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创投概念股集体上涨背后: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冰火两重天” 高科技项目转道境内上市潮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植 2021-09-01 21:4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创投概念股集体上涨背后: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冰火两重天” 高科技项目转道境内上市潮起)

随着越来越多高科技项目转而寻求境内上市与人民币基金注资,A股市场迅速做出反应。

近日,多只创投概念股呈现上涨态势。包括创业黑马、京蓝科技、中鼎股份、京投发展、鲁信创投、九鼎投资、中关村、四川双马、广电传媒等创投概念股均一度大幅冲高。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是SEC暂停中概股上市登记让越来越多高科技项目转而寻求境内上市与人民币基金注资,令境内创投机构获得新的业务增长动能。

“事实上,目前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处境也是冰火两重天。”一位同时运作双币基金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8月以来,他发现不少高科技项目更倾向获得人民币基金股权投资,对美元基金则是“爱理不理”。

记者多方了解到,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截然不同的处境,也在募资端、投资端、退出端各个层面显现。

在募资端,受SEC暂缓中概股IPO登记等因素冲击,美元基金吸金能力正大幅减弱。据清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整个7月,共有376支股权投资基金发生募集,披露的募集总额达到1163.52亿人民币,其中,共计372支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募集金额1065.38亿人民币;这意味着7月只有4只美元基金发生募资,募资总额仅有约15亿美元(约合98亿人民币)。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反映出当前一系列政策监管正令越来越多创投机构采取趋利避害的募资策略——悄然暂缓发行新一期美元基金,转而加快人民币基金的募资进程。

在投资端,在SEC暂缓中概股IPO登记、国内加强反垄断与数据安全监管等因素共振下,不少华尔街投资机构纷纷下调中概股估值,也无形间压低了美元基金的项目报价,导致越来越多国内高科技项目更愿接受人民币基金注资,而不是报价偏低的美元基金。

多位美元基金人士对此感同身受,他们坦言8月以来他们给多个项目报出的估值均没有“回应”,原因是项目方认为美元基金给出的估值远低于他们预期。

“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美国中概股二级市场的相关企业估值被对冲基金调低,迫使我们也不得不调低一级市场的企业估值。”一位美元基金投资总监向记者感慨说。更糟糕的是,由于政策监管因素导致美元基金项目退出周期被拉长,让美元基金内部也决定尽可能压低项目估值以降低投资风险,令他们更加无法获得企业的青睐。

尤其是此前欢迎美元基金入股,且有意赴港上市的境内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研发、智能化健康医疗管理等企业,如今也不愿接受美元基金的偏低投资报价,转而拥抱人民币基金。

在退出端,目前最困扰美元基金的,仍是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很多项目IPO变得遥遥无期,很可能影响到基金到期的利益分配与本金返还。

“现在我们内部已在梳理哪些投资项目可能在基金到期时无法完成IPO退出,打算转而卖给S基金套现。”上述美元基金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但不少S基金也在借机压低项目转让价格,令不少项目面临无利可图的尴尬境地。

他直言,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美元基金LP同意将美元基金存续期顺延2-3年,让美元基金有充足时间等待政策明确再运作项目赴美IPO退出。

“或许,处于行业头部的美元基金可以凭借以往的稳健高回报历史业绩与项目退出成功案例,说服美元LP(主要是大学基金、养老基金)同意基金延期方案;相比而言,初创的美元基金(且LP主要是家族办公室或高净值个人)要达成基金延期共识,难度就大很多。”这位美元基金投资总监认为。

记者多方了解到,相比美元基金遭遇“至暗时刻”,人民币基金的受欢迎程度则与日俱增。

多位创投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原先不少打算赴美上市的人工智能研发、跨境电商、智能出行服务、生物医药、智能运营服务企业近期均有意转而寻求境内上市,因此他们希望引入人民币基金资金实现部分美元基金的退出,从而理顺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并拆除VIE架构,为境内上市做准备。

此外,很多创投机构也开始侧重发行人民币基金,因为国内不少LP机构看到越来越多项目转道境内上市所带来的新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高科技项目转而寻求境内上市,不少境外投资机构也开始调整投资策略——他们转而通过QFLP渠道将美元资金结汇入境,以人民币形式投资人民币基金以寻求新的项目投资机会。

所谓QFLP,(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即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主要是指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通过资格审批和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后,将境外外币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PE/VC市场,包括项目直投,以及参与人民币基金投资。

一位国内大型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随着美元基金遭遇投资退出两难,目前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正争相加快获取QFLP资质的进程,从而将更多美元资金结汇开展人民币基金投资,尽可能分享中国经济转型成长所带来的股权投资红利。


(作者:陈植 编辑:林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