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广州港副总:广东造船订单已排到2024年,建议出口商根据订舱倒排生产进度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广州港副总:广东造船订单已排到2024年,建议出口商根据订舱倒排生产进度)

警惕货代层层涨价,挤压外贸企业利润。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旭田 缴翼飞 北京报道 中国外贸持续面临着“一船难求、一箱难求、运价持续上涨”的困境,外贸企业苦不堪言。

8月25日,在国经中心举办的以“国际物流与航运形势”为主题的经济每月谈上,广州港集团副总经理宋小明介绍,目前全球在运营集装箱海运运力达2400万TEU,集装箱达到4800万TEU。“能动的船都开出去了。”上半年中国到北美、欧洲的运力增长了55%、30%,“一船难求、一箱难求”的根本原因在于由塞港、海员短缺带来的运力效率低下。

他指出,由于货代层层提价,使得外贸企业的运价相较航运公司的报价出现了数倍上升。当前大量资金正在被投入到造船业,目前广州的造船企业订单已经排到2024年,船箱平衡问题预计在2023年到2024年会得到较大缓解。

宋小明认为,中国外贸企业出口到欧美的商品有上涨空间,他建议出口企业适度提高销售价格,同时根据订舱情况来安排生产进度。

运力增长明显,塞港制约效率

上述会议上,宋小明指出,目前中国外贸航运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进出口企业普遍面临着海运价格暴涨、汇率不确定性波动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马士基、达飞、地中海以及中远海等航运企业大赚,“以前他们说是一年赚了过去10年的钱,实际上,现在他们是半年就把10年的利润赚了回来。”

日前,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4.5%、24.5%、24.4%,增速均为10年来新高。同时,外贸月度进出口已连续保持14个月的正增长。

据宋小明介绍,由于需求的增加,航运三大联盟之外的加班船、特种船和快船纷纷杀入到集装箱运输市场。一些中小货代企业以及亚马逊、沃尔玛等国外收货人都开始租船包船,开通中国到美国、欧洲以及南美的航线。

他指出,目前全球海运集装箱运力大概在2400万TEU,而目前闲置的集装箱不到60万TEU,说明能动的船都已投入到航线当中。

交通运输部7月份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北美航线运力达到688万标箱,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55%和26%;欧洲航线运力430万标箱,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0%和7%。

宋小明指出,各航线运力的增长远高于实际的贸易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塞港。虽然运力增加,但大部分的运力都被消耗在塞港上面,实际运量并没有达到相应的增长。

他指出,近期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加上疫情防控收紧,进一步延长了塞港时间,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目前欧洲基本港平均塞港时间3~5天,美西港口10~12天,美东港口大概7天,近期盐田港、宁波港等亚洲港口也陆续出现塞港。

另一个原因在于港口工人与海员的阶段性短缺,最近韩国现代航运等船员集体罢工,码头工人、司机、海员的罢工或短缺严重影响了整个物流链效率。他介绍,目前国际海员共有180万人,中国的国际海员大概是80万人,这些海员普遍面临落地难、换班难、治病难、回家难等问题。

他认为,需求的快速增加与供给效率的降低形成巨大反差,导致航运业供求紧张进一步的加剧,是目前“一船难求、一箱难求”的根本原因。

警惕货代层层涨价

值得注意的是,宋小明认为,货代企业在整个的海运价格的推高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

他指出,由于中国交通运输部对海运价格管理严格,所有航线的价格以及各项附加费需要到上海航交所进行报备,所以航运公司的基本收费并不算过高,但中间货代企业的层层加成却使得价格成倍增长,为制造业企业出口造成了不小的物流成本压力。

“像到美国的话,航运公司也就报价5000~6000美元,但市场上可以涨到2万美元,这里就是中间货代的层层加成,所以最终传导到市场上的终端用户可能是2万美元。”

"目前订舱就像春运买火车票一样困难。出口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及时到达码头完成交付,拖车成本以及额外的仓储成本不断攀升。因此,尽管在FOB条款下,长时间滞港依然使中国外贸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春运大不了也就40天,现在我们目前面临的局面,400天能不能结束都不好说。”他说。

宋小明表示,由于航运公司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在2018年、2019年的利润非常低,甚至有一部分公司长期亏损,没有足够的资金下订单。但随着去年下半年整个航运形势的好转,大量资金正在投入到造船行业。

他透露,目前在广州的造船企业订单已经排到2024年,预计船箱平衡问题会在2023年到2024年得到较大的缓解。但他认为,船箱的平衡不代表着价格的大幅的下降,因为航运和物流效率的恢复才是关键。

对于持续高企的航运物流价格,宋小明建议,首先,政府要适度出手,加强对物流链各环节监督检查,促进自律,支持海员更换。

其次,外贸出口企业应调涨销售价格。“我们跟很多外贸企业有沟通,他们卖到欧美的商品物美价廉,价格非常便宜,他们的价格是有上涨空间的。”

再次,他认为,出口企业不能再像以往一样有订单就开足马力生产。“你要考虑自己的订舱情况,而不是订单的情况,你能订到多少舱位,你有多少物流的能力,根据这个倒排你的生产进度。”

此外,他建议外贸企业更多选择CIF条款,掌握物流链主动权和议价权。

(作者:夏旭田,缴翼飞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