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中概股 - 正文

BOSS直聘上市后两日翻倍!市场为何看好?

来源:富途资讯 作者:富途证券 2021-06-15 18:0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天风证券认为,BOSS直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用“信息流推荐+直聊模式”颠覆行业,在2B2C全领域覆盖打开行业天花板,目前仍处于较快速成长通道中。

(原标题:BOSS直聘上市后两日翻倍!市场为何看好?)

本文精编自天风证券研报《BOSS 直聘:「移动+直聊+智能匹配」打造核心竞争力,2B2C 全领域覆盖打开行业天花板》

美股新股BOSS直聘在IPO首日大涨95%,本周一再度上涨7.88%,股价收于40.13美元,较招股价19美元已经翻倍,市值达到160亿美元。

相比较于同行业的前程无忧、猎聘,市场为何对BOSS直聘如此青睐?近日天风证券发布深度研报,以下为其主要观点:

BOSS 直聘 APP 于 2014 年 7 月上线,全球首创互联网「直聘」模式,隶属于看准科技集团。致力于用科技联结个人的发展,推动人力资源行业的效率变革,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BOSS 直聘定位于「用聊天的方式找工作」,鼓励不同角色和不同职位的雇主,从一开始就加入招聘流程,降低 BC 端的信息不对称,缩短决策流程,提高招聘效率和满意度。成立 7 年以来,BOSS 直聘服务过近 1 亿的用户和超过 600 万的企业雇主。

2020 年 BOSS 直聘实现营业收入 19.44 亿元,同比增长 95%;2021Q1 实现营收 7.89 亿元,同比增长 179%。

由于在线招聘服务是预收款模式,当期营收加上递延收入变动后,2020年实现现金收入 25.30 亿元,同比增长 90%;2021Q1 实现现金收入 11.82 亿元,同比增长281%。

传统招聘模式的痛点

传统招聘模式的低效率催生直聘模式的出现。中国在线招聘市场服务商主要包括招聘机构提供的在线招聘平台、在线分类广告和在线门户。传统的以简历为中心、基于搜索的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对便捷高效的招聘流程的需求,导致中国在线招聘渗透率较低。

①格式化的简历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且信息流是从求职者到雇主的单向传递,信息迭代反馈速度慢。

②流量分发基于中心化的搜索模式,倾斜于简历出色的候选人和财力雄厚的知名雇主,无法满足需求空间更大的普通求职者和中小微雇主。

③HR 主导模式为主,真正的决策者没办法早期介入,降低招聘效率和满意度。

BOSS 直聘的核心竞争力

①「信息流推荐+直聊模式」颠覆行业。公司成立于移动端蓬勃发展的 2014 年,推荐及聊天的招聘方式建立了双向沟通渠道,吸引 Bosses 早期加入,加深双方了解提高招聘效率。同时该模式也对蓝领和 SME 更友好,利于全行业全用户覆盖。

②生态友好的平台收费模式。公司仅对供给小于需求的火爆职位进行收费,从而提升付费企业的招聘成功率及 C 端求职体验,调节平台生态平衡。

③招聘平台的飞轮效应。招聘平台天然具备「用户-求职者-数据」之间的规模效应,公司重研发强营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有利于付费转化率的提高以及 ARPPU 的增长。

招聘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

2020 年中国求职者在线招聘渗透率仅为 17.9%,而在线招聘的人均成本约为线下招聘的五分之一,预计 2025 年渗透率有望达到 34.9%。

同期,中国在线招聘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551 亿元增加到 2234亿元,年 CAGR 为 32.3%。BOSS 直聘为少于的 2B2C 全领域覆盖的综合在线招聘平台,成长空间广阔尤其是在蓝领招聘领域。

另外平台吸引 Bosses的加入,有利于跳出 HR 预算角度,从增长的角度看待招聘投入。

关于 BOSS 直聘的远期构想

作为成立仅仅 7 年的公司,BOSS 直聘目前月活用数是同行的数倍以上。

而中国拥有 5.86 亿非农劳动力,经营企业超过4000 万家,一方面有相当比例的工人和企业没有从在线招聘服务中受益,另一方面其他人力资源服务领域行业分散亦亟需整合。

基于独特市场地位和强大的平台网络效应,公司未来有望进入包括雇佣关系管理和 HR SaaS软件在内的其他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以行业领先的技术和数据能力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并创造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BOSS 直聘收入端模型可以拆分为:企业用户数量*付费比例*ARPPU。

考虑到国内求职者和企业端在线招聘渗透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BOSS 直聘通过「移动+直聊+智能匹配」打造核心竞争力,平台飞轮效应显著。目前仍处于较快速成长通道中,未来切入线下蓝领招聘市场,增强线下整合交付能力,成长空间广阔。

预计 2021 至 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 43.71/72.09/104.53 亿元,同比增长 125%/65%/45%;实现 Non-GAAP净利润 5.93/15.79/28.74 亿元,净利率 13.6%/21.9%/27.5%。

风险提示:经济放缓风险、营销开支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品牌声誉风险、新股波动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