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独家专访优刻得联合创始人兼COO华琨:现阶段扩大市场规模更重要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独家专访优刻得联合创始人兼COO华琨:现阶段扩大市场规模更重要)

上海市杨浦区隆昌路619号,是优刻得(688158.SH)总部所在地。这个园区内坐落着众多创业公司,优刻得的大楼并不是最醒目的那一栋。但这家公司拥有两个特别的标签:“科创板云计算第一股”、“国内A股市场同股不同权第一股”,这些光环使优刻得在资本市场获得了特别关注。

走进优刻得一楼大厅,一张世界地图颇为亮眼,地图上标注了公司在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节点。客户的LOGO更是密密麻麻,包括宜家、麦当劳、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百度、携程等知名品牌。

2012年,优刻得在上海创立,是中国云计算早期的拓荒者之一。这张世界地图,显示了这家不足10岁的互联网企业更大的野心。

时至今日,优刻得上市已一年有余。近日,优刻得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及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完成合并营业收入为24.55亿元,同比增长62.06%;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8亿元,同比增长72.31%,连续9个季度实现业绩增长。

但这张成绩单同样戳中了投资者敏感的神经:这也是两份亏损的财报。同时,优刻得最新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6.7%,较最高价下跌逾6成,优刻得未来的成长性受到市场关注。

优刻得在上市之后做了哪些拓展?亏损的逻辑是什么?战略调整有何深意?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UCloud优刻得联合创始人兼COO华琨进行了一次独家专访,他对公司过去的业务发展、当下的市场表现、未来的战略规划等作出全面解析。

(优刻得联合创始人兼COO华琨)

“疫情对业绩的影响是长期的”

过去一年,受到疫情、5G技术及新基建等环境变化影响及政策推动,云计算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优刻得也因此收益。

数据显示,2020年,优刻得完成合并营业收入为24.55亿元,同比增加9.40亿元,同比增幅为62.06%。在音视频、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政府、运营商等行业,公司都取得了业务增长,并支持用户持续向下沉市场渗透。

华琨在点评去年的成绩单时表示,“我们整体完成了公司的既定目标,就是增长战略。我们最主要的目标是要超过行业的增速,已经实现了。”

其次,研发和建设也是去年优刻得做的主要工作之一。“这是为未来做准备。去年研发人员在不断增长,在今年会体现更多一些。基建投入方面,主要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和上海青浦两大数据中心建设。”

年报显示,2020年,优刻得研发费用为2.46亿元,较去年上升30.55%,主要为研发人员薪资增长和员工股权激励费用。

此外,记者了解到,优刻得的两个数据中心项目建设进展快速:乌兰察布项目一期自2018年7月破土动工以来,如今已顺利封顶,一期将于2021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青浦数据中心于2020年8月正式开工,预计2022年年初投产。自建数据中心有助于提升云计算公司充分发挥规模优势,通过控制机柜成本,降低综合成本,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进入今年一季度,优刻得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实现营业收入7.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8亿元,同比增长72.31%,连续9个季度实现业绩增长。

“这跟公司整体战略有关。”华琨说。

就在2020年初,优刻得定下来扩大市场规模的目标。

华琨对此解释称,“首先,云计算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增长空间很大。其次,这是一个讲规模、讲品牌的行业。我们定了这个增长战略后,后续的组织行为、资源、策略都会往上面靠,在这个行业内,增长是第一位的。同时,公司发生了几方面的变化:一是有专门的团队服务一些互联网大型客户,这在过往是没有的。二是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了增长,尤其上市后,公司品牌、实力得到了更大范围认可,很多大公司开始将我们列入供应商体系,这真的很不容易。三是传统的政企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成绩。”

在谈到去年一季度疫情对公司造成的影响时,华琨表示:“去年同期,疫情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包括出差、和客户交流等,但影响整体可控,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公有云,客户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取服务。”他说,“(今年一季度的增长原因)更多的还是业务本身的增长。”

他进一步表示,“从去年到今年,疫情对视频、娱乐的需求增长有所促进,更长远的是它加快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种影响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常态的。在这个冲击后,他们会去寻找解决方案。但这个过程有时间差,可能在这一两年还无法快速反应在行业数据上,未来可以看到逐步落地。”

“可以盈利,但规模更重要”

虽然优刻得营业收入获得了大幅增长,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其上市后交出的首份财报显示:亏损3.43亿元,由盈转亏。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华琨对话的过程中,谈及业绩问题,他主动接过了“亏损”的话头,并不避讳。

