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人民币升贬值周期转换成常态,央行重申汇率制度有何深意?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人民币升贬值周期转换成常态,央行重申汇率制度有何深意?)

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呼声渐高。5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调108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处于6.5上下区间已有一月之久,5月11日的报价创近三年新高。

与此同时,金融委、央行三天内就汇率问题密集发声。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人民银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在美联储释放欲缩减QE信号、美元指数走弱、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国内监管密集发声等复杂形势下,央行为何重申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将如何演变?

双重因素推动人民币升值

202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之去年处于升值状态,同时双向波动的特征愈加明显。人民币汇率总体比较稳定,升值、贬值阶段交替出现。

具体来看,年初至2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汇率表现为明显的升值趋势;2月10日升值达到高点之后开始呈现贬值趋势,一直到3月31日迎来6.571的低点,这区间总体为贬值;4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汇率表现为波动升值的趋势。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走强。从外部因素看,美国继续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一轮又一轮的财政刺激政策,防疫力度有所松动,就业、失业率等指标不及预期,美元指数再次回落至90左右,导致人民币被动走强。

一方面,美元指数走弱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5月20日美元指数报89.76,创今年1月7日以来新低;5月21日,美元指数触底反弹重回90之上。时间拉长来看,美元指数上一次处于90之下的时间段还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虽然年初以来上升趋势明显,3月30日达到年内高点93.29,但此后却又重启颓势。总体上,今年美元指数的表现相对处于历史底位。反观人民币指数,5月21日报97.19,年内高点97.34出现于5月14日。时间同样拉长到2017年,人民币指数现处于仅次于2018年5月的高点阶段。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疫情导致美元指数出现明显波动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主因。美国一直是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为应对疫情美国推出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导致美元指数也出现较大波动。总体而言,2020年以来,美元指数也经历了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这样的双向波动特征。比较而言,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美元指数也经历了升值与贬值交替的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美元指数的波动幅度都超过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的波动幅度。这意味着期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更多是受美元指数波动的影响。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从2012年以来,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简单概括就是美元强,人民币弱;美元弱,人民币强。2021年第二季度,如果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弱,则人民币汇率有望连续挑战6.3甚至6.2等关口,再次证明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升值周期。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延续良好复苏态势也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187亿美元;直接投资净流入705亿美元,主要是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931亿美元,达历史较高值。截至2021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982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282亿美元,升幅为0.89%。

王有鑫指出,国内经济复苏持续加快,出口贸易保持高增长,贸易顺差规模较大,跨境资本持续净流入,4月外汇储备较前一月有所增长,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因素。

央行表态当前汇率制度适合中国

事实上,人民币汇率近期波动并不能称之为大起大落,而是双向波动的常态表现。不过,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关注度提升,市场出现了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

近日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撰文建议,采取措施抵御输入性影响。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国际市场价格的输入性影响不可避免。建议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注重进出口平衡,增强汇率弹性,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输入性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5月23日,刘国强答记者问表示,“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汇率预期平稳。人民银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我国当下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因此,市场上“放弃汇率管理目标”的观点在当下并不准确。

汇率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2005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然在进行,如2010年“缓解输入性通胀”的汇改,2015年“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汇改。此后对人民币市场化形成机制的修补也未曾间断,如2016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增加“参考一篮子货币因子”,2017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推出“逆周期因子”。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提及深化改革开放时表示,要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数据显示,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21年3月末,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0.63%和54.5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5.95%,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30.01%,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22.68%。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刘国强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王有鑫从市场角度分析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愈加明显,升贬值周期转换成为常态。下半年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国内积极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但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人民币更多呈现双向波动,宽幅震荡的特点。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加快,中国和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复苏方面的差异将逐渐收敛,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可能会有所减弱。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加快,美联储最快可能会在今年四季度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美债收益率可能会继续抬升,美元指数将触底反弹,国际金融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冲击,人民币波动性将明显增大。

刘国强进一步指出,人民银行将注重预期引导,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作者:边万莉 编辑:曾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