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净”的上海电气与待解的子公司谜团)
对子公司的支持力度超乎常理。
一份来自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书,让上海电气这家老牌国企,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7月5日晚间,上海电气发布公告,称其收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一时之间,各大投资互动平台“炸开了锅”,不少投资者充斥着质疑、担忧情绪——上海电气因何被立案调查?立案调查后是否会存在“ST”的可能?投资者是否可以提起索赔诉讼?
7月6日,针对上海电气被立案调查的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打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处的电话,未获接听。
一位证券维权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海电气被立案调查可能与此前公布的重大风险提示相关,“从4月末发现子公司应收账款普遍逾期后,直到5月末才对外披露,这已经不符合上交所发布的《股票上市规则》中关于信息披露及时、公平等基本原则。”
今年5月30日,上海电气发布重大风险提示公告,其控股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通讯公司,上海电气持股40%)应收账款普遍逾期,存在大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极端情况下,通讯公司可能对上海电气的归母净利润造成83亿元的损失。
该风险一经公示,上海电气次日股价旋即跌停。截至7月6日,该公司盘中股价最低触及3.91元/股,创下近七年来的新低。
在老一代上海人的记忆中,坐落在上海西南方位的闵行区,流传着“四大金刚”的说法——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见证着上海制造业历史的成长。后来的“四大金刚”,在20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的浪潮中,成为组建上海电气的重要资产部分,也奠定了后者在整个国内制造业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电气是一家大型综合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主导产业聚焦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领域,产品包括火力发电机组(煤电、气电)、核电机组、风力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环保设备、自动化设备、电梯、轨道交通和工业互联网等。截至2021年一季度,上海电气总资产为3129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约699亿元。
庞大的资产规模之下,上海电气对外投资了上百家子公司。根据启信宝提供的信息,该公司对外投资企业共计124家。截至2020年底,上海电气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期末账面价值488.94亿元。
作为国内装备制造的巨头企业,近些年来,上海电气进入转型期。上海电气总裁黄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企业的转型可以概括为“三个加快”:加快从传统能源装备向清洁能源装备的转型升级;加快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加快从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转型的效果在业绩层面也得到体现。2018年,上海电气的营收迈入千亿元大关。2020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372.85亿元,同比增长7.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58亿元,同比增长7.34%。
不过,头顶“千亿营收”、“千亿净资产”等光环的上海电气,近些年来却陷入估值困境。
7月6日,受立案调查的利空消息影响,上海电气股价下跌4.8%,并在盘中创下近几年来的新低。股价持续低迷之下,该公司股价破净,即当前股价已经低于其每股净资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电气每股净资产约4.45元。而该公司最新收盘价为3.97元/股,即最新市净率为0.89。
但在一些投资者看来,破净并不意味着上海电气的股价已经砸出了“黄金坑”。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通讯公司最终会给上海电气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上海电气此前发布的公告内容,假设通讯公司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存货无法变现等重大损失,直接影响的是其投资权益。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电气对通讯公司的股东权益账面值为5.26亿元,即影响等值的净利润。
令投资者不安的是通讯公司可能造成的另一大风险。上海电气表示,其向通讯公司提供的股东借款金额合计为77.66亿元,均存在重大损失风险。两大风险损失叠加,上海电气所称的“极端情况下,最终可能对公司的归母净利润造成83亿元的损失”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83亿元的净利润损失风险,意味着一旦该可能性出现,上海电气至少需要花两年时间才能填补这一“窟窿”。
悲观情绪之下,上海电气的股价承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公司的融资事项。
今年3月份,上海电气发布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发行股票15.7亿股,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零碳能源电力技术研发项目、智慧城市关键平台及系统开发项目、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及创新应用项目等。
但因“可能存在发行价格低于公司每股净资产的情形”,上海电气5月份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及避免公司股东权益过度摊薄,经综合分析,审慎考虑,同意终止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
围绕在通讯公司的待解之谜不少:该公司为何突然暴雷?上海电气为何借款77亿元给这家公司?超乎常理的支持力度下,上海电气又能从通讯公司身上获得什么益处?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打通讯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登记的联系电话,同样未获接听。
信息显示,通讯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册资金为3亿元。该公司共有6个股东,上海电气、上海星地通通信、鞍山盛华科技、北京富信丰源贸易、上海东骏投资、上海奈攀企业管理。其中,上海电气持股40%,为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股权穿透后,除上海电气外,剩下的五个股东背后的持股人均不同程度地交叉。以上海星地通通信为例,该公司由隋田力、邹荀一持有,持股比例分别为90%、10%。而隋田力的名字又出现在上海奈攀企业管理的股东名单中。一同出现的股东名字还有王吉财(鞍山盛华科技的股东)、梁山(上海东骏投资的单一股东)、吴宝森(北京富信丰源贸易的股东)以及沈欣(通讯公司的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公开信息显示,隋田力是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负责人,曾在解放军、武警、公安通信部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任职,具有信息通信应用领域30年工作经验。其曾参与“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通信项目”(专项三)专家组工作,曾荣获军队科技二等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发现,“隋田力”和“上海星地通通信”的名字在2018年两度闯入资本市场的视线中:一方面,上市公司新宏泰当年计划18亿元高溢价收购的新三板公司海高通信的第一大股东,便是隋田力控制的上海星地通通信;另一方面,另一家上市公司凯乐科技在当年传出流动性危机的传闻时,上海星地通通信则是该公司最大的上游供应商之一。
此外,通讯公司的总经理、法定代表人沈欣还出任上海电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通信公司)的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从注册资本到股东结构,通信公司和通讯公司宛若“双胞胎”。
根据启信宝提供的信息,通信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21日,注册资金同样为3亿元。上海电气持股51%,为最大的股东。另一位股东便是上海星地通通信,持股比例为49%。
事实上,除了围绕在通讯公司股东的身份疑云有待进一步揭开之外,投资者所关注的是该公司爆雷为何如此突然?
上海电气在此前发布的公告中称,通讯公司主要生产、销售专网通信产品,采取的销售模式是由客户预先支付10%的预付款,其余款项在订单完成和交付后按约定分期支付。随着通讯公司业务发展,公司对其加大了资金支持。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通讯公司营业收入29.84亿元,净利润0.9亿元。报告期内,该公司总资产为101.04亿元,但应收账款合计高达86.72亿元。
高占比的营收账款,预示着通讯公司的业绩含金量较低。更令人意外的是,自该公司成立6年以来,上海电气给其提供的股东借款高达77.66亿元。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电气货币资金306.23亿元。同时,该公司有息债务486.91亿元。相较之下,对于一家持股比例仅40%的公司而言,上海电气的支持力度的确超乎常理。
随着更多信息浮出水面,经过证监会的调查之后,通讯公司身上的一些谜团可望揭开。
(作者:曹恩惠 编辑:李清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