“我偶尔也看投资者的评论,因为过去的中国资本市场上传统企业偏多,所以我感觉国内的一些投资者去衡量公司时,相对还是以利润为导向。对于优刻得这样的高科技公司,首先我们很明确企业是要盈利的,也非常关心未来的盈利目标和进展。但从美国的纳斯达克来看,投资者认可一些未盈利企业先上市获得资金,然后利用资本用于研发、推广,这些都是为了企业做高门槛、加大规模,为了未来更好的盈利。所以我也特别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种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轨迹。”

那么,优刻得到底为什么会在2020年出现亏损?实际上,其逻辑与上述一致。华琨解释,因为这一年优刻得加大投入以开拓更大的市场。

“我们很多投入都用于技术人才引进,市场营销推广。这个市场很大,客户需求多,我们要开拓更多的行业、产品,投研发、招销售。而且这个行业人才也非常难得,所以要做股权激励,吸引和留住人才,其实我们的股权激励比例是比较高的,基本上覆盖了30%左右的核心人才。此外,我们要投数据中心,购买大量的设备,甚至拓展海外的市场。上述这些都需要大量投入。”

而对于未来的盈利目标,优刻得和华琨心中都有一张时间表。“我们心里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一是规模效应会带来边际成本的递减。二是大量的技术运营手段在优化,通过资源调度、错峰利用、多产品线间的多元化规模效应叠加,以及一些资源复用等,未来都可以看到效果体现。”

有意思的是,舍弃短期盈利更像是优刻得的主动为之。“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盈利,但盈利的同时意味着市场份额会受限。”华琨说。

这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体现了优刻得背后更大的野心。

“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说白了就是要去争夺、获取更多的用户。这种时候,如果不去投入,对公司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很清楚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商业模式,任何事情要看长远,优刻得的目标是要成为这个行业里的第一梯队。我们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抓住。”

华琨表示,最近一两年,优刻得要做的仍然是大规模投入,但同时重视毛利的提升。而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已经企稳。

作出这样的战略调整需要勇气和魄力,华琨坦言,“我们当然希望‘既要还要又要’,但要尊重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我们预测到市场会有一些质疑声,但还是决定坚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优刻得会用时间去证明,用业绩、用增长去证明。”

“希望科创板的好学生越来越多”

优刻得之所以有底气做出战略调整,一方面是对自身业务先进性的确信,另一方面离不科创板的助力。

2020年1月20日,优刻得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第一家云计算公司,并成为首家“同股不同权”公司,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破冰。

回忆起上市之前的准备,华琨感触良多。

“同股不同权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也是一种包容,它保证了企业家精神。其主要的难点是要立法支持,要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国资委认可。优刻得股东中也有中国移动这样的央企,(上市)它也要投同意票、报国资委审批同意。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顺利的,各方对新的规则取得了一致的同意。”

在华琨看来,科创板另一重要的制度突破就是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他直言“这个太重要了!”

“有一些创业公司如果等到盈利再上市,可能就‘死了’。这个制度给了企业很大的空间,不必为了亏损而纠结。虽然优刻得在上市的时候已经是盈利状态,但心态上是不一样的,了解这个政策之后,我们就放开手脚做了。”

如今,优刻得上市已有一年有余,借力资本市场的发展,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我们变得更自信了,因为公司更多地服务传统政企,他们对上市公司品牌很看重,上市使我们获得了品牌背书。同时,资金获取也有了通畅的渠道。这两点让我们更有自信去服务更多大客户。”华琨说。

此外,上市之后,企业多了对外投资的渠道。据悉,优刻得今年投资了一家主营为工业互联网的公司,其在数字孪生、智能车间等领域的实战经验,将帮助优刻得更好地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不过,在华琨看来,上市只是一个开始,“在云计算这个行业,前面都是巨头,我们要进入第一梯队,以上市为起点去做五年规划。”

回望优刻得上市之后的表现,与多数A股企业一样,也经历了股价起伏。优刻得发行价为33.23元,一个月后触及最高点114.07元,此后回落。截至4月29日,报38.77元,市值164亿元。

对于当前的股价表现,华琨直言“被低估了”。但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中,他也获得了一些新的启发:要去跟市场交流,让投资者更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但最核心的还是做业务,不断地交出比较稳定可信的业绩报告。

“此前公司也有考虑过在美股上市,但科创板出来后,还是决定在国内上市,毕竟市场在国内,客户主体在国内。我想可能还是需要时间,希望投资者理念可以跟国际接轨的步伐更快一些,多一些价值投资者。”

而对于近期热议的科创板科创属性修订的话题,华琨表示,“科创属性修订是好事,说白了,就是让这个班上的同学变得更优秀,让这个学校是一个好学校,获得更多认可。优刻得很清楚自己的科技属性,希望这个板块科技属性越来越强。”

(作者:张赛男 编辑:李新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