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月社融同比增速继续下行 去年高基数是重要因素)
6月10日,央行发布了5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值得关注的是,5月末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增速相比于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延续了4月的下行状态。
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5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0.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2万亿元,同比增长5.6%。当月净回笼现金1626亿元。
其中,M1是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是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对于M2的变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5月M2同比增长处于“8”水平,主要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和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适度。从两年均值和人民币新增信贷同比多增看,年初以来国内货币信贷环境较2019年略宽松,目前货币信贷环境仍有助于为经济恢复提供支持。
初步统计,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7.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去年同期和上个月增速分别为12.5%、11.7%。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7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2081亿元。
记者注意到,社融存量的最大拖累项是信托贷款,其余额为5.74万亿元,同比下降22.4%;最大贡献项是政府债券,其余额为47.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社融增量方面,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少增120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295亿元,同比多减95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926亿元,同比多减1762亿元。
对此,周茂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5月M2和社融存量的增速相比于去年出现下降,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一是债务发行下滑。债券(政府和企业)发行同比大幅下滑,相应的银行投资者规模在下滑,拖累M2及社融表现;二是基数效应。去年(特殊时期)高基数也是重要拖累因素;三是银行表外融资延续收缩,也一定程度影响部分实体经济部门通过表外投融资货币衍生能力。
他进一步指出,“但今年M2和社融变化需要多点角度观察,一是实体经济表内投融资活跃,货币派生能力较强;二是M2同比两年均值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仍明显高于2019年,显示目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仍保持适度宽松。”
(作者:边万莉 编辑:曾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