,预计从2019年的2,86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达到4,5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随着中国经济和医疗需求的增长,中国生物药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18年至2023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4%,预计到2023年达到人民币6,357亿元的规模;其中中国PD-1和PD-L1抑制剂市场在2019年达63亿,预计将以67.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的819亿元的规模。

近十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发展尤为迅速。根据AlliedMarketResearch数据,2019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约为705亿元,2014-2019复合年增速约为18.64%,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预计到2021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可达983亿元。终端市场的增长带动了包括微球在内的国产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等产品的快速发展。

今年上半年,微纳科技的研发费用为1979.1万元,同比增长了35.55%。从今年年初至9月29日,该公司股价上涨了38.75%,同期所属行业板块的涨幅为31.15%。

业内分析认为,微纳科技新兴业务多点布局,后续增长空间十足。首先,该公司在硬胶填料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不断开疆拓土的同时,该公司大力发展软胶填料,与西安交大保赛生物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实现高流速琼脂糖微球的自主生产,同时常熟纳微推进50吨产能的琼脂糖和葡聚糖层析介质技改项目。其次,该公司的微球精确制备技术延展至诊断领域用磁性微球、荧光编码微球及乳胶颗粒等。目前,微纳科技的基础磁性微球已完成技术验证,进入中试阶段。一维荧光编码微球已经投产并导入市场,二维荧光编码及磁性荧光编码微球进入研发阶段。

《电鳗快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