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邢志强:中国引领了全球经济治理新思潮)
5月26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志强表示,中国的全球角色在疫情前后有比较明确的体现。2020年,中国对全球产业链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2021年,中国将对全球在后疫情时代经济治理的机制上提供基石经验的作用。
邢志强认为,2020年,当全球都不能够生产的时候,中国提供了全球生产链风雨中的安全港,夯实了中国制造的吸引力。2021年,中国已经率先让政策回归常态,稳步退出了刺激,而且引领全球,做了一些西方国家想做没能做的事,包括对互联网平台巨头、虚拟货币、各种资产泡沫的监管等。这与发达国家实际上宽松的刺激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今年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会小于发达国家,且中国的这种政策选择,可能会使得中国在全球的角色里面,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链的定海神针,还会对全球在后疫情时代经济治理的机制上提供基石经验。
“中国实际上已经在及时退出一些刺激政策,回归理性、回归常态,防范资产泡沫、完善监管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担心,会不会政策出现过调、过紧。我倒觉得今年很多对于货币、信贷和财政政策的回归常态已经基本上宣布完了,基本上实施到位了。”邢志强称。
其作出该判断的原因在于:一些代表性的中国的逆周期政策、宏观审慎里对房地产三道红线和贷款集中程度的考核,以及社会融资总量和信贷领域的政策调整,早就已经宣布。
此外,中国对地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现在的监管加强及清理动作,也已经在过去的五六个月中出台,造成的影响是中国社会融资总量和信贷增速在回归常态,回归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达到了稳定宏观杠杆率,回归到疫情之前理性框架的增速目标。
不过,近期中国对教育、虚拟货币、房地产税等方面的监管加强,让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心,中国的政策是否会过紧。
对此,邢志强的看法是,近期的动作是与过去6年中国树立的经济治理新机制一脉相承,主要是堵漏洞、补短板、稳杠杆,最终实现降低系统性风险。包括降低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以及改善社会问题,来实现经济和社会治理的长治久安。
“短期市场信心可能会有一些担忧,比如股市在市场监管风波中往往会调整。但是加强监管的短痛最终给经济带来了长期利益,比如说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可以看到过去5年在这些监管风暴搭建的新监管框架之后,基本上维持了比较强的2%的增长,这在全球大的经济体里是比较罕见的。”邢志强称。
此外,大型互联网平台在过去20年迅速上升的垄断地位,到了一定程度后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加剧了贫富差距,引发了对劳动者保护的社会问题的担忧,西方国家目前虽然在讨论这一问题但尚未形成共识,但中国已经敢于引领全球风潮,这实际上是引领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思潮。
“总体来讲,中国去年通过了全球产业链的大考,验证了中国制造的吸引力,且政策回归理性、回归常态,与部分发达国家的超长宽松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夯实了基础。”邢志强说。
(作者:王媛媛 编辑:朱益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