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欧陆通再现“增收不增利”魔咒 加大研发投入期待破局)
欧陆通(300870.SZ)的“增收不增利”状况仍未改观。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出现了下降。未来欧陆通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营收大增 净利润下降
8月27日,欧陆通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3亿元,同比增长46.59%,其中境内销售4.36亿元,占比35.93%;境外销售7.77亿元,占比64.07%。同期,该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133.56万元和5789.57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0.24%和24.52%。
从欧陆通的业绩情况来看,该公司正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况。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在下降。《电鳗快报》注意到,报告期内,欧陆通的营业成本增长了55.04%,销售费用增长了56.16%,管理费用增长了36.08%,财务费用增长了177.37%,研发投入增长了85.49%。除管理费用外,该公司的各项费用增长均高于营业收入增长。
半年报显示,欧陆通成立于1996年并于2020年8月份登陆资本市场,专注于开关电源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源适配器、服务器电源、通讯电源和动力电池充电器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办公电子、网络通信、安防监控、数据中心、动力电池设备、音响、金融POS终端等众多领域。
2020年,欧陆通有99.65%的收入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如果按产品划分,该公司来自电源适配器的收入占比为75.01%,来自服务器电源的收入占比为6.24%,来自其他电源的收入占比为18.4%,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为0.35%。另外,欧陆通的境内销售收入为4.36亿元,占比35.93%;境外销售收入为7.77亿元,占比64.07%。
在净利润下降的同时,欧陆通的毛利率也在下滑。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毛利金额达1.99亿元,同比增长14.81%;毛利率16.45%,同比下跌4.55个百分点。该公司解释称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涨价压力、汇率波动、折旧摊销等成本增加。
如何解除“增收不增利”魔咒
从2017年至2020年,欧陆通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0.59亿元、1.07亿元和1.79亿元,同期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1%、89.72%、81.31%和68.16%。
尽管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前,欧陆通的业绩曾高速增长,但该公司也曾出现过“增收不增利”现象。从2016年至2018年,欧陆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96亿元、8.14亿元和11.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035万元、3662万元和5847万元,2018年的营业收入比2016年增加了4.06亿,但却出现了净利润仅仅增加800多万的状况,特别是在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95%,净利润同比却出现-27.27%的负增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发现,欧陆通的“增收不增利”现象与其主营产品电源适配器的单价下降有关。虽然过去几年欧陆通的电源适配器产品销售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从产品售价上看,2017年平均售价较2016年度下降1.92元,2018年平均售价较2017年又下降0.17元。此外,从单位平均成本看,2018年较2017年上升0.09元,主要系单位直接材料和单位直接人工变动所致。
资料显示,电源适配器是一种小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广泛配套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等设备中。
目前,办公电子领域是电源适配器业务的重要下游市场。2021年上半年,办公电子电源适配器营收同比增长58.8%;其中,显示器电源同比增长96.86%,笔记本电脑电源同比增长51.53%,打印机电源同比增长7.61%,增速亮眼。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将继续延续2020年远距离办公与教学等宅经济需求,笔记本电脑出货将再实现正增长,预估今年出货量将突破2.36亿台,行业年增长率将达15%。
另外,安防监控电源适配器部分是电源适配器的另一重要部分。2021年上半年,欧陆通的安防监控电源适配营收同比增长96.48%。Omdia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视频监控及相关基础设施市场的统计中,全球前十大厂商总销售额占全球市场60.20%;其中中国厂商占据全球十强中的五个席位,市占率约47.20%。我国政府持续加大基建投入,Omdia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视频监控基础设施市场将会年均增长11.80%,市场规模将达167亿美元。
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情况下,欧陆通如何摆脱“增收不增利”的状况?加大研发力度,提供产品的附加值,或许才是出路。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研发费用达5135.76万元,同比增长85.49%;研发费用率4.23%;公司研发人员共390人,占比7.88%,同比增长77.27%。
截至今年上半年,欧陆通已取得104项专利,其中5项发明专利,70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外观设计专利、50项软件著作权、126项商标。
(责任编辑